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一暴十寒

(成語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font print 人氣: 1878
【字號】    
   標籤: tags:

【原文】
雖有天下易生(1)之物也, 一日暴(2)之,十日寒(3)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篇》)

【註解】
(1)易生:容易生長。
(2)暴:暴,音「曝」,曬太陽。
(3)寒:冰凍。

【故事闡述】
孟子是戰國時代一個有名的辯士,他不但有高深的學問、豐富的知識,更習慣以深刻生動的比喻來諷勸執政者。

有一回,孟子對齊王的昏庸,做事不能堅持原則、輕信奸佞讒言很不滿,便不客氣的對他說:「王也太不明智了,天底下即便有生命力很強的生物,可是你讓它在陽光下曬了一天,卻放在陰寒的地方凍它個十天,它哪還活的成呢?我跟王在一起的時間很短,王即使有了一點從善的決心,可是我一不在你身邊,那些奸臣又來哄騙你,你又會沒有主見的聽信他們的話,叫我怎麼辦呢?」

接著,他又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下棋看起來是件小事,但假使你不專心,也同樣無法學好,下不贏。奕秋是全國最善於下棋的能手,他教了兩個徒弟,其中一個專心致志,處處聽奕秋的指導;另一個卻老是盼望有大天鵝飛來,他好準備用箭射鵝。兩個徒弟是同一個師父教的,一起學的,然而兩人的成績卻差別很大。這並不是他們的智力有什麼區別,而是專心的程度不一樣啊!」

所以,後來的人便將孟子所說的「一日暴之,十日寒之」精簡成「一暴十寒」,亦寫為「一曝十寒」,用來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中途多荒廢。

【討論】
(1)孟子是戰國時代有名的辯士,他勸誡別人有什麼特色呢?
(2)孟子舉了哪兩個生動的例子來勸誡齊王?
(3)我們要學習一樣東西、做好一件事情,是非專心致志、下功夫不可的。你有什麼成功的學習經驗可以和同學一起分享的?說說看。

【造句練習】
例:為學要有耐心,不能一暴十寒。
例:學習時最怕一暴十寒,只有五分鐘熱度,那樣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

【相似成語】
三天捕魚,兩天曬網

【課後時間】

在中國成語中,有關於「一」和「十」的成語極多。你認識了幾個呢?請你把正確的成語解釋代碼填入括號中。

A 形容人稟賦聰敏,領悟力、類推力強。
B 比喻修學、做事沒有恆心,中途多荒廢。
C 比喻貪得無厭。
D 形容閱讀速度飛快。

聞一知十:( )
一目十行:( )
一暴十寒:( )
得一望十:( )

【解答】
聞一知十:( A )
一目十行:( D )
一暴十寒:( B )
得一望十:( C )

轉載自:〈正見網〉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陳太丘(1)與友期行(2),期日中(3),過中不至,太丘捨(4)去,去後乃至。元方(5)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6)在不?(7)」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8)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9)之。元方入門不顧(10)。(出自《世說新語·方正第五》)
  • 新法已經準備就緒,還沒有公佈,恐怕百姓不相信,於是在國都後邊市場的南門豎起一根三丈長的木頭,招募百姓中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的人,賞給他十金。百姓覺得這件事很奇怪,沒人敢移動。又宣佈說:「能把木頭移動的,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把它移動了,當下就給了他五十金,藉此表明令出必行,絕不欺騙。接著就頒布了新法。
  • 魏國有個隱士名叫侯嬴,已經七十歲了,家境貧寒,是大梁城東門的守門人。魏公子吳忌知道了,前去問候,要送給他一份厚禮。但是侯嬴不肯接受,說:「我幾十年來修養品德,堅持操守,終究不能因我守城門貧困的緣故,而接受公子的厚禮。」公子於是就大擺酒席,宴飲賓客。

  • 迷惑是由於執著和慾望造成的,去掉執著和慾望就是在提高道德素養,就是在從迷惑、黑暗中跳脫出來,學習更高的道理,按照道理衡量、歸正、要求自己達到更高的道德標準,就能去掉執著和慾望,就能破迷而變得理智,就能從根本上解決困境、問題。
  • 春秋時代,有一年山戎國入侵燕國,管仲和隰朋跟隨齊桓公發兵援救燕國,並攻下了山戎國的都城。山戎國節節敗退,就向孤竹國求助,不幸,又被齊軍打敗。於是,孤竹國王便設計派一個大元帥向齊軍詐降,在取得齊桓公信任後,就趁機把齊軍引到迷谷。
  • 子曰:「奢則不孫(1),儉則固(2)。與其不孫也,寧固。」
  • 孔子說:「行仁難道離我們很遠嗎?只要我願意行仁,立刻就可以行仁。」
  • 春秋時期沒有紙,字是寫在一片片竹簡上,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必須用熟牛皮(韋)繩子把這些竹簡編聯在一起才能閱讀。平時捲起來放著,看時就打開來。《周易》文字艱澀,內容隱晦,孔子就翻來覆去地讀,這樣讀來讀去,把編聯竹簡的牛皮繩子磨斷了許多次(韋編三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