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開銷倍增 台1/3庇護工場關門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9月9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湯佳玲、洪素卿/台北報導〕良法美意不料造成惡果!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九十六年實施後,把庇護工場定位為身心障礙者的就業單位,從原先社福團體所屬機構改成勞政單位,受勞基法保障,卻也因此人事成本大幅增加,導致全國超過三分之一的庇護工場關門大吉。

心路基金會與其他庇護工場已研擬說帖,獲得五十三家連署,建議政府能對庇護工場進行稅務優惠或減免,及落實優先採購等,讓庇護工場能繼續經營下去,真正照顧到身心障礙者就業權益。

勞委會表示,對於庇護工廠,除輔導協助行銷擴大客源,提供開辦費及部份人事補助外其薪資也允許依產能核薪。從勞方保護來看,勞基法必要保障仍然要有,未來會加強對庇護工廠的輔導協助。

社政變勞政 自負人事盈虧難生存

由玄奘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周怡均進行的「台灣庇護工場困境調查報告」,發現自身權法實施後,庇護工場由社政變成勞政,儼然成了須自負盈虧的營利單位,對募款困難的非營利組織而言,又要加上一筆勞健保支出與輔助人力的開銷,更要受到複雜嚴苛的建築法規限制,工作場所需有電梯或特殊無障礙空間規劃,雙重開銷,使得有心成立庇護工場的團體卻步。

全台庇護工場數從九十三年一百五十五家,今年7月驟減到只剩九十一家。受到庇護的身心障礙者,也由兩千九百零四位大減到一千五百三十一位。

*53社福團體連署請命 盼稅務優惠*

周怡均表示,身權法實施,只對已進庇護工場的身心障礙者有保障,由於庇護工場越來越少,導致更多身心障礙者沒有職能訓練與就業機會,所以,雖有勞健保與退休金保障,「但其實是保障多,機會卻少」。

喜憨兒基金會副執行長楊琇雁也表示,新法的職評也讓社福團體很為難,太輕度或太重度障礙者都被排拒,還要另籌一筆錢去整建空間,庇護工場關門「是可理解的」。

而受到莫拉克水災民間踴躍捐款的相對排擠,今年社福團體庇護工場的中秋月餅訂購量大幅縮水,對募款早已緊縮的社福團體,更是雪上加霜;喜憨兒烘焙坊今年月餅銷售,就是成立十二年來最差的一次,往年到這時約有四、五萬盒訂購,今年不到兩萬盒。

(http://www.dajiyuan.co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