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夏季熱疾病上身怎麼辦? 專家談消暑要訣

人氣: 180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9月6日訊】(大紀元記者陳燕威編譯報導)盛夏時節到戶外活動,人們往往著重在如何防曬,容易忽略與氣候相關的其他「熱相關疾病」。孩童和老人是最容易發病的對象,有些人甚至因過度熱暴露致死,因此對這類疾患不容小覷。針對常見的夏季熱疾病,專家提供緩解病情的處理方法,並談事前防範之道。

何謂熱疾病

大腦下視丘是主要調節體溫的中樞部位,對於體內熱累積以及熱散發兩者間取得平衡,而能將個人體溫維持在攝氏36.5至38.5之間。由於長時間處於高溫環境或強烈日光輻射,導致中樞神經體溫調節中心發生紊亂並衍生病變,稱之為「熱疾病」。三種常見的熱疾病為熱痙攣(heat cramps)、熱衰竭(heat exhaustion)、中暑(heat stroke)。

熱疾病上身免緊張 輕涼消暑有訣竅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引用美國疾病管制局統計數據,從1979到1999年期間,光是美國就有8,015人死於環境性熱疾病。一旦發生熱疾病時,絕對不能輕忽,需要立即做適當的處理,以免錯過治療的時效,造成不良的預後;嚴重時,甚至會喪失寶貴的生命。

家庭教育網站(Familyeducation.com)提供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和美國紅十字會的應變對策。

熱痙攣:三種熱疾病中屬嚴重度最輕。常發生於劇烈運動時,因過度流汗而導致肌肉內鹽分低所引起,亦可能是熱衰竭的臨床表現。它的症狀是手臂、腿、或腹部肌肉抽搐或疼痛。

發生熱痙攣未必要就醫處理,當孩童發生熱痙攣時,以下是幾個緩解病症的建議步驟:

○立刻停止所有的活動,到陰涼的地方休息。

○喝透明果汁或運動飲料。(編者註:透明果汁係指水果榨汁中去除果肉,且以果膠酶分解造成果汁渾濁之果膠,果汁為澄清者。)

○輕柔地伸展肢體並按摩發病部位。

○即使痙攣現象消失,數小時內不要再從事任何劇烈運動,否則很可能引發熱衰竭或中暑。

○假使痙攣持續進行一小時、患者有心臟疾病或是低鈉飲食者,立即尋求醫療協助。

熱衰竭:通常因過長時間暴露在高溫之下,身體因出汗而流失大量水分和鹽分,再加上水分補充不足而導致。其表現病狀為:

*大量出汗
*面色蒼白
*肌肉痙攣
*疲憊或虛弱
*暈眩、頭痛、或昏暈
*噁心或嘔吐
*皮膚濕冷
*脈搏快且弱
*呼吸快而淺

假如熱衰竭沒有獲得即時治療,進一步可演變成中暑。為了避免發生這種情況,可以採取下列方式處理:

○將患者移至陰涼處。

○鬆脫緊身衣物,並在皮膚上覆蓋濕涼的布料(如浸泡過水的床單或毛巾)。

○如病患意識清楚,讓其每15分鐘啜飲半杯涼水。若意識不清或有嘔吐現象則不宜進水。

○監測患者的情況是否有任何變化。

○假使情況嚴重、惡化,或該患者有高血壓或心臟疾病,立刻就醫診治。

中暑:有生命危險。在身體排汗機制失去作用並無法調節體溫的情況下發生。患者體溫可高達攝氏四十六至四十七度(華氏106度)。

臨床上診斷中暑的主要依據:(1)中樞神經異常(躁動、昏迷、抽搐、迷糊等),(2)嚴重高體溫(大於攝氏四十度),(3)排汗不良。其他方面不盡相同,但可能包含下列症候:

*皮膚乾燥、紅、熱(沒有出汗)。
*脈搏快而強。
*頭會抽痛。
*頭昏頭暈
*噁心。
*混亂。
*失去意識。

假如懷疑患者中暑,請立即赴醫求診,並遵循下面的處置方式:

○將患者抬至多蔭的地方

○迅速使用任何一種方式幫患者降溫。例子包括:讓患者浸泡於盛滿水的澡盆內;給患者用涼水淋浴;用水管向患者噴灑涼水;倘若濕度很低的話,以濕涼的被單包裹患者並努力搧風。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尚且叮嚀道:假如患者有發抖現象,使身體降溫的舉動須放緩,因為發抖會升高人體中心體溫。此外,切記服用一般退燒藥(如普拿疼、阿斯匹靈等)或採用酒精拭浴,這些措施非但無益,還可能對身體造成傷害。

○監測體溫。持續地給患者降溫,直到降至攝氏三十八點三至三十八點八度(華氏101-102度)為止。

○萬一醫療人員一時無法趕到,即刻和醫院急診室連絡以獲得進一步指示。

○由醫療人員評估以決定是否需要補充液體。

烈日當頭 防範「暑患」有一套

除了及時有效處理熱疾病,透過事前的防範,是保障自身健康不可或缺的一環。以下是一些預防暑患的小常識:

夏季運動時,
○最簡單的方法:不要在極端高溫或太陽最炙熱時段從事戶外活動。

○根據溫度改變活動量。

○經常休息。

○隨外在環境穿著適當衣物。

○在活動前、中、後飲用大量液體。

美國小兒科學會(AAP)推薦水是孩童維持適當液體的最佳飲料。運動飲料通常有不健康含量的糖分和咖啡因,弊多於利。

在通風不良的環境下工作,
○穿著涼爽透氣衣物。

○適時補充運動飲料或含盬水份。

在炎炎夏日旅遊時,
○戴遮陽帽如草帽、大沿帽或撐傘,以減少太陽光熱直接的輻射。

○在穿著上宜採用淡色棉質易散熱的衣物。

○適時適量飲用含電解質的運動飲料。

針對容易衍生「中暑」併發症的慢性疾病老人(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高血壓性心臟病、慢性心臟衰竭或糖尿病),

○應注意室內良好的通風。

○攝取足夠的水分以及營養。

有關熱疾病更多症狀與治療資訊,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及美國紅十字會網站可供參考。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