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透視中國
五名大陸「異議青年」(王睿、陸寧、石堅、蘇黔龍、楊盧旖旎),由於在大陸各地宣傳民主理念、人權價值和歷史真相曾遭中共當局關押、拘留和監控。五人分別以旅行團、自由...
2015年9月6日辛灝年先生在台灣大學法學院發表了《兩個中國和台灣命運》的演講,之後回答聽眾有關「一國兩制」的提問。
2015年9月6日辛灝年先生應邀在台灣大學法學院發表了《兩個中國與台灣命運》的演講,辛灝年先生在演講之後回答觀眾有關香港問題的提問時說:
五名大陸「異議青年」(王睿、陸寧、石堅、蘇黔龍、楊盧旖旎),由於在大陸各地宣傳民主理念、人權價值和歷史真相曾遭中共當局關押、拘留和監控。五人分別以旅行團、自由行等方式先後抵臺,並逾期未歸。由於留臺無望,2015年9月12日欲駕船前往關島向美國政府尋求政治庇護,因風浪太大船隻擱淺於台灣外海,在主動向台灣海巡署尋求協助後,被移送桃園地檢署偵辦。據悉9月25日上午...
今年是抗日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勝利70週年,世界各地的紀念活動早已陸續展開。中共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式正緊鑼密鼓地準備著;中華民國台北政府則一反過去曖昧的態度,於二零一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發佈通知,要求各地在慶祝抗戰勝利70週年,根據歷史事實,宣傳抗日戰爭是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和蔣介石先生領導和堅持打贏的。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日至十一日,由「中國現代史研究所」和「黃花崗雜誌」主辦的以「中華民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為主題的「民國研討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近百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事業的支持者參加了會議。研討會開始前,研討會開始後,辛灝年先生率先發表了《國民革命的理由、對像和方略》的演講。隨後,與會者以「中華民國」為主題,從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民...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日至十一日,由「中國現代史研究所」和「黃花崗雜誌」主辦的,以「中華民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為主題的「民國研討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近百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事業的支持者參加了會議。研討會開始前,「黃花崗雜誌」執行副主編丁毅宣佈,由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創辦十四年之久的「中國現代史研究所」,更名改組為「光復民國(大陸)工作委員...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蓬勃興起的民眾反抗專制暴政的「維權運動」如火如荼。 一直關注大陸」「維權運動」的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在和大陸維權律師,以及民主人士的座談會上指出,目前在中國大陸的「維權運動」還只停留在維護人權」的層面。他說,「維權運動」應該有所提升,要從維護「人權」提升到維護「民權」的高度。那麼究竟甚麼是「人權」?甚麼是「民權」?「人權」和「民權」又是...
二零一四年十月十日至十一日,由「中國現代史研究所」和「黃花崗雜誌」主辦的,以「中華民國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為主題的「民國研討會」在美國舊金山舉行。來自世界各地近百位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事業的支持者參加了會議。研討會開始前,「黃花崗雜誌」執行副主編丁毅宣佈,由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創辦十四年之久的「中國現代史研究所」,更名為「光復民國(大陸)工作委員會」...
旅居美國的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應當地僑界的邀請,於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加拿大溫哥華發表了《中國分裂的危險》的演講,這是他继《民族主义的使命》演讲之后的最新演讲,也是他的「祖國在危險中」系列演讲的第二講。下面就請您欣賞辛灝年「祖國在危險中」系列演講的第二講《中國分裂的危險》的第二部分。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十九日,《大紀元》開始連續九天發表系列社論《九評共產黨》。《九評共產黨》給為禍世間一個多世紀的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特別是中國共產黨蓋棺論定。《九評共產黨》發表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和震動。著名歷史學家、《誰是新中國》一書的作者辛灝年先生率先站出來高度評價《九評共產黨》。二零零五年三月六日他遠赴費城參加在賓州大學舉辦的「九評研討會」,併發表長...
旅居美國的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應當地僑界的邀請,於兩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九日在加拿大溫哥華髮表了《中國分裂的危險》的演講,這是他繼《民族主義的使命》演講之後的最新演講,也是他的「祖國在危險中」系列演講的第二講。 在演講中辛灝年先生發出了「誰分裂了中國」和「誰正在分裂中國」的詰問。他列舉大量事實,深入剖析了中共自建黨以來,特別是一九四九年中共建政以來對中國境內...
一九九零年九月,一本描寫一個美國女孩在中國三十年經歷的自傳體小說《折射》在台灣出版發行。一九九四年八月,它的英文版也在台灣問世。《折射》作者韓秀出生在美國,她有著一副西方人的面孔,會講一口地道的國語京腔。兩歲時她被帶到中國,三十二歲衝破重重阻力返回美國,三十六歲時她開始用中文寫作,迄今已經出版了三十餘部著作。她曾榮獲紐約第四屆萬人傑新聞文化獎和台北第二十四屆...
兩千零九年五月,一本有關中國政治的著作《透视中国政治》一書,由香港博大出版社推出。書中收錄的文章,大多是出自現居中國大陸的學者之手。他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剖析了中國的政治現實,揭示了中國政治的本質。因此,此書一經出版,立即被中共當局列為禁書。
(新唐人電視台謝宗延、陳修文、林丹報導)二零一零年八月九日,魯伯特•默多克的「新聞集團」宣佈,將旗下三個華語電視頻道的控股權出售。此舉被認為是「新聞集團」公開承認投資中國計劃失敗,正式開始從中國撤資。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謝宗延、林丹報導) 兩千一一年九月十七日開始,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先生先後在美國的芝加哥,亞特蘭大和加拿大的溫哥華等地發表了「祖國在危險中」的系列演講,這是繼「迎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系列演讲之後,辛灝年先生的最新演講系列。
兩千一一年九月十七日和十月一日應僑學各界的盛情邀請,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先後在美國的芝加哥和亞特蘭大兩地,發表了題為「民族主義的使命」的專題演講。這是繼「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後,辛灝年先生的最新演講系列「祖國在危險中」的第一講。
如今的世界已經變得越來越小,人們足不出戶地就可以獲得異國他鄉各種各樣的信息。而媒體和網絡就是我們認識事物,獲取信息的媒介,各個國家正是通過媒體和網絡向世界展示著他們各自的魅力。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媒體和網絡有時又是我們認識事物的迷障。有這樣一個成語叫雲遮霧罩,通常用來形容一個物體被雲霧遮擋,使人視線模糊,無法看清。如今用它來形容中國的媒體可以說...
兩千一一年九月十七日和十月一日應僑學各界的盛情邀請,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先後在美國的芝加哥和亞特蘭大兩地,發表了題為「民族主義的使命」的專題演講。這是繼「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後,辛灝年先生的最新演講系列「祖國在危險中」的第一講。
二0一一年九月十七日和十月一日應僑學各界的盛情邀請,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先後在美國的芝加哥和亞特蘭大兩地,發表了題為「民族主義的使命」的專題演講。這是繼「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後,辛灝年先生的最新演講系列「祖國在危險中」的第一講。
「政治」在中國是個禁區,人們聞 「政治」色變,儘管「政治學習」不停,「突出政治」不斷,但「講政治」卻只是中共的專利。民眾如果談論 「政治」就會被認為是有政治企圖,或是圖謀不軌。
辛灝年2010年10月3日在加拿大多倫多發表「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第一講《誰孕育了辛亥革命》後,現場答觀眾提問的精彩片段。
辛亥建國一百年了,為甚麼中國大陸卻仍在共產專制統治之下?讓我們回顧辛亥百年的歷史,看一看誰背離了辛亥革命,誰背叛了辛亥革命,而又是誰顛覆了辛亥革命?請繼續收看兩千一零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辛灝年在澳洲悉尼發表的「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的第三講『誰背離了辛亥革命』的第一部份。
兩千一零年十月三十一日,旅居海外的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發表了題為「誰說辛亥革命失敗」的專題演講。像以往一樣在演講之後,辛灝年先生回答了現場聽眾的提問。他首次在公眾敞開心扉, 暢談自己從右派之子到獨立學者的心路歷程。下面就請大家欣賞辛灝年倫敦答觀眾提問的精彩片段。
晚清末年,中國的君主專制制度已經走上了末路。面對中國的前途和大清朝的命運,改良的願望和革命的思想應運而生。是倡行改良,還是號召革命,引發了晚清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激烈爭論和巨大衝突。然而,當辛亥革命的大潮滾滾而來時,改良派卻不可避免地匯入了革命洪流。那麼革命與改良究竟是怎樣的關係?為甚麼辛灝年先生把革命黨沒有正確處理好跟改良派的關係作為辛亥革命的教訓之一呢?請繼...
資深媒體人吳國光先生,將以他在人民日報社及中共權力機關工作的親身經歷,為我們分析近年來中共在媒體宣傳和控制上的新特點、新手法和新變化。
(新唐人電視台記者林沖,羅元,林丹報導)英国历史学家劳伦斯•斯通指出:一场革命需要观念来添加燃料。沒有观念,出现的仅仅是叛乱或政变。這裡的觀念指的就是思想。縱觀世界各國革命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每当国家处于转型的关键时刻,人类社会便会发生一场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可以說没有启蒙就没有革命。
兩千一零年十月三十一日,旅居美國的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文萊美術館演講廳,發表了題為「誰說辛亥革命失敗了」的專題演講,這也是它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的第二講。
(新唐人記者謝宗延、林衝、林丹報導)兩千一一年將是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海內海外,官方民間,各種紀念活動都已陸續展開。旅居美國的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先生也打破了近四年的沉寂,於兩千一零年十月三日,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發表了題為《誰孕育了辛亥革命》的專題演講,這也是他「迎接辛亥革命一百週年系列演講」的第一講。
共有約 98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歷史上,樂器和軍隊關聯密切,其中,軍鼓是比較有代表的特色樂器,而中國古代戰爭更要有戰鼓相伴,因此士兵作戰前的「一鼓作氣」尤為重要。今天,當我們聽到軍樂演奏時,也會感到精神振奮,激發出奮發向上的強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