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2010国际难民周大使陈婷

font print 人气: 10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6月25日讯】(大纪元记者李睿澳洲悉尼采访报导)六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是国际难民周。澳洲难民理事会在这段时间里,举办了各种类型的纪念活动,让社会各界了解难民的处境和痛苦,从而对难民有正面的态度,帮助和支持他们。同时鼓励难民在澳洲积极生活,并赞许难民为澳洲社会带来的贡献。

本报记者采访了昔日的越南难民,今日的悉尼地方家庭法庭司法常务官暨“2010国际难民周大使”陈婷(Dinh Tran)。她叙述了她与家人当年逃离越共,成功来到澳洲定居、获得自由生活的故事。

逃离越南

陈婷出生在南越的大城市——西贡。父亲在越战中曾是一名情报军官,母亲曾是美军翻译。越战结束后,她的父母一直被北越共产党政府追捕,每天都是在胆战心惊中度过。陈婷9岁时,父母不得不带着她和她的2岁妹妹乘船逃离越南。逃离过程的艰辛和恐惧在年幼的陈婷心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

陈婷回忆说:“在乘船逃离越南的前两天,妈妈带着我和两岁的妹妹乘坐一辆满是妇女和孩子的大卡车抵达Vung Tau。有人把我们领进一个带阁楼的房子,我们被关在阁楼里2天。有人定时送食物给我们,还给我们一个桶作为便桶。我们被警告说,不能有任何声响。在第二天的半夜,我被叫醒,看到阁楼里有很多人。然后,我们被人领着离开了那个房子。”

陈婷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夜晚,母亲带着她与妹妹,藏身在稻田里。周围一片漆黑,幼小的妹妹不停地哭泣,并喊着要回家。母亲让妹妹吃了安眠药,但妹妹却更焦躁不安。陈婷说:“突然,听到有人喊‘有水警’,接着一阵骚动。我很害怕,屏住呼吸。我听到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响声,然后,听到有一艘船靠近了岸边,上面的灯光射向我们这里。我一动都不敢动,直到水警的船只离去。”

这时,母亲带着姊妹俩一口气跑到海边,但那里已挤满人潮,人人都企图涉水爬到船上。眼见不会游泳的陈婷,母亲请求一名年轻的男子抱她上船。陈婷回忆道:“我被安排坐在船的边沿。我看不见妈妈,船移动了,我听到一个声音,‘婷,你在哪里?’那是妈妈的声音。我大声回答:‘我在这里。’从声音来的方向辨别,妈妈在船的另一边。她担心我打瞌睡,不小心会掉到大海里,总是喊着:‘不要睡着,坚持着。’最后,我们转搭上了一条大船。”

获得新生

在海上历经了2个多星期后,终于来到了澳洲的达尔文。她们受到澳洲政府官员的欢迎,并被安排进行健康检查。陈婷说:“然后我们被送往悉尼定居。我们很快拿到难民保护签证。我的父亲一年后设法逃离越南,与我们在澳洲团聚 ”。

陈婷回忆来到澳洲的第一天上学情景,她说:“妈妈给我装了一饭盒的饭带去学校。当我看到每个人都吃三明治当午餐时,我很尴尬。我没好意思把我的午餐拿出来,饿了一天。现在,我自豪地把我的越南餐带去工作单位。午餐时,同事们都羡慕地看着我吃越南餐。…..”“ 我有一位可爱的老师,她让我坐在她旁边,这样她可以教我英语。”

在生活上,当地的“联合教会”(the Uniting Church)与“斯密斯家庭”( the Smith Family)提供了他们很大的帮助,陈婷说:“他们送给我们衣服,还帮我们找到合适的房子。那时,澳洲政府,社会和社区都给予了我们最好的扶持和帮助。”

经历了太多的艰辛,当陈婷得到他人的关心与帮助时,内心充满感激,也非常珍惜。陈婷说“当我第一次得到一个苹果时,我舍不得吃,因为它对于我来说,意味太多了。当我得到慈善机构史密斯家庭给我的一件羊毛大衣时,我非常爱惜它,在我的眼里,它具有特别的价值。我们在这个新的环境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让我感到温暖。”

后来,陈婷成功地完成了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与法律双学士课程,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任职了5年的文案律师。之后又从事法律援助工作,2000年至今,她一直担任地方家庭法院的司法常务官。除日常工作外,她也是班克斯市体育俱乐部的义务游泳老师。

她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逃离越共统治下的越南,生活在澳洲。她享受这里的自由,感觉这个社会给予每个人平等的机会,她认为澳洲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

正是因为她在越南的可怕经历和在澳洲这片土地得到的欢迎和关爱,使她积极融入澳洲社会,做自己能做的,来回报这个社会。她说,她为自己能成为国际难民节大使而感到自豪,她说:“我希望国际难民节会让更多的澳洲人了解那些背井离乡的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度,是经历了怎样的生离死别, 需要多大的勇气。 她呼吁澳洲公众更多理解和帮助那些冒着失去生命危险,逃离自己国家,来到澳洲的难民。”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记者王雨晴采访报导)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联合国难民署在各地举行每年一度的纪念活动,今年世界难民日的主题是“家”。在曼谷举办的一个纪念活动中,记者采访了从中国大陆逃离后来到泰国的王女士。王女士告诉大纪元记者:“我是从2000年6月15日开始修炼法轮功的,按照大法的要求不断的在做一个好人,无论在哪里、什么时候,对这个社会,我都是愿意去付出的。十年了,面对着我的先生和孩子,虽然我始终表现的若无其事的样子,但内心每时每刻都在煎熬和压抑着。和那些在中国大陆因为信仰被迫害、甚至失去生命的人相比,我们能够活着离开大陆来到泰国是幸运的,但我也同所有的女人一样,渴望有个安定的家,有个安定的生活。”
  • 女星安洁莉娜裘莉(Angelina Jolie)今天以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UNHCR)亲善大使身份,探望哥伦比亚难民,并与厄瓜多总统柯利亚(Rafael Correa)会面,讨论难民苦境。
  • 温哥华也象其他加拿大城市一样,每年接纳来自世界各地的寻求庇护的难民,难民们在这个美丽的城市找到了新家,正如今年世界难民日倡导的主题一样,“他们夺走了我的家,可是夺不走我的未来。”
  • 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星期日呼吁让苏丹、西藏以及全世界各地的其它难民的未来更加安全、和平,让他们受到公正对待。 (world-refugee-day-20100620-96750114l)
  • 今天是2010年6月19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第50天,“上海世博会海外展馆”开幕第44天。
  • 今天是2010年6月20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第51天,“上海世博会海外展馆”开幕第45天。
  • 前两天,陈绪兴在网上看到一篇写上海世博会的文章,他觉得写的非常好,便打印出来给我,我一看,原来是新西兰《新报》主编陈维健先生所写的《上海世博二十一世纪的“阿房宫”》,他深厚的文字功底把上海世博的罪恶揭露的淋漓尽致。
  • 对联合国难民公署一份报告的分析显示,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寻求庇护者都在比澳大利亚穷得多的国家里受保护。澳洲2009年所保护的难民人数,人均为世界第68位,仅占联合国1040万难民的0.2%。
  • 今天是2010年6月22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第53天,“上海世博会海外展馆”开幕第47天。
  • 今天是2010年6月23日,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第54天,“上海世博会海外展馆”开幕第48天。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