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奎德 :后共产主义中国的利益集团及其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的兴衰》72.

陈奎德

人气 4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6月8日讯】在邓小平后期的中国,最大的谎言和荒诞是其共产主义的招牌。在精神上,共产主义已死。但是,现实生活的如此明显的胜利还没有从实践的真理变成政治的真理。

中国在九十年代的社会分化,使各个利益集团的要求产生明显差异,这与毛时代鲜明的统治集团与被统治集团的两极对立态势有了重要的区别。除了共产主义在观念市场上加剧萎缩这一普遍特征外,中国大陆各阶层的价值取向呈多元状态。如果抽出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几个主要利益集团,着重分析它们的价值倾向,无疑有助于了解中国社会思潮的基本脉络和趋归。

知识界—-受共产主义时代的反智主义和文化专制压抑最深,自然渴求早日解除这一桎梏,创建思想和学术自由的环境,以使自身的智力资本能充分实现其价值。因而知识界中蕴藏了中国大部分异议人士以及政治反对派。主要持有的思想资源为自由主义、社会民主主义、由“陈寅恪、吴宓热”所显示的文化本位思潮、新儒学,当然,也有以“后学”为代表的反西方主义等等。

新兴工商中产阶级—-本质上是共产革命的物件,因此特别渴求恢复被共产意识形态所否定的私有产权保障的制度,强调法治和秩序,倾向于经典(甚至略带保守的)自由主义。

官僚巨富阶级—-指近20年来通过权钱交易而暴富的社会阶层。其利益在于巩固和稳定当下的秩序,从而完成从拥有政治利益到拥有经济利益的过渡,其权益特别依赖于邓氏威权主义,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加资本主义”。

农民—-在共产制度下的最底层,特别对共产风造成的大饥荒刻骨铭心,记忆犹新,渴望耕者有其田,对自身利益有健全的常识,因而对共产主义有本能的抵制。在当前的利益要求上,他们渴求消除户口歧视,要求公民平等权利。其权利要求比较贴近社会民主主义。

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职员和工人—-害怕共产主义卷土重来会使他们失去较高的工资,希望保有自己目前收入同时增加福利保障和改善工作条件。希望中国的经济、政治乃至文化尽快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倾向于社会民主主义。

下岗失业工人—-生活丧失保障,对邓氏威权主义极为抗拒,渴望改变现状,这种心理使之不自觉地把历史玫瑰色化,留恋毛泽东时代虽普遍贫穷但享有的虚幻“领导阶级”地位,从而容易被毛氏民粹主义所蛊惑。但其中清醒者会逐渐看出社会民主主义更能保障自己的权益。

无疑,公开抛弃中国的国家教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保障思想信仰自由,把政教分离的原则在宪法上凝固下来,是中国进一步变革的关节点,也是中国真正融入国际社会主流的关节点。

──原载《自由亚洲电台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文章
    

  • 陈奎德 :中国——民族主义取代共产主义 (5/24/2001)    
  • 华侨是什么人? (5/21/2001)    
  • 薛山:“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东南亚华人与共产主义 (5/8/2001)    
  • 【纪元专栏】陈奎德: 互联网与北京的两个命根子 (4/21/2001)    
  • 羊子(杨子立):共产主义的幽灵 (4/19/2001)
  • 相关新闻
    羊子(杨子立):共产主义的幽灵
    【纪元专栏】陈奎德: 互联网与北京的两个命根子
    薛山:“黄色的面孔有红色的污泥”──东南亚华人与共产主义
    华侨是什么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