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問題
(大紀元記者任子慧東京報導)據日媒報導,目前正在建設的核電站中,四成集中在中國大陸,核技術安全的培養問題成為不能忽視的一大課題。
(大紀元記者韓婕報導)人口爆炸,2011年10月30日午夜11時58分,全球第70億人口在萬眾矚目中,在31日午夜誕生於菲律賓馬尼拉!
俄羅斯石油公司在地震後,顧慮未來可能會有多次餘震,恐損壞輸送至中國的運油設備,而決定暫停對中國的供油作業。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日本福島第1核電廠遭到311地震海嘯襲擊,引發歷史上最高級別的核能外洩事故,民間的棄核呼聲也達到高點,在國定假日敬老節(9月19日),2萬多名高喊「核能再見」的民眾於東京要求政府結束核能。
(大紀元記者黃捷瑄編譯報導)歐洲最大的工程集團德國西門子公司(Siemens)宣布,順應德國的棄核政策,將退出核電事業,大力發展再生能源。
澳洲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今天向國會提出新的碳稅法案,希望有助改善氣候變遷,在國會大廈引起陣陣歡呼。
全球最大太陽能船研發者多姆陽(Raphael Domjan)今天說,航運業有「極大潛力」運用替代能源。這艘環球航行的太陽能船今天抵達香港。
最近廣島跟長崎陸續舉行二戰原子彈爆炸66周年的紀念,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原爆受害者以親身經歷,對日本及世界表明人類致力發展原子所引發的悲劇,投入反對核能的行列。
圖片來源: AP 朝鮮前核談判首席代表金桂冠資料照朝鮮第一副外長和前核談判首席代表金桂冠抵達美國,和美國官員就陷入僵局的裁核談判的前景舉行會談。 (20110726--US-North-Korea-126215918l)
鑑於核電廠近日2起死亡意外及日本福島核電廠災變引發的安全疑慮,法國核能巨頭之一的法國電力公司(EDF)宣布第三代「壓水式反應器」(EPR)運轉的時間再延後2年。這項計畫的完工時間已二度延後並追加預算。
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今天向安理會指控敘利亞進行秘密核子活動,但擁有15個會員國的安理會,因主要強權立場分歧而未能立即採取行動。
位於西奈半島北部的天然氣站,在大爆炸後引起的熊熊烈火和濃煙直衝天際,從遠處也能看到。駐守現場的警衛和家人在爆炸時皆受傷,當局已在爆炸地點拉起安全警戒封鎖線。
近日俄羅斯《新聞報》再次報導了中俄之間長達十年仍未達成協議的天然氣供應問題,不過該報紙引述一消息人士說,雙方的主要問題是價格條款,而今次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簡稱俄氣)希望中國提前支付400億美元預付款以此換得俄羅斯在未來30年內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保證。
國際能源署6月23日宣布,其28個成員國已經一致同意在未來的30天內,釋放6千萬桶戰略儲備石油,以緩解內戰所造成的利比亞石油出口中斷所帶來的壓力。這個消息公布之後,國際油價大跌,到底為什麼此時,奧巴馬要推動國際能源署釋放戰略儲備石油呢?這一政策的出台又是在怎樣的國際、國內背景下推出的?那麼這一政策出台之後,又是否會引發石油的消費國以及生產國之間的油價大戰?
鑑於福島核電廠的嚴重受創,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 Co)的新總裁西澤俊夫(Toshio Nishizawa )表示將以發展液化天然氣(LNG)為未來的主要策略目標。
(大紀元記者吉一斗、楊光德國報導)本屆德國政府上台後,處於經濟考量,延長了核電站的使用期限,一度努力推翻了上屆政府制定的到2022年完全放棄使用核能政策。然而,今年3月萬里之外日本的地震和海嘯,徹底震醒了執政者,政府決定否定之前的決策,重新回到早日放棄核能的道路上。這一決定,直接牽扯到眾多企業和消費者的相關利益,在政界,經濟界和全社會又引發一場地震。
(大紀元記者方海冬比利時報導)原計劃於6月11日從布魯塞爾Zaventem機場出發,飛往巴黎布歇爾機場參加巴黎國際航空航天展的瑞士「太陽動力號」飛機,由於天氣和技術問題,不得不推遲飛行計劃。
(大紀元記者黃芩德國報導)2011年慕尼黑國際太陽能專業展覽會,於6月8日至10日在慕尼黑展會中心舉辦,這是全球同行業中規模最大的展會,由德國太陽能工業聯盟、國際太陽能學會德國分會及德國聯邦太陽光電產業協會聯合創辦。來自世界156個國家的7萬7千名專業人士蜂擁而至。參展的商家共計2,280家,分佈15個展館,面積占16萬8千平方米。開展前兩天和展會期間還舉辦...
國防工業專家今天指出,油電混合的軍用車輛,除了更省油、更容易維修外,對於電力需求越來越高的指管通情系統,也能夠提供更為充分的電力。
德國聯合政府5月30日一早宣布,2022年以前分批關閉國內17個反應爐,是3月日本福島核電災變後,第1個提出棄核時程的工業化國家。
鑑於日本福島核電事故的教訓,2萬名來自瑞士各地及鄰近國家的反核人士,22日組織了一場25年來規模最大的反核遊行,對政府即將公布的核電政策施壓。
(大紀元記者同輝都柏林報導)愛爾蘭能源管理委員會CER(Commission for Energy Regulation) 將頒布新法案,強制要求煤氣和電力供應商對弱勢客戶(Vulnerable Customers)提供最優惠的價格。
埃及安全消息人士向路透社表示,蓄意破壞者今天炸毀貫穿北西奈地區(NorthSinai)的1條天然氣輸送管。這條輸送管供應天然氣給約旦和以色列。
日本媒體今天報導,福島第1核電廠發生事故,散發到大氣中的輻射量在3月15日達19萬太貝克(太為1兆倍),遠超過國際核能事件分級表(INES)最嚴重的判斷標準。
日本東京電力公司(Tokyo Electric Power)飽受各界批評的社長清水正孝(Masataka Shimizu),今天與福島縣(Fukushima)知事佐藤雄平(Yuhei Sato)見面,親自表達歉意。
日本政府表示,為因應從地震與海嘯災難復原過程中電力短缺,將在用電需求量高的夏季訂定節電目標,以降低用電量最高達25%。
印尼國營伯達米那石油公司今天表示,2日凌晨發生在中爪哇西拉蓋普(Cilacap)第4服務區的2個汽油槽爆炸,不會影響民生所需,因為燃油的儲存量非常充足。
科學家表示,團隊開發出一種由水果纖維提煉出來的奈米纖維素(nano-cellulose)塑料,其材質堅硬且完全可回收再利用,若使用於汽車車身或儀表板上,將可成為最環保的創世紀生物塑料。
歐盟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單一歐洲交通區白皮書》(Single European Transport Area),預計將在2050年新建構出歐洲交通運輸區,以提升歐洲各國的競爭力和資源使用的效率。白皮書內容涵蓋全面禁止汽柴油驅動的車輛、汰換會造碳汙染的車輛,並以乾淨能源驅動的車輛代替、完成興建歐洲高速網路、強化航空與船舶運輸系統、建構永續發展的基礎設施等。
東京電力公司會長3月30日就福島第1核電廠發生輻射外洩事故,造成社會不安公開道歉,並表示核電廠的1號至4號機將除役。
共有約 256 條記錄
今日頭條
NEWS HEADLINES
印度大選於週六(6月1日)落幕。出口民調顯示,印度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BJP)及聯盟預計將大勝,並繼續執政。這表明執政聯盟的表現將好於大多數分析師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