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保釣時期史料 特藏組保存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7月12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洪美秀/專題報導)清華大學圖書館特藏組從今年開始陸續收集到1970年代海外保釣運動時期的豐富史料和手稿,且陸續有紀剛、李歐梵等人的捐贈手稿文物,已成為清大圖書館的特色,館長謝小芩說,很多一流大學圖書館都有專屬的歷史文物典藏,清大如能保存及記錄年輕人參與社會運動及人道關懷的豐富文獻資料,將可成為清大圖書館的特色之一。

清大圖書館4月底舉辦保釣運動國際論壇及保釣運動史料文物展,促成此論壇的推手就是館長謝小芩,她說,從葉榮鐘女兒葉芸芸捐獻一批葉榮鐘全集史料和手稿後,她認為保釣時期留美海外人士對社會的關懷與人權相當重視,當時的保釣人士發起的新希望自覺運動、科學刊物,甚至在美國紐約時報許多人連署登報支持保釣運動,都是知識份子參與社會關懷的體現,於是她起了個夢想,希望將有關保釣運動時期的文獻留在清大典藏。

她的毅力感動林孝信教授,接著又有金恆杰、劉容生、劉源俊和唐文標等人捐贈大量珍貴文獻,清大圖書館至今已累積1970年代海外及台港地區保釣運動的豐富刊物及文獻資料,為這一段青年投入社會運動及人道關懷的歷史面貌做了記錄與整理。

謝小芩說,接著又有紀剛、李歐梵、楊儒賓等人捐贈豐富的手稿及相關文件,使特藏中心史料更加豐富,難能可貴的是特藏組雖沒有正式組織編制,但靠著有心人士捐款,才能聘請專人協助整理保存,目前仍急須捐助才能持續。

她已積極爭取設立清大圖書館特藏組的正式編制,除蒐集有關清大校史的資料,更希望全面保存的保釣運動史料,成為特藏組的特色,目前清大也完成「原子能之父」孫觀漢的全部資料和手稿整理,這些有關清大留美人士時期的歷史紀錄,也會是圖書館特藏的另個重要收藏。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