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盒裡的袖珍畫:19世紀風靡一時的藝術家
16、17世紀的袖珍肖像畫主要裝在吊墜的項鍊盒或小盒子中,用作外交禮物、愛情象徵或是紀念出生或死亡的紀念品。到了18世紀,袖珍畫因應珠寶而生,出現在項鍊垂飾或鑲嵌在戒指或手鐲中。期間許多來自歐洲的袖珍畫畫家來到美國為新共和國的公民作畫。然後,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裡,袖珍畫的需求迅速增長,在美國市場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
藝術生活
梵蒂岡博物館:儒略二世的收藏啟迪文藝復興大師

儒略二世熱衷收購藝術品,並將它們展示在他精美的宮殿中,地點剛好就在宏偉的羅馬廣場(Roman Forum)附近。曾經輝煌的石柱和簷壁飾帶現已湮沒在羅馬人稱作「牛牧場」的田野中。

威爾明頓大歌劇院 舊時代的豪華體驗

威爾明頓大歌劇院的正門外觀令人憶起舊時代,裝飾性實木門上的玻璃上刻有歌劇院的名字,兩旁還有非常獨特的上了漆的鑄鐵雙柱。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與1871年當時相似的建築外觀。例如,弧形售票口、裝飾性人造圓柱、拱形售票窗,以及與禮堂內同款的玻璃球形黃銅吊燈。節目海報展示在有裝飾性簷口線板的玻璃櫃裡。

關於彩繪玻璃的故事:起源、工藝與流變

自古羅馬以來,美麗的彩繪玻璃窗就一直深受大眾喜愛。隨著禮拜堂彩繪玻璃的出現,這種藝術形式在中世紀達到了顛峰,神聖明亮的故事激勵著信徒。在之後的幾個世紀,彩繪玻璃成了私人住宅常見的裝飾,之後再度復興,最終進入世界各地博物館的收藏中。

聖路易大教堂:紐奧良的神聖地標

聖路易大教堂(St. Louis Cathedral)高聳的尖頂似乎想伸向天堂,這座氣勢宏偉的大教堂俯瞰著紐奧良(New Orleans)法國區(the French Quarter)中心的傑克遜廣場(Jackson Square)。自1718年建城以來,天主教徒一直在密西西比河畔的木造教堂參加禮拜活動,直到1727年教堂才改磚木建造。

密西西比豪宅「朗伍德」:與眾不同

美國南北戰爭(1861─1865年)之前,大多數的住家採用喬治亞、新古典主義或仿古希臘式的建築風格。然而,位於密西西比納奇茲(Natchez)的豪宅朗伍德(Longwood)卻自成一格。儘管朗伍德也有展現一些當代流行的建築風格,然而其室內外的設計元素很明顯的就是與眾不同。

到羅浮宮看那不勒斯風格主義名畫

羅浮宮是世界上最多遊客參觀的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那不勒斯在巴黎:卡波迪蒙特博物館特邀展」(Naples in Paris: The Louvre hosts the Museo di Capodimonte),展覽至2024年1月8日。這次展覽由那不勒斯卡波迪蒙特博物館出借60多件藝術品在羅浮宮展出。卡波迪蒙特博物館是意大利規模最大且重要的博物館。

遺失百年的卡諾瓦《舞鈸的少女》雕像重現柏林

在博德博物館(Bode Museum)莊嚴的寧靜中,我幾乎能聽到樂聲,伴著安東尼奧‧卡諾瓦(Antonio Canova)的等身雕塑作品《舞鈸的少女》(Dancing Girl With Cymbals)在我面前輕鬆地以單腳旋轉。她的舞步輕盈如飛翔般曼妙,戲劇化般地高舉雙手平衡著姿態,敲響著手中的鈸。精緻古典的洋裝隨著她的身軀飄揚,勾勒出她舞動的每個瞬間。

托斯卡納溫泉村出土青銅雕像:改寫歷史的新發現

自2019年以來,一支由國際專家組成的考古團隊在伊特魯里亞-羅馬浴場聖堂(Etruscan-Roman bath sanctuary)進行挖掘,出土了20多尊古代青銅雕像和其它物品,以及5000枚金幣、銀幣與青銅幣──這是意大利迄今為止發現最大宗的伊特魯里亞和古羅馬青銅雕像。

法國馬賽大教堂:新拜占庭式建築的奇跡

馬賽大教堂(又譯:馬賽主教座堂,the Marseille Cathedral)可謂新拜占庭式建築(Neo-Byzantine architecture)的奇蹟,更是法國中世紀以來所建造最大又最古老的教堂。它是19世紀崇尚歷史主義(Historicism)的典範,著重在復興過去的建築風格。

法國艾克斯大教堂:與眾不同的哥特式教堂

法國艾克斯大教堂(Aix Cathedral)主要是哥特式建築,但也有古羅馬、羅馬式和巴洛克風格等設計元素。教堂西側立面是哥特式設計,有精緻的雕刻和華麗的裝飾細節。整個外觀融合多種建築風格,包括羅馬式石牆、頂部有裝飾尖塔的淡黃色扁平矩形扶壁等,皆與正門中央的建築結構形成鮮明對比。

波蘭的凡爾賽宮:維拉諾宮

1805年,維拉諾宮成為波蘭一座公共博物館開幕,三間房合併為一個藝廊,有著龐貝粉紅色的牆面和古典的裝飾主題。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師從天花板上的肖像獎章(portrait medallions)中向外望去,同時也可欣賞他們的傑出作品。博物館每週四供所有人免費參觀,這項傳統延續至今。

比爾特摩莊園:盡享榮華富貴之地

比爾特摩莊園奢華建築的內部有250間房間,其中臥室35間,浴室43間,還有65座壁爐。莊園擁有相當先進的科技,安裝了室內管道和電力(這在1800年代末期可是奢侈的享受)。此外,莊園還有室內游泳池、健身房和保齡球館;甚至還有足以容納一個人的升降機。圖書室和宴會廳後面有一個「秘密」通道系統,直達主臥室的壁櫥區域。這些通道主要由范德比爾的僕人使用。

德國「施瓦本的凡爾賽宮」:路德維希堡宮

路德維希堡宮(Schloss Ludwigsburg)位於德國斯圖加特(Stuttgart)北部,是歐洲數一數二的大型巴洛克建築群。路德維希堡宮不論在規模、歷史上的重要性、建築風格等方面皆與法國的凡爾賽宮有諸多相似之處。因位居德國西南部施瓦本(Swabia)地區,而有「施瓦本的凡爾賽宮」(Swabian Versailles)之稱。

巴斯修道院教堂:英國哥特式建築之最

巴斯修道院教堂(Bath Abbey)矗立在英格蘭西南區域古羅馬城市巴斯(Bath )的中心,是公認的英國建築瑰寶,以中世紀晚期建築聞名。

漢普頓宮:英王亨利八世的王室寓所

漢普頓宮(Hampton Court Palace)位於倫敦里奇蒙區(Richmond),因曾是亨利八世的寓所而聞名。漢普頓宮擁有豐富的歷史,歷經不同時代的主人,使其成為少有的融合多種建築風格的展示場。

挪威奧斯陸王宮:展現新古典主義建築之美

奧斯陸王宮(the Royal Palace of Oslo)位於挪威首都奧斯陸市中心的貝爾維尤(Bellevue)高地上,不僅是挪威歷史的象徵,也體現了新古典主義建築之美。

提升英國文化的藝術贊助人亨利埃塔‧瑪麗亞

法國公主亨利埃塔‧瑪麗亞(Henrietta Maria)與王室家族中出名的藝術鑑賞家英王查理一世(King Charles I)結婚後來到英格蘭。她出身文藝復興時期佛羅倫薩著名的藝術贊助家族美第奇(the Medici),因而成為17世紀英國藝術、文學和建築等項目的忠實贊助者。

海頓歌劇《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回歸源頭

英國公眾高度期待並歡慶海頓的到來,媒體甚至給他起了個綽號,叫「當代俄耳甫斯」(Orpheus of his age)——當時的人們對俄耳甫斯這個神話人物非常著迷。海頓本人也非常喜歡格魯克的歌劇《俄耳甫斯與歐律狄刻》,因此很自然地創作了自己對俄耳甫斯神話的詮釋。

愛用黏土捏塑雛形的大理石大師卡諾瓦

根據古羅馬作家老普林尼(Pliny)所言,亞歷山大大帝統治期間,雕塑家便開始製作黏土模型為創作石材雕塑作準備。在卡諾瓦職業生涯早期,他以復興古希臘雕塑遺產聞名。當時有些人甚至稱他為「當代的菲迪亞斯」。

收藏歷史的寶庫:美國的圖書館巡禮

不論是專程造訪國會圖書館(the Library of Congress),還是10分鐘車程到當地的圖書館,愛書人一聽到「咱們去圖書館」這句話,就像5歲孩童聽到「冰淇淋店」那樣興奮。對他們來說,「神奇王國」(the Magic Kingdom)不在佛羅里達的迪士尼樂園,而是一張圖書館的借書證。

「南方雅典」 納什維爾對古典文化的奉獻

如今,重建版帕台農神廟已成為納什維爾百年公園的中心建築──這座永久性的公園是在1897年世博會遺址上修建的。該建築成為許多節日和戲劇演出的背景。有數百名演員參加的春季盛會,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鐵路公司為鼓勵遊客共襄盛會,亦給予票價優惠。戰車比賽、大型歌舞表演和其它視覺展示,吸引著周邊各州遊客前來親身體驗「南方雅典」。

腓特烈大帝的遊樂園:德國波茨坦的無憂宮

沒有其它宮殿比無憂宮更能代表普魯士最[ascii]著[/ascii]名的國王腓特烈大帝的性格了。無憂宮原先設計為波茨坦(Potsdam,現為德國)附近的夏季行宮,優雅的洛可可建築樣式展現著腓特烈大帝的理想。

阿宰勒麗多城堡:法國羅亞爾河谷的瑰寶

法國作家歐諾黑‧德‧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形容阿宰勒麗多城堡(the Château of Azay-le-Rideau )猶如「鑲嵌在安德爾河(the Indre)上的一顆鑽石」。阿宰勒麗多城堡是羅亞爾河谷(the Loire Valley)諸多城堡中的瑰寶,也是法國文藝復興建築最早的一個典範。

美國畫家丘奇的成名作:尼加拉大瀑布

當我們對丘奇描繪的大自然寶藏進行反思時,也許會看到他所看到的:尼加拉大瀑布的存在充滿光、愛和創造的活力。丘奇的作品鼓勵我們暫時擺脫物質的追求,好好欣賞上帝為人類創造的一切。

山丘上的信仰:巴黎聖心堂

巴黎市區有一座山丘,蒙馬特高地(Montmartre)有一個很難令人忽略的景點,那就是聖心堂(the Sacré-Coeur Basilica)。粉白色外觀、顯眼的穹頂,令聖心堂看起來與巴黎其它法式宗教建築很不一樣。聖心堂的起源猶如它的彩色玻璃花窗般多彩多姿。

組圖:17世紀世界著名小提琴製作者故居開放

知名意大利小提琴製作者安東尼奧‧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1644–1737)曾於17世紀在今日的意大利克雷莫納(Cremona)居住並開設了工作室,製造出高品質的弦樂器。7月4日,斯特拉迪瓦里之家(Casa Stradivari)整修後重新開放,供民眾了解這段音樂史。

波蘭愛國主義的象徵:華沙王宮城堡

漫步在波蘭華沙舊城區,沒多久就能看見國王西吉斯蒙德三世‧瓦薩(King Sigismund III Vasa,1566─1632年)矗立在高聳的紀念柱上,兩旁有色彩繽紛的老建築與粉紅色外牆的王宮城堡。華沙王宮城堡歷經多次掠奪,夷為平地後數度重建,如今成為波蘭愛國主義的象徵。城堡融合了中世紀、巴洛克、新古典主義等藝術建築風格,展現波蘭非凡的氣度。

萬神殿:聯繫上天與地球的舞台

近2千年來,萬神殿(The Pantheon)給君王和人類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更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古典建築。萬神殿座落於羅馬市中心的羅通達城市廣場(the Piazza della Rotonda),於二世紀時由羅馬帝王哈德良(Emperor Hadrian)重建

祈禱和奉獻的藝術——倫敦國家美術館聖方濟各(St. Francis)展

祖巴蘭沒有大肆宣揚聖方濟各創造的奇蹟,反而將他描繪成常人,讓人們更容易感知他的信仰。聖方濟各身穿方濟嘉布遣會(the Capuchin Order of Franciscans)修士的長袍(habit),外觀破舊,補丁隨處可見。他在腰帶上打了三個結,象徵安貧、禁慾和順從(畫作裡可見兩個繩結)。他還抱著一個頭骨,象徵生命短暫無常和基督受難。這種以聖方濟各為主題的畫作,最早由畫家艾爾‧葛雷柯(El Greco)引入西班牙。

荷蘭大師雨果‧凡‧德‧古斯筆下的情感張力

近期在柏林國立博物館畫廊推出展覽「雨果‧凡‧德‧古斯:幸福與痛苦之間」(Hugo van der Goes: Between Bliss and Pain),收集了大量雨果‧凡‧德‧古斯於540年前留下的繪畫和素描作品。展出作品相當稀有,其中許多是超大幅的作品。

共有約 2753 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