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巡城马”民间通信金融通道

人气: 3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2013年12月14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纽约溯源公所的台山老侨们说,离家在外的人赚到钱后,向家乡的亲人报个平安,并汇生活费回乡下,早期还没有银行或邮局的时候,他们托一些往来两地的水客带东西,这些水客被称做“巡城马”。“巡城马”是粤语特有的称谓,本义为旧时在城墙上巡逻的骑兵,后用来比喻满城跑的人,渐渐发展为一种职业的代称,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邮差,所不同的是他们没有营业所,多是相熟信得过、讲信用的人。

溯源公所的会员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甚或还有更多代的华人。其先祖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来北美淘金、从事种植园、开矿、筑铁路、做苦力的广东人。祖籍台山的雷石坚是第四代华人,曾祖父19世纪加州淘金潮时来到美国,他说:“130年前我爷爷是在三藩市出生的,估计那是筑铁路的时候,我乡下还有旧时渣打银行的银单,是他直接托给人手送的,那时这些银单通过水客带到香港,香港带到台山公益(镇),我们再到公益(镇)拿钱。”

侨汇多,建新屋多,很多华侨联袂在乡下建筑的青砖灰瓦侨墟楼,连成一体形成侨乡特有的建筑群,雷石坚说:“100年前美国的人工50美元一个月,我阿爷从美国汇回来200美元,就可以起一栋楼,所以我家人总说,这栋楼是200美元建的。民国初期,整条村当时都是华侨回来建的,非常漂亮,全部一样款式,有围墙围着,请洋工在那里种花,我们村那时有两个俱乐部,两个排球场,十几人在那里种花,全部是华侨回来建的,还请妹子照顾家庭。”

同时带回来的,还有一批金山箱、火水灯、留声机、衣车等“洋货”,甚至还有西洋画报。雷石坚说:“我家那时有很多英文的画报杂志,他从旧金山带回来的,我还是小孩,就觉得世上怎么还有(金发碧眼)这么奇怪的人,但是这些画报在文革时全烧了。”雷石坚还记得家人的信件中,教海外谋生的亲人怎么用山草药煲水治疗白癫风,用土方来治病的书信。

第三代华人的溯源公所主席雷文波说,他的爷爷早年出国在旧金山的种植园打工,后来和他父亲一起在纽约布碌崙开洗衣馆,他描述旧时华侨返乡时,喜欢从国外带回大量的生活用品和劳动工具,他们把行李打包在四角镶铁的“金山箱”里,“洋斧头、洋指甲钳、熨斗……整箱东西都是铁家伙、洋货工具。”雷文波说,海外的工具质量好,还有洋毛毯、金山橙也是旧时老侨喜欢从海外带回的物品,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有带花旗参。另一名老侨雷金鸣说,在大陆发布票的时代,“我们试过寄牙膏、牙刷、手巾…,什么都寄。”

这些老侨家里保留的书信和“古董”工具,见证了华侨在海外的奋斗史,是上一代华侨的集体记忆,也是他们留给下一代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汉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