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纪元 】独家破解欧盟草药条例风波

人气 472
标签: ,

【大纪元2011年05月01日讯】(编者按)5月1日,欧盟正式执行新的草药管理条例,没有注册的草药一律不准进口。对此,大陆媒体大幅报导指责欧盟刻意打压中医,散布“中药将全面退出欧洲”等消息,然而,眼看相关业界一片水波不兴的景象,是否意味风波底下另有隐情?《新纪元周刊》在上周的专题新闻中揭开了这个谜团。专题文章共分两篇:

1,欧盟草药条例风波 葫芦里卖啥药?
2,中西医理鏖战急

欧盟草药条例风波 葫芦里卖啥药?

文 ◎ 王净文

前不久,大陆媒体以“中药将全面退出欧洲”、“中医在欧盟面临生死存亡”等为题,报导了“欧盟利用技术堡垒封杀中医”等消息。报导指出,2004年欧盟出台的《传统草药注册程式指令》(Directive 2004/24/EC),规定所有草药生产企业必须在2011年4月30日前完成简易注册,否则不允许在欧盟境内销售使用。如今,眼看截止日期在即,却没有任何大陆中药产品提出申请,连同仁堂等最具实力的中药企业至今也没有采取任何实质申请行动。人们不禁要惊呼:“中药真的要在欧盟全面退市了!?”。

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草药市场,年销售额上百亿欧元,占世界草药市场份额的40%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欧洲有中医师和针灸师12万多人,每年就诊患者超过500万人次,中药的批发销售量每年达1.5亿美元。欧洲现在还有中医教学机构300多所,每年向各国输送5,000多名中医药专业人员,仅在英国就有3,000多家的中医诊所。

去年底,欧洲很多报纸如《独立报》等,都以头版头条高调报导“欧盟将禁止中药进口”,很多中医师也表示“不能卖药,我们怎么看病?”一时如大难临头。不过也有人纳闷:欧盟给了七年的过渡时期,七年里各国中医协会都做了什么?假如真是生死关头,怎么没见中医出来游行抗议,就像大学生抗议学费涨价一样?他们怎么依然“安居乐业、按部就班”的过日子呢?莫非大陆媒体在借题发挥,煽动对欧盟的敌意?欧盟条例到底是如何规定的?根本解决之道又在哪里呢?

被夸大曲解的欧盟草药指令

翻开欧盟于2004年3月31日颁布的《传统草药注册程式指令》不难看出,这是针对欧盟市场上销售的所有草药,并不是只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无论是中药还是日本、美国的草药,连欧洲各国自己的草药,都必须经过药品注册,详细论证其药性、毒性、使用规则等,否则一律不得以“药品”的名义误导大众。

曾在大陆某制药企业工作多年的王女士向新纪元介绍说:“在西方医学体制里,对药品的认定非常严格。比如我们当时有很多合成药物的原料出口到美国,需要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FDA的验证。它严格到什么程度呢?从厂房设备、工艺制作、到产品最终的检测,每一步都要验证。比如说,操作流程中有一句:‘用清水把反应容器洗干净’,你怎么证明你的反应容器洗干净了呢?它就要求你把最后一次的清洗液拿来检测,看里面残留物质含量是否低于百分之几的标准。你说在10万级空气洁净室里包装最后产品,它不但要求排除有害空气、细菌等污染物,对室内之温度、压力、气流速度与气流分布、噪音振动及照明、静电也都要求控制在一定范围,它还要求你每天每隔几小时就监测洁净室里面空气的洁净程度,每平方米大于0.5μm之微尘粒子不得超过多少10的幂次方。”

“对于药品的药理、毒理和药效检测,也非常严格。比如说这个药能降血压,那它就要求你给出实验对比数据,从降压原理到临床结果,都要给出证据。无论是体外药理毒理检测,还是动物实验,或一至四期人体临床,申请一个新的合成药物,一般都要花费10年时间,投入大约9亿美金。相对而言,利用大自然现有的动植物产品制成药物,容易很多。比如这次欧盟的草药注册,他给了七年的简单注册方式,七年后若按正规药物注册,其成本还会增加上百倍。”


中药已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图为台北一家中医店出售的新鲜草药。(AFP/Getty Images)

中药进入欧盟的两道门槛

目前欧盟的简易注册方式,大大简化了对中草药产品的安全性和证明文件的要求,但提出“凡是申请注册的草药,在申请日之前至少已有30年的药用历史,其中包括在欧盟内至少已有15年的使用历史。”欧洲药品管理局媒体负责人莫妮卡表示:“因为简化了其他程式,而30年和15年的用药史可以证明药品的安全性,这是绝对不能少的。”

然而这就成为了中药进入欧盟的拦路虎。要证明药品应用史,重要的依据是公开发表的文件资料、专家报告和海关进出口文字纪录等。但2004年之前,中药出口欧盟各国的海关记录里面登记的项目名称都是食品、保健品,甚至农副土特产品,而不是药品,而且中药大多数属于复方汤剂,海关纪录中也没有单个品种的出口纪录。要提供15年的药用应用史,根本就不可能。

对于欧盟新规定,很多欧洲人也怨声载道。前不久《每日邮报》报导说,一对制售草药为生的英国夫妇,因为欧盟新规定,不得不卖掉自己在约克郡有着300年历史的祖业,举家迁往纽西兰。在英国,政府为了规避欧盟的规定,从2005年开始设立传统草药注册体系,但截至今年3月底,提出注册申请的草药只有211 种,而获得许可的只有101种,还不到提出申请的一半。这其中很大的原因是对药物进行各种检测检验的周期比较长。

为此,中国利用世贸组织机制与欧盟进行交涉,坚持要求将2004年《传统草药注册程式指令》的简化注册过渡期,延长至15年之后的2019年。届时中药就能有充足的证据,证明自己的安全有效。不过,截至发稿日,欧盟还未对此作出正式答复。

拦住中药企业的第二道门槛是高额的注册投入。由于中国现有的中药厂的各种软硬体设施都不符合欧盟要求,要按照欧盟要求注册,各类投入就非常庞大。简单的说,即使按照简易注册程式,单是一个中药品种的注册费就至少80万人民币,要通过相关认证生产设备等硬体投资需要400万元以上,培训和专家指导等软体投资需要400万元左右。加起来,成功注册一种中药就需要接近1000万人民币。而一个中药企业显然不会只经营一种中药,成百上千的产品累加起来,企业根本无法承受。而且即使投入这么多,产品进入欧盟市场后能否卖出去,也还很难说。这样的风险令大陆企业全都望而却步了。

另据大陆药业人士披露,中药出口遇到的阻力很多来自国内。中共行政上的多头管理,出台政策互不配套,甚至相互牵制。据1998年中药类海关编码商品统计,平均每个商品出口需办证2.3个,办证手续繁杂,如濒危证,办证时间长达3个月,而且办证收费金额有的高达外销合同的10%以上,其中一半是不合理收费,严重挫伤企业出口积极性。

上有政策 下有对策

不过有趣的是,“中医快活不下去了”这样一个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话题,欧洲很多地方的中医却不知道!当华文记者采访在德国、瑞士的中医时,他们都还没听说过禁售中药的事。主要原因是他们一直都没有卖药的权利,这些诊所主要是针灸、按摩,或只开药方不卖药,病人拿着药方到当地西人开的药房去买药,那里出售的都是经过德国或瑞士卫生部认定的天然中草药。

“让病人自己去买药的确很不方便,因为很多国内的中药都买不到,像海马这种常见中药,在瑞士根本就找不到影子。”一位瑞士中医这样抱怨说。在西方严格控制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量以及动物保护主义下,很多中药根本无法通过西药的认定。“欧洲普遍都是全民医保,瑞士更是一个高福利国家。无论什么毛病,只要是西医治疗,一律报销,但中医就没这种待遇,虽然针灸和推拿已纳入医保体系,但是最核心的中药始终入不了他们的‘法眼’”。

那未来中药怎么办呢?在中国商务部与欧盟开展的WTO谈判中,欧盟已表明:“欧盟指令2004/24/EC简化注册程式过渡期到2011年截止,并不意味着对现有市场准入的否认,未取得药品注册的传统草药,依然可以以食品身份进入欧盟市场。”也就是说,原来按食品、保健品、土特产进口的,现在依然可以按老路子走。不过也有人担心,欧洲各国在根据欧盟法律制定各国法规时,也许会采取更为严格的标准,各国海关是否让中药以食物保健品进口,这还是个未知数,也许中药还会以地下的方式交易。


2011年4月30日以后,欧盟将对草药进行新的管理。图为2011年2月1日伦敦一家中药店出售的中成药。(Getty Images)


英国给中医“开后门”

英国是中医在欧洲的最大市场,尽管没有纳入国家医疗系统(NHS),但英国人遇到疑难杂症或高血压之类需要长期调养的慢性病,还是会自掏腰包找中医治疗,据说查尔斯王子就是中医的热衷者,他还专门建立基金,扶持“西医正统疗法”之外的各类自然替代疗法,如中药、打坐、气功等。另外,在荷兰、意大利,中医也很受欢迎。

那英国是如何应对欧盟政策的呢?华文媒体这样报导说:“2011年2月16日,在英国的中医师似乎迎来了‘峰回路转’的一天。英国卫生大臣Andrew Lansley先生当天宣布,政府决定绕过欧盟给中医开一个‘后门’,允许经过英国卫生专业委员会登记注册的传统草药师继续使用无照草药制品。”

目前英国卫生部已授权英国卫生专业委员会(Health Professions Council,简称HPC)为那些供应未注册草药产品的从业医师(中医师和草药师)制定注册登记程式,以保证从业医师符合特定的注册要求。不过这一决定仍需英国议会通过后才可实施。从卫生部的声明估计,立法管理的真正实施时间要到2012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0年英国上议院就针对针灸师、草药师以及中医师是否应纳入法定监管范围一事进行过讨论,但这次注册,针灸师不在其中。

据在剑桥行医的中医荣大夫介绍,所谓中医师注册,就是要让中医师考取“补充疗法和自然健康疗法理事会的医师认证”,英语要求达到雅思6.5的成绩。“对绝大多数中医来说,用流利的英语来表达医学理论,这是很难的,特别是年岁大的中医。现在英国中医联合会正在跟英国政府交涉,争取在确保多少年英国行医的前提下,能减低对英语的要求。”

“由于我主要是开处方药,成品药用的不多。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针对欧盟条例有个规定,2011年4月30日是英国进口未注册中药产品的最后期限,但对于已经从批发商那里购入的库存未注册产品,医师仍可以继续销售给患者。所以很多中药店和医生都储存了不少药品药材,我们的生意基本不受影响。加上明年中医师注册制度实现后,又有新的政策保证我们的用药,所以英国的中医基本影响不大。”

至此,欧盟草药条例所引发的中药风波似乎暂时缓解,不过也由此突显出这种“中药不是药”的观念误区,可能会使欧洲面临“有医无药”的潜在威胁。中医无法列入西方国家的医疗体系,仿佛成了长久以来的宿命。◇

************************************************************


2006年10月,新加坡某中药厂制作的“中草药巧克力”。(AFP/Getty Images)

中西医理鏖战急

文 ◎ 王净文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医药领域的体现。

中医西医之争,其实是西方的实证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较量,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体系。

然而,越来越多证据显示,中医在许多现代医学最棘手的难题上,展现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在西方医学昌行的今天,中医的治病效果经常受到质疑。即使在今天的中国本土,对于中医的扬弃与存废,仍然存在争论。

早在1912年就出现了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系统漏列中医案”。当时梁启超和鲁迅等都站在质疑中医的阵容中。“五四运动”后期,“骂中医”也成了西化知识分子的“饭后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鲁迅那句话:“中医不过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不过有趣的是,梁启超在1926年被西医误诊而错摘肾脏,成为中医反击西医的有利武器,徐志摩调侃西医所谓的“科学精神”原来是“拿病人当标本看”。

中医是世界医学的瑰宝

关于中医是否真能治病?事实上,过去五千多年,中国人生病了,都是靠中医来治疗的,中国人能在相对贫瘠的土地上繁衍维持相对人口高密度的人群,开创辉煌的文明,且没有被瘟疫疾病所销毁,中医可以说功不可没。其次,在如今全球300多种传统医学中,中医能“出口”到海外,被崇尚自然的西方人视为瑰宝,越来越多的人在学习中医,这也间接证实了中医的有效性。

现在人们一般从三个层面来看待中医。首先,中医是门实用技术,它可以医治很多疾病,大到肿瘤、心脏病、冠心病等,小到感冒,很多人都离不开中药。据上海中医药大学何裕民教授介绍,他是专门用中医治疗肿瘤的。“以最为凶险的胰腺癌为例,国际一般患者中位生存期4至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报告,这种癌一年生存率为8%,5年为3%,而我们诊治的上海地区百余位胰腺癌患者中已有近二十位度过了3至5年,这些患者中绝大多数是无法手术,未经过化放疗的,现在绝大多数活得有滋有味。有人说:‘西医是让人明明白白的死,中医是让人糊里糊涂的活。’”

西医治病着重在对靶器官病理改变的纠正、逆转,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模式,很多时候“病治好了,人却死了”,而中药的应用是强调辨证施治,把人作为有一个互相关联的系统,多途径、多靶点的整体调节。目前在恶性肿瘤、爱滋病及老年性痴呆等现代医学最棘手的难题上,中医中药正展现出美好的应用前景。

2006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正给一个患支气管炎的孩子进行拔罐治疗。有病的人,拔罐后皮肤会呈紫色或紫黑色,这表示很多有害物质被消除了。(Getty Images)

再比如人们新近认识的“亚健康”状态,西医在这方面则是完全失声的。人体器官结构若尚未出现异常,西医就没有着力的靶子,但中医却能从体质和“证”的演绎中,对亚健康进行调解。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一句名言:“要让食物变成你的药物,不要让药物变成你的食物。”事实证明,中医食疗法对强身健体很有帮助。

不过,与日本、韩国在复兴传统医学方面的不遗余力及所取得的效果相比,目前大陆中医正面临“内忧外患”的处境。中国的中药处方有一千多种被外国抢先注册,日本医学权威大塚敬节在弥留之际对其弟子说:“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据大陆专家介绍,“国内现在能用中医思路看病的不过 3万人”,在中共破坏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下,人们只继承了中医的皮毛,有关“天人合一”等核心精华的观念是被批判的。


2006年7月,北京儿童医院正给一个患支气管炎的孩子进行拔罐治疗。有病的人,拔罐后皮肤会呈紫色或紫黑色,这表示很多有害物质被消除了。(Getty Images)


实证科学与神传文化的较量

人们对中医的认可也体现在科学层面。以往的西医不承认中医经络理论,因为解剖学无法证实,但1939年当用高频辐射场拍摄人体时,发现人体某些部位发出的光特别强,把这些点描绘出来,竟然与几千年前中国古代经络理论中的741个针灸穴位相吻合。如今把“循经感传”现象用在针灸麻醉上,不用或少用麻醉药就能做手术,据史料记载,华佗当年就是这样开颅做手术的。

中国人珍爱中医,还有第三个文化层面的认同,中医其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医药领域的体现。中医西医之争,其实是西方的实证科学与中方的传统文化的较量,他们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体系。西医所在的实证科学强调的是“眼见为实”,看得见、摸得着、检测得到的东西才是其研究对象,而中医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经络穴位、气血冷热等,都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的现象。

就像物质的存在一样,物体有物质存在的一面,也有精神存在的一面,有实体,也有灵魂,彼此是紧密相关、互生互补的整体。打个形象的比喻,人感冒发炎了,西医说是细菌感染,而中医说是气血不通,哪方面阴阳失衡了。西医就像电脑动画里的斗士,他们冲上前与细菌扭打厮杀在一起,而中医却似站在外面操控电脑的人,站在更高的层面,用斗士们看不见的方式就把细菌消灭了。

真正的中医是来自于神传文化,令人遗憾的是,目前绝大多数中医都失传了,大陆中医学院的学生都是西医培养出来的。◇

相关新闻
欧盟酝酿限制中药进口中共紧急因应
进口频危兰科 温哥华一中药商被巨罚
陆中药含毒  台卫生署:从大陆源头管理
近500种常用中药材持续涨价  市民叫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