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为预防下一波寒害,业者“清埤”忙捞鱼

人气: 31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0年12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徐乃义台湾桃园报导)北部水产养殖业者为预防寒害,唯恐鱼群集体暴毙冻死,趁着这几天气温回暖,纷纷捕捞出售,以减少损失。观音乡埤塘众多,为避免遭受“池鱼之殃”,近日来可见养鱼户雇用人力捕捞;广福村福山路旁的“牛奶埤﹝池﹞”,许姓业者抢先放干池水捉鱼,成群结队的鹭鸶也飞来觅食,构成难得一见的生态景象。

当地居民指出:自埤塘捕捞上来的淡水鱼,绝大多数是台湾鲷(福寿鱼),其他的鱼种还有草鱼、鲢鱼、鲫鱼、鲶鱼及鳗鱼等,鳗鱼虽可卖到一台斤三百块的好价钱,但是捕捞不易。干涸的池塘,倒成了鹭鸶群集觅食的天堂,千百只的鹭鸶飞来大饱一餐;捕鱼的人家捞取的是大鱼,鹭鸶只有啄食小鱼,人与鸟各取所需没有冲突,埤塘一幅雪白的画面十分壮观。


成群结队的鹭鸶飞来觅食,构成难得一见的生态景象。(摄影:徐乃义/大纪元)

养鱼业者许垦田接下父亲的养殖事业,继续承租牛奶埤近十年,先前老父亲许入旺值守该池三十五载之久,已经创下“租埤”记录,两父子以“埤塘”为家四十五年之久,为地方人们津津乐道。许垦田虽得到父亲养殖经验,自己对于水产养殖技术也下了一番苦心,尤其池塘水质要达到检验规范,于氯徽素、孔雀绿及孔雀绿代谢物都需要符合标准;还有参与台湾鲷协会产销履历制度之运作,他也得到一张结业证书。

牛奶埤一名其来有因,于25年前,一家奶粉制造公司将瑕疵或过期的奶粉,免费送给该池作为养鱼用途,然而人们吃过这里所饲养的“台湾鲷(福寿鱼)”,都夸赞鱼肉十分甜美,“牛奶池”因而声名大噪,为来自各地钓客所青睐。现在奶粉供给中断,许垦田改与面包厂商配合,以打掉的土司面包片来喂鱼,也同样保有甜美的肉质。

当地耆老林新来对埤塘有独到的见解,林新来指出:天然的大池被称为“湖”,人工开挖的大池被叫作“埤”,音“皮”,亦写作“陂”,桃园县早年拥有“千塘之县”美誉,观音乡现存有埤塘53口,早期也被称为“鱼米之乡”。先民开挖“私埤”储水、灌溉以利自家的农作物,日本据台之后全力发展水利,命令台民大举开挖埤塘,当时埤塘总数高达八千多口。

租池塘养鱼的行业叫作“放埤”,池塘的主人被称为“埤主”,池塘里的水叫作“埤水”,看守池塘叫作“顾埤”,查看池塘谓之“巡埤”;将池塘的鱼群捕捞干净称为“清埤”,先将池水放干称为“落埤”,以人力将池水推干称作“戽埤”,捉池鱼又有谓之“捉埤”。

人工开挖池塘称作“开埤”,池塘的堤防称作“埤岸”,石头叠成的驳崁被称作“埤驳”;在池边盖简陋小屋被称作“埤寮”,池塘下方称“埤脚”,下方的沟渠称“埤脚沟”。面积较广阔的池塘叫作“大口埤”,较窄小的叫作“小口埤”;入水口处称作“埤头”,出水口处称为“埤尾”。

豪雨带来丰沛的水量造成池塘溃堤,民间称为“崩埤”,游泳好手逞强横渡池塘,早年被称为“破埤”;各处有很多地名跟池塘有所关联,观音乡境内就有“新埤(坡)”、“大埤(坡)脚”、“埤内”、“双连埤”等地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