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毛巾產業:活不下去 只好上街

60歲阿珠嬸:只想有工作 求溫飽

人氣: 2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8月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根據經濟部評估,台灣最易受到ECFA衝擊的傳統產業,包括毛巾、製鞋、寢具、織襪、內衣、毛衣、家電、成衣、泳裝等,雲林縣毛巾產業佔全國八成以上,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清源強調,若政府讓他們活不下去,只得被迫走上街頭抗爭。

不滿政府硬塞ECFA

做毛巾做了卅年,面對政府無視傳統產業的生路,讓周清源悲從中來,因為到現在為止,ECFA到底是要簽什麼?全民霧煞煞,只聽到馬政府官員口口聲聲恐嚇台灣人民不簽會完蛋?這種不講內容、硬要把政策強加在人民身上的作法,周清源無奈地說,毛巾產業堪稱是弱勢中的弱勢,沒有影響力,根本無力介入與對抗政府不當政策。

五十九年就從事毛巾產業至今的林重義,率先帶動業者生產特色化的創意毛巾,尤其結合地方在地文化,也能創造一種新的流行,期盼政府多照顧傳統產業,在經費及政策上,提供本土化產業喘息奧援的機會,就能讓毛巾產業不會成為夕陽產業,呼籲政府應擬定有效配套後,才能簽署ECFA。

雲林地區的毛巾產業因為發揮群聚效應,產量佔全國八成以上,四年多前,面對中國毛巾傾銷,引發全國傳統產業業者的強力對抗,並在當時簽訂反傾銷協定,當時號召大伙兒走上街頭的周清源說,該協定保護的期限到明年6月底,讓毛巾業者有一點喘息的機會,業者正積極創新轉型,期待政府能再延長兩年關稅保護,如果現在就簽ECFA,又沒有配套,台灣毛巾產業恐怕就真的結束了,連夕陽都看不到。

為了延續數十年來的基業,雲林地區毛巾業者成立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更推出認證標誌,要求會員產品都需貼上這張「全線在台灣製造生產」的LOGO標章,展現台灣傳統產業的生命力,如今要簽ECFA究竟對哪些產業有利?對哪些產業不利?政府對不利的產業是不是要採取什麼救濟措施?如果到了最後大家都活不下去,周清源重申他們還是會抗爭到底。

(記者廖淑玲/專訪)

六十歲的阿珠嬸在毛巾工廠工作了三十年,如今連女兒都在同一家工廠上班,根本搞不清楚什麼是ECFA,雖然感謝老闆在這麼不景氣的時代,還能苦心經營,讓他們一家人得以溫飽,如今只擔心工廠收起來,不敢想像沒有工作的日子。

雲林縣毛巾產業科技發展協會理事長周清源說,目前加入該協會的會員有七十家(該數據並沒有涵蓋台灣區毛巾公會成員 ),直接從事毛巾生產的有二千人,再加上下游及家庭代工人口超過一萬人,平均年產值十億元,只是政府不把毛巾產業放在眼裡,更無視這上萬人,都是每個弱勢家庭中的經濟支柱,實在不敢想像,如果沒了工作,這些家庭又該如何是好。

台灣區毛巾公會理事林重義呼籲政府應該成立「弱勢傳統產業基金」,提供毛巾業者紓困基金,讓業者能夠提昇設備及技術,就能與中國對抗,而不是用政策強壓在業者頭上,讓傳統產業自生自滅。

曾獲中華民國中小企業專業經理人第二屆菁英獎的林重義強調,毛巾產業不能視為夕陽產業,一瓶一萬元的化妝品不稀奇,甚至有些人光是一桌子化妝品就叫價數十萬元至上百萬元,然而只要用錯毛巾,這些化妝品的功能都將大打折扣,因為毛巾是生活的必需品,只要政府願意用心傾聽業者的困難,擬定配套措施,以台灣的軟實力與創意,仍是大有可為。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