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课教材(高级):负荆请罪

成语故事
正见文化课教材编辑小组
font print 人气: 329
【字号】    
   标签: tags:

【原文】
廉颇闻(1)之,肉袒(2)负荆(3),因(4)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5)。(《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注解】
(1)闻:听到。
(2)袒:音“毯”,祼露。
(3) 负荆:负,背的意思。荆,一种有刺的植物,中国古代拿它来做行刑的木杖。
(4) 因:经由、透过、随着。
(5) 谢罪:请求原谅。

【故事阐述】

战国时代,蔺相如因为立了大功,从原本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门客,被升为上卿。当时赵国有一名将叫廉颇,见到蔺相如的官位居然比自己的还高,因此很不服气,怀恨在心,想要报复,并声言不愿和蔺相如同在一起做事,有机会也要当面侮辱他一番。

这件事传到蔺相如耳里以后,蔺相如就尽量避着廉颇。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的看见廉颇的马车迎面而来,便叫人把车转到巷子里避开,让廉颇的马车先过。随从们认为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纷纷求去。蔺相如一再挽留,并解释说:“你们看,现在就算是强横的秦国都不敢来侵犯赵国,为什么呢?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个人啊!如果我和他不合、闹起来,那时不正合了秦国的心意了?我之所以对廉将军处处忍让,并不是怕他,而是为了国家的安危,我必须把私事放在一边啊!”

蔺相如的这番话传到廉颇耳中,令廉颇十分惭愧,便脱去了上衣,在背上绑着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中请罪。蔺相如见他这样,便亲自为他拿掉荆杖,请他穿上衣服,两人谈得十分愉快,从此成了一对生死相交的好朋友。

后来的人便根据这个情节引申为“负荆请罪”这句成语,用来形容对不起人家、向人家赔礼之意。

【讨论】
(1)廉颇为什么不愿意和蔺相如共事?
(2)蔺相如用什么方法来响应廉颇的傲慢态度?
(3)廉颇知道事情的真相后,他的“负荆请罪”举动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你和同学分享一下。

【造句练习】
例:我特地为那天的行为来负荆请罪,请你别见怪。
例:他已经向你负荆请罪过了,况且他也不是有意这样做的,你就原谅他吧!

【课后时间】
请你回想一下,在这一篇“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故事中,我们曾经学过哪一个成语呢?

【参考解答】
刎颈之交

--转载自正见网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的是色欲;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的是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的是贪欲。”
  •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居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知道天所赋予的正理而不敬畏,怠慢轻视高位的人,戏侮圣人的话。”
  • 孔子说:“生下来就知道的,是上等资质的人。经过学习而知道的,是次一等资质的人。经过困顿才学会的,是更次一等的。经过困顿后却怠惰不学习的,这种人是最下等的了!”
  •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和正直的人交友,和诚信的人交友,和见闻广博的人交友,这便是有益的。和惯于逢迎的人交朋友,和工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和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便有害了。”
  • 季氏将要讨伐颛臾。冉有、子路去见孔子说:“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孔子说:“冉求,这不就是你的过错吗?颛臾从前是周天子让他主持东蒙的祭祀的,而且已经在鲁国的疆域之内,是国家的臣属啊,为什么要讨伐他呢?”冉有说:“季孙大夫想去攻打,我们两个人都不愿意。”
  • 陈亢问伯鱼说:“你有没有听到你父亲特别的教诲呢?”伯鱼答说:
  • 孔子说:“侍奉君子时,容易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没有看清君子的脸色就轻率发言,叫做瞎眼。”孔子说:“巧言乱德”,即花言巧语会败坏人的道德。孔子最反对巧言狡辩的人。“恂恂便便,侃侃訚訚”是孔子说话的准则。
  • 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节制举动,喜好称道人的好处,喜好多交贤友,都是有益的。喜好侈肆纵乐,喜好惰慢游荡,喜好耽溺逸乐,都是有害的。”
  • 孔子说:“不屈折自己的志节,不使自己的身体受辱的,这就是伯夷、叔齐的处事态度吧!”批评柳下惠、少连说:“牺牲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然而他们说话切中道理,行为合乎思虑,但也不过就是这样罢了!”批评虞仲、夷逸说:“隐居独善,但合乎清高;放肆直言,但可称得上合于权宜。”又说:“我和这些人不一样,只要依道义去做,没有什么可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 柳下惠当狱官,三次被黜免。有人说:“你为什么不到别的国家去呢?”柳下惠答说:“我用正道事人,到哪里不会被黜呢?如果我用枉道来事人,又何必要离开祖国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