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天人合一之路(8-8)

儒家道德哲學的建立
黃鶴昇
font print 人氣: 10
【字號】    
   標籤: tags: , ,

我們試將八卦陰陽魚這個圓從中間十字打開,你還會求得圓嗎?這個十字上下無盡頭,左右無邊際向外展開,如何圓道?而且你站在圓的正中點剛好是陰陽相半,正所謂的「中庸」,但你一向前、向後、向左或向右都無中庸的本性,不是陰多,就是陽少,不是陰少,就是陽多,反之亦然,故你一有動,有講所謂的生生息息,十字一開,就無中庸可言。

我以為儒家言性知天命還是一種意作,即抽象的抽象觀念。這意作雖是形而上的,看似無對無執,實際上還是有對有執,不過他不是執物相,而是執意相,執性觀念的意相而論。其完全拋開外界物相的騷擾,自我作一種心性的知性和感性的反思。此知性和感性是以性善作為本體相,向宇宙作一目的論的靜觀,即盡性以應天命。

我們從熊十力先生以《大易》的「辟」與「翕」論物象談「體用不二」亦可看出儒家的天道是怎麼一回事:泰初有翕,泰初即已有辟。一辟一翕不可須臾分離而成物,兩者不能分開來論。辟雖說是無,但不能說它什麼都不是,什麼都沒有,不能獨言辟而說世界無物無象;也不能言翕而獨成物成象。辟是宇宙心,是勢用(辟與人心性相通),而翕是顯發辟之資具。

由此而說「心物不可分割」。熊先生並批評現代玄學者只懂得用「量智」去猜度本體,而不懂得用「性智」去求得宇宙心。如果我理解不錯的話,熊先生的「量智」,即相當於西哲的「理性」,主客體互相對立的認識論;而其「性智」,則是物我二合知覺論(熊十力《新唯識論》,《熊十力集》,群言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81——180頁)。

熊先生雖然講乾元的無(即辟的無),但這個「無」是辯證的無,其有一個勢在,而與另一面的「翕」不可須臾分割,實質是這個 「辟」,還是有意相的,這個意相,就是我們人的「心」。其之所以統一無矛盾對立(心物不可分割),是用「性智」——心,去抽象之抽象地概括了。即在我心中用意中之意來包裝之,與黑格爾的「否定之否定」達到絕對統一的方法論相近似。其天道是存有的,與老子的道無名,不可言說有不同。儒的天道是可名的,有一個明顯的意旨貫通其中。此兩者不同處,容後再作比較。

儒家所展開的道德論,其意旨是非常明顯的:就是其先造就一個人的性命本體,這個性命本體與天道是一致的(熊十力先生的「體用不二」),然後以這個本體來展現其自己,顯現其自己來證明其存在的。這就是說,他與法國哲學家薩特的哲學命題「存在先於本質」是相反的。他是先定人的本質然後才講人的存在價值,沒有這個性命本體,儒家的整個道德體系就不能成立。這個性命本體就是天命,落實到人就是性,即「性本善」。

(待續)

(轉載自黃花崗雜誌社《通往天人合一之路》一書)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由天道而落實到人,人如何遵循這個天道法則?於是孔子以仁而說之。因天道無聲無臭,無形無象,不可言說。故孔子的仁有所包又似無所包,終其不得有一個確切具體的定義,但其義是可尋的,即其以天道的至善而言。孟子再加於發揮,言善與性,把天道進一步明確化。
  • 可以說人類的歷史是由神佛安排的,是天意昭示的使然。世界各國曾經古老的預言均以隱喻的方式透露了天機。從西方的《 聖經》、《諸世紀》到南美的瑪雅預言、古朝鮮的《格庵遺錄》,再到中國的《推背圖》、《馬前課》等。都將本國乃至世界的重大歷史事件記錄其中。德國哲學家黑格 爾曾經說過,歷史是有它自己的軌跡的。所以說,作為當代的重大歷史事件的文化大革命運動,也就一定能在預言中找到並被破解出來。事實上唐代出版的《推背圖》, 如今就已被當代人破解,其中就有文化大革命這個歷史事件的描述。
  • 由「誠」踐履之路來達仁。我們知道萬物生生不息、大化流行之資源在於誠,人只有誠才能盡性知天命,才能完成仁人的功德圓滿。但在實踐誠的過程中,除自己反省自己誠不誠外,還會受到他人各種不誠言辭的矇蔽、騷擾,以致於使我陷於不仁不義。他人的意識對我展誠是有影響的。故孔子除「反諸求己」、「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自我反省做人外,還要作「知人」的判解,要知道別人誠不誠。
  • 天命從乾元始發,「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周易正宗》華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694頁》)。父子這個親情關係是不能破壞的,就是說做兒子的告發父親就是違背天道。天道一破,人道就無所立了。天道與人道是統一的,不可分離的。「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大學、中庸》華語教學出版社,1996年版《中庸。天命章》第3頁)
  • 魏晉、宋明等名儒,如郭向、向秀、王弼或程明道、王陽明等,其儒、道兩家思想,都互有滲透。到了明末清初,儒者可能是痛徹明亡的教訓,對宋明理學來個反動,多作體用的功夫,對天理玄學的聖征境界進一步明朗化,天道不再是純無,而是可尋得的實有。
  • 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影響下,中國的繪畫、文學、音樂都經常呈現出這樣的精神風貌。其中古琴音樂更是能表現此種美學特點。
  • 西方大哲學家黑格爾的名言:「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合理的即是存在的。」然而正如佛陀所云:「法無定法」,不同的層次存在著不同的理。黑格爾的這句話雖然很有道理,然而一旦超越這個境界,就會發現它的理就不是那麼絕對的了。
  • 比爾‧布福特是《紐約客》雜誌的作者兼編者。一年多的拜師學藝,他逐漸了解到烹飪的技藝和哲學,和一以貫之,料理無國界的原則。他把苦樂揉雜的經驗,寫成《煉獄廚房食習日記》。第一章引文就用喬治‧歐威爾的句子:「…要不是先前發明了罐頭食品,第一次世界大戰根本就打不起來。…怪的是,人們卻往往忽視了食物的重要性。政客、詩人、主教的塑像隨處可見,卻不見有替廚師、醃肉師傅或市場菜販立像的。」大哉斯言。
  • 道包含陰陽二氣。從圓圈外看,它是一,無相對,渾圓一體;而從內看,陰陽魚是有對的,一陰一陽相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