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对方的感受

作者:林金郎
font print 人气: 9
【字号】    
   标签: tags:

有一次,兔小妹给我一封抗议信,首页上写着大大的“固执”两个字,各位不要因而认为我是一个开明的父亲,因为如果是,兔小妹就不会抗议了,而且她放的时候还是噙着泪水,为什么我知道?因为她放的时候刚好被我撞见,为什么会被我撞见?可能是父女连心吧!

起因是,我要她自己找一家全民英检补习班从暑假开始上课,后来她跟我说她寻找的结果,我觉得她只是贪近,而且上课还要三个月后。暑假根本已经过了,所以我主观地在心里先认定,兔小妹在便宜行事!因此在跟她讨论的过程中,我嗓门越来越大,我觉得她可以更积极一点,而且为了证明我是对的,我决定帮她找到另一家更好的补习班提早上课,很显然的,我们不欢而散。

兔小妹应该是声泪俱下地写下抗议书,她认为我要她自己找,可是又不信任她做的结果,并先入为主的认为她根本就是想“混”。在讨论的过程中我每次(每次?天啊!是这样吗?)越来越大声,好像在责骂她;如果我硬要她换另一间补习班,她也没办法,因为谁叫我是长辈?但她会觉得一切努力都白费,而且被误会了。

收到信后,我先沉默了几分钟。或许,我当时确实讲话很大声、很严厉,但我在跟别人讲话时,会这么大声吗?或许我觉得兔小妹可以再积极一点,因为那是我的期待,不过她可能有她的规划;或许,我的想法比较成熟,但我没有让兔小妹说完她的整个想法。最后,我应该强迫她接受我安排吗?我的安排在她眼中,是否根本就是被强制压迫的?当她心生不满,这样的学习绩效会好吗?

我把兔小妹的抗议信收好,正面朝上的放在抽屉里,每次打开,大大的“固执”两字便映入我的眼帘,这也是对我的提醒:亲子之间的谈话固然不需设防,但却仍须体会对方的感受,以免让“爱”变成“碍”。而过几年后,我也会把信拿回给兔小妹看,或许那时她也会有一番新的体悟吧!◇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近日在新闻媒体上吵得沸沸扬扬,关于私立学校使用监视器的问题,早在多年前,我便已耳闻,且曾经“身受其害”。以下,是我的几个“亲身体验”。
  • 秀玲的老公罹患肝癌过世后,她不得不放弃以前的安逸生活,独自一人挑起全家生活的重担。
  • 今日社会价值观越来越混沌不明,造成人们短视近利,竞争激烈也使人们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人际关系日趋紧绷,自扫门前雪的心态都快成了常态。相反地,热心、服务的人士反而变成这个社会仅存的稀有品种,甚至做好事还被投以异样眼光看待。这个社会真的病了吗?
  •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点上”的传统观念,应转换成“让我的孩子学习如何跑到人生的终点”......
  • 办公室里,几个同事叽叽喳喳地谈论自己的孩子。有的说,他在儿子房间放了各类书籍,希望孩子有机会多多博览群书;有的说女儿的房间光线最好,有利于孩子在家写作业;还有一个同事说他儿子最近看上了一套学习桌椅,据说对身体很好,还能控制看书的高度……
  • 对于贵族学校的学生,我总认为他们家境很好、英文能力很好、多才多艺,我们眼中的上流社会,似乎永远都散发着一股贵气,气质优雅是他们的形容词。前阵子和某贵族小学的学生一同去户外教学,却有另一种感触。
  • 暑假到学校参加研习,一进会场,陈老师和张老师就开始抱怨起他们的儿子。陈老师和张老师的小孩,去年同时考上一所不错的高中。这学期结束,他们到学校帮孩子搬东西后,他们开始反省自己教育小孩的方式。
  • 午休钟声响起,小谕的爸爸提着养猪的厨余,一跛一跛地走出校门口。看着他缓慢移动的身影,我心中有些遗憾。
  • 孩子们的心原本纯净而善良,是什么成为了他们心的“污染源”?
  • 邻居一家搬过来一年多了。他们有个很可爱的小女儿,6、7岁的样子。自从他们住进来,天天晚上都能听到小女孩练钢琴的声音。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