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纽约唐人街年味浓 超级星期六舞狮采青最热闹

人气: 791
【字号】    
   标签: tags: ,

【大纪元2014年02月08日讯】(大纪元记者蔡溶纽约报导)在曼哈顿唐人街,华人社区一直保留着舞狮的传统,特别到了新年前后,在商业区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震耳欲聋的锣鼓声,见到彩虹般缤纷色彩的各种舞狮的身影,锣鼓喧嚣之处,掀起阵阵热闹的气氛,大人、小孩追前跟后的乐此不疲。一些商家、侨团在店铺、会所门前,或春宴上邀请舞狮前来采青助兴,感受新年的浓郁气氛之余,亦带有驱邪迎新、如意吉祥、生意兴隆的好意头。

锣鼓喧天,狮子出场,它迈着矫健的步伐,左顾右盼,摇头晃脑,神采飞扬。南狮又称醒狮,狮头以戏曲面谱作鉴,色彩艳丽,制造考究;独角,额上一面镜子,眼帘、嘴和耳朵都可动。图为2014年年初一醒狮在勿街联成公所前为民众贺岁。(摄影:戴兵/大纪元)

纽约唐人街的侨团有上百家,家家排着队摆春宴,从“立春”前吃到“立夏”将临,每年都要吃上一百天,因此春宴上的舞狮采青活动也延绵不绝,广东人有句俗话说“有心不怕迟、十五都是拜年时”,而纽约侨社则说“有心不怕迟、十月都是拜年时”,十月可比十五迟多了。
唐人街商铺开业等喜庆场合,都喜欢以舞狮助庆。图为2014年醒狮在勿街商家前表演,从口中吐出“恭喜发财”条联,观众一片喝彩。这个板凳上面的盆里就放有“青”,要想拿到,舞狮师傅要跳上条凳作各种表演,最后用手穿过狮嘴去采“青”,将采到的卷轴打开展示给围观群众看,并行答谢礼。(摄影:蔡溶/大纪元)

由于年初一很多商家都关门休息,所以多数狮子队这几年都在年初一之后的第一个周六(舞狮的超级星期六- Super-Saturday)沿街向商户拜年,其热闹程度甚至超过大年初一。本周六(2月8日)上午开始,将有16路狮子队云集中国城的核心路段勿街、伊丽莎白街、茂比利街及摆也街上,沿街起舞,逐户献技、讨红包,从早上11点到下午5点,满城狮子,好不热闹。
陈家龄(右)与李长明(左)2月5日晚在纽约安良工商总会的春宴上。(摄影:蔡溶/大纪元)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为了让大家都有热闹可看,又有门道可学,记者日前采访了纽约洪青会的顾问陈家龄,以及美东蔡李佛总会会长、纽约鸿胜馆馆长李长明,请他们讲述舞狮这个传统行业在唐人街的点滴故事。

舞狮传统缘起

“舞狮是从唐朝开始(广泛流行),之前商人由丝绸之路到中东的波斯,见到舞狮,才带了这个传统回来。因为中国本土没有狮子,只有老虎。”陈家龄说,中国的舞狮分南北两派,纽约华社几乎都舞南狮,北狮很少见,只有法拉盛一个队伍是舞北狮。

南狮表现出狮子的勇气与雄威,步步为营到采青成功,代表年年丰收、步步高升、排除万难。图为2012年华埠商家经历桑迪风灾后,联合举办“一元复始、振兴华埠”大型街坊节,醒狮表演采青。(摄影:蔡溶/大纪元)

“北狮很容易辨认,狮子头很大,毛发和耳朵都很长,(舞狮人全身披狮被,包的严严实实)你见不到人的,有一个圆球在玩,表演时有些像杂耍,其实也很有趣。但是南狮通常都是这个派、那个派,练武术的人去舞的,功夫练到差不多了,师父才教你舞狮头,因为狮头代表武馆,你如果站不稳,狮头一碰地的话,整家武馆就没有脸面了,可以拆牌的了,那以后还怎么做啊?”

李长明说,舞狮的广泛流传和唐朝皇帝有关:“传说中唐朝皇帝梦中见到一只瑞兽,有角、大耳,他醒来后感觉太平吉祥,而他每年都会发梦见到这只瑞兽,所以后来模仿瑞兽的舞狮成为过年过节的必备节目。”

南狮流派众多 狮子各有特性

李长明说,佛山是南派武术的重要基地,历代武术名家不胜枚举,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等都出自佛山,被称为“武术之乡”。“500年前佛山盛行武术,有洪门、周家、螳螂、蔡李佛很多很多门派都在那里,每年过节,这些门派都会派狮队出来恭贺新年,所以出来很多舞狮队。”

“舞狮分南狮和北狮,但是南狮又分客家狮、台湾狮、开口狮、闭口狮,而在广东又分鹤山狮、佛山狮,佛山狮比较‘恶’一些,步法比较威势,鹤山狮比较柔和,扁嘴突出如鸭嘴,也叫鸭嘴狮。”

南狮除外形不同外,尚有性格不同。以红色为主,配以黑色花纹,另衬黑眉、黑须,狮身以红黑锦布相配而成的,人称“关公狮”(图中),舞姿勇猛而雄伟,气概非凡,另外还有沉着刚健,威严有力的“刘备狮”,形象及动作都强悍勇猛的“张飞狮”和以黄色为主,配以黑色虎纹、黑眉黑须的“赵云狮”。图为五头醒狮在2013年“刘关张赵”四姓宗亲组成的纽约龙岗亲义公所春宴上。(摄影:蔡溶/大纪元)

李长明继续说,另外“南狮(按颜色和造型)又分刘备、关公、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等。性格也都不一样,张飞的人怎么样?张飞连睡觉都不眨眼的,开着眼睡的,所以舞这个狮的就要表演出这个人物的性格、神态出来,张飞狮的胡须(须)比较短,青面、獠牙、折角、短须、不眨眼的,狮衣全黑色,或夹一点绿色,以黑狮为代表。”而刘备的须长,多为黄面白须狮;关公天生脸红,以黑须红面狮作代表。

陈家龄说,30、40年前唐人街的狮子不像现在这般色杂,一般传统舞狮用的狮子也是一文一武讲究平衡,一头红黑色的青年狮是代表忠义勇猛,造型最突出一点是狮头的嘴下胡须是硬的,像扫把那样一排的嘴下刺出来,粤语称铁角牙擦苏(须),以往年青人喜爱舞动这种狮以示威武;

这是之前的白须七彩色的狮子,现在很少见了。(陈家龄提供)

另一头白须七彩色的狮子代表仁德瑞祥,狮身以7色锦布相配,狮须较长、柔软,通常用棉花来装饰,形貌祥和。但是现在很少见了,近几年随着舞狮比赛的盛行,金、银、 红、黄、 黑、 蓝、绿、紫等诸多颜色,还有粉红色麟甲的狮子都出来了,陈家龄说,刚开始有人定了这种颜色的狮子回来时,他们都不敢碰,觉得怎么像女子(舞)狮。

舞狮其实很多规矩

舞狮是一门集武术、阵法、锣鼓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陈家龄说,“舞狮其实很多规矩,早几年武馆盛行时,主人摆一个阵在那里,你一定要有一个破阵的方法,要按那个方法来做,你不能人家摆一个生菜,你随便舞两下,拿了红包就走的。那个破阵的方法,去到哪里都一样,这是传统的。”他又说,不同舞法因不同的地区、不同门派的师父练拳特点而有差异,后来大陆弄规范化的新武术,把门派的特点都弄没了。

“不过现在的规矩也没有这么严格了,现在舞狮就舞狮,没有学功夫的,以前你练武不满十年、八年的,师父都不会让你碰狮头。”陈家龄说,去年新年他在街头碰到几名大学生披着狮皮,跟在舞狮队后面进同一个商家,自己没有音乐,借着刚离开的舞狮队的鼓锣声未远,趁机也向商家讨红包,这是混饭吃了。

传统舞狮精髓——摆阵(摆青)破阵(采青)

陈家龄说,他年轻的时候有一次跟团到费城去舞狮,当地需要舞狮艺人上门的,便在家摆好了阵式,从前的阵式花样繁多(据闻有“文阵三十六,武阵七十二”之说),那次他们就碰到了以前从没见过的阵式,只好打电话回纽约,向师父求救。

“到了那家,只见他摆了一个桥,拿一块板,在那里有一个小台,拿一个盆,盆里盛满了清水,放一条生鱼在盆里…”一看傻眼了,还好,舞狮经验丰富的师父电话里一番指点后,“那个狮先在外围舞狮,然后上桥,就像那个猫要吃鱼一样,小心的走上桥,这里看看那里看看,这就要舞一阵子了,然后过桥,在盆那里看一下水,不过你要先喝了那些水——事先准备一条毛巾放在狮子头里,用毛巾将水吸走,才能抓鱼,否则鱼在那里游,你怎么抓鱼?”

2010年8月曼哈顿华埠五分局在哥伦布公园举办的“全国打击犯罪夜”庆祝活动上,华埠醒狮队摆了难得一见的生鱼阵,生动传神的表演博得了众人的喝彩,图为表演接近尾声,狮子将一条活鱼奉与嘉宾,祝其“年年有余”。(摄影:蔡溶/大纪元)

最后将鱼奉与主人家,祝其“年年有余”,破阵成功后才能拿到红包,陈家龄说,这一个阵式要表现故事情节和狮子的心理,上桥、吃鱼过程中动、静、惊、疑,到饱食后的喜、乐各种憨态可掬的形态,舞下来至少需要半个小时到45分钟。那天个个阿婆在家里,设了不同的阵,阵阵环环紧扣。

“这里要玩1个小时破阵,那里又要半个小时、再一处又要半个小时,一个多小时都没走完半条街,我们本想着半个小时就打道回府,结果舞了6个小时,因为人家怎么摆,你只能怎么破。”

不过舞的时间长短也与红包数目成正比,“你没有1000元,谁会给你舞这么久呢?所以要先问清楚红包是多少,如果才10元20元,就不能又搭梯子,又破阵,花这么多时间了。”陈家龄说,现在舞狮很少摆这些阵式,情节与功夫要求也简单了。

传统舞狮青阵 文化内涵广泛

“我从4、5岁接触舞狮一直到现在,来到美国后,在唐人街也舞了20年。”从儿时就接受民间文化熏陶的李长明对传统舞狮青阵也非常怀念,他说以前在佛山,老师傅都喜欢摆阵,各种各样的阵数不清,例如“七星伴月”、“醉八仙”、“八卦阵”、“五行阵”、“鲤鱼青”、“姜太公钓鱼”等等。

“全部是传统文化,采青的时候就有步法,有入位和出位,不懂的话人家会踢你出去,比如八卦阵有八个门,有生门、死门,有天门、地门,所以就要分了…破阵是学问来的。”

“还有‘毒蛇拦路’、‘蛇青’、‘盘青’、‘蟹青’等等,蛇是真的蛇,螃蟹也是真的,放一个罐,摆一条蛇在里面,狮子要把蛇拿出来…当然现在没有这个技能不能这么做了、危险。”

采青的“青”指一束悬起的蔬菜,主人把生菜及利市(红包)高高地悬挂起来,狮在“青”前舞数回,表现犹豫,然后一跃而起,把青菜一口“吃”掉,再把生菜咬碎吐出“吐青”,吐出的“青”抛向事主,以示吉利。图为2014年醒狮在师公工商总会的贺春仪式上表演采青。(摄影:蔡溶/大纪元)

既然摆青、采青实际指的是摆阵与破阵,为何叫“青”呢?李长明说,现在人们常说的“采青”,旧时是“反清复明”的意思,因生菜是青色,代表清朝,其意思是将清朝采下来吃掉,使其灭亡,但是现在时过境迁,改将青色的生菜比喻为“生财”,采青象征生意兴隆。因此新年期间,和店铺开张,新居入伙等,舞狮采青可带来一年顺景、如意吉祥的意头。
[[16]]
狮子要登高才能采到高挂在二楼的“青”。图为竹林寺螳螂派的舞狮队2014年2月8日在唐人街表演采青。(蔡溶/大纪元)

南狮讲究腰马扎实

陈家龄说,传统每个新丁学舞狮前要先学打拳,学打拳前要先蹲马步,武术必须有师父教的,经过长期的基础训练和打拳、练习兵器,练习到功夫熟练后,师父才让学舞狮。

“我们之前练扎马都要整一年,就是脚力,练各种基本马步,如吊步、麒麟步、三星步,四平马、吊马、低丁马、高丁马等等,扎马步扎到你受不了为止,有些人10分钟都已经全身发抖了,那时舞狮都是武馆的人做的,你站的稳不稳,人家看你的脚就知道了。”

南狮的舞动花样很多,舞者透过表现自己的桩功,配合狮头动作惟妙惟俏的表演,故此南狮讲究的是扎扎实实的下盘功夫和熟练的配合。舞狮人要武功高强,否则也无法做一些高难度动作。陈家龄说,现在年轻人很少锻炼,不练武术了,更不要说吃苦练扎马一整年的,所以现在大多数舞狮不太讲究腰马和劲道,大多只是逗戏舞蹈一番,造个热闹的势而已。

“之前唐人街很小,我们有兴趣学这些,现在的学生放学后要参加这个辅导那个辅导,除了读书,又要学弹琴、做义工,很多的压力。所以现在唐人学功夫的少了,唐人街现在也没有多少武馆,租金太贵。”陈家龄说,传统舞狮的延续与传统武术的传承息息相关。

舞狮:中华民族的独特艺术

“这只狮子在这里,你怎么样舞出一个形象出来呢?”李长明说,学舞狮一开始最基本的要从“醒狮出洞”开始学,“狮子在洞里睡醒,起身,出洞,见到阳光,退缩。这是基本动作。然后它上山采食,吃饱了以后,它还会瞌睡…其实舞狮舞的好的,真的是形神兼备。”

“采青”有四大类别,各有名堂,计有:高青(如一柱擎天青)、低青(如鲤跃龙门青)、阵青(如十八罗汉阵)和梅花椿等,每一个动作都要经过艰苦扎实的训练,例如上肩时的难度在于一跃而上,不怕往前掉(掉了可再试),只怕用力过猛“飞”过头往后跌,需要两个人有相当大的默契。图为2010年虎年中华公所前精彩的桩虎表演,舞虎在节奏鲜明的鼓点中迈出灵动的步伐在两米多高的梅花桩上,升腾跳跃,如履平地一般,赢得一片叫好声。(摄影:蔡溶/大纪元)

“先有传统武术才有舞狮。舞狮和武术密不可分,旧时仅狮头就有30斤重,大号狮还不止了,真的要讲腰马,还要翻身上杆,没有功力不行,不像现在舞狮像跳舞,现代年轻人很怕辛苦,没有扎实的功架,马步都不能扎的怎么舞狮?那就像跳舞。”李长明说,由于传统武术的流失,现在很多人都不会传统的舞狮艺术,观赏性也会受到影响。

“当你第一次看那些舞蹈一样的狮子时,你觉得很好看,但是看多几次你就觉得不好看了,跳来跳去有什么意思。但是当你看传统的舞狮就不一样,你真的看到他的步法、走法,那样的生动。这是一种艺术,所以外国人说传统武术是martial art。”

凡新狮初舞,按照传统的俗规,要举行“点睛”仪式。主人会邀请德高望重的主礼嘉宾一起,用新笔把朱砂涂在狮的眼睛上,象征给予生命。点睛人把执笔的手扬起时,全场鼓声雷鸣,锣声大响,一片欢腾景象。图为在2010年华埠庆中华民国99年双十爱国大游行之前,举行了热闹的舞虎的点睛仪式,时任中华公所主席的伍权硕和时任经文处处长的高振群为老虎点睛,预祝华人虎年吉祥、虎虎生风。(摄影:戴兵/大纪元)

陈家龄也说,传统舞狮在他看来,尤其是破阵,“真的像看大戏一样,非常有意思。”他也提及,传统舞狮中,点睛(的仪式)是非常重要的,关系到狮子的神采。

李长明说,考虑到对东方文化的理解力,他现在收的徒弟99%是华人,如果西方人想学,也要日积月累的“慢慢懂得中华传统文化,我才会教他舞狮。”

鼓乐的配合

李长明说,鼓乐是用鼓和钹、锣等乐器,共成有节奏的音乐,“告诉狮子知道要做什么,当它不动的时候,你要催它,一定要动,当它动的时候,你要告诉它静下来、静下来、静下来,所以鼓里面快、慢、大声、小声,花式变化多,再配上钹、锣等运用,变化多端。”

狮头的动作、锣和钹的敲打,都要听令于鼓手,所以鼓手是相当威风的角色,因为他可以露脸,又被钹手锣手围绕在中心。

就像非洲的“说话鼓”(talking drum),在村落与村落之间有传递讯息的功能, 鼓声的节奏及高低抑扬,完全根据语言而来,因此听者能立刻了解其意涵。李长明说,舞狮的鼓语也类似,是会讲话的,狮子的舞动是跟随鼓乐的。

而除此之外,李长明说,舞狮有很多的配合,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而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本身也是艺术,“狮头、狮尾是单独的solo(独奏),鼓也是个人的solo,如果单看打鼓人的表演也很精彩的,但是他们都要配合,狮子舞动起来就十分的雄壮威猛。”

雄狮相斗已成历史

若干年前,唐人街的舞狮活动还包括武术表演,“带上刀枪棍棒十八般兵器,都拿齐出来的,穿上功夫服,全付武行打扮,早两三年都有,未舞狮之前先耍几套功夫,现在只是拿一条棍,隔开人群用。”陈家龄说,现在警方不准带关刀、大刀、樱枪等器械,是因为旧时帮派盛行时,不同派系的两个狮阵相遇,狮头碰狮头,相互打斗拼阵下,刀光剑影随时演变为真刀真枪的大比拼,警方曾一度要为每个醒狮队安排两名辅警跟着,以应付舞狮时经常出现的武斗。

陈家龄从12-13岁开始练习江西竹林螳螂派国术,至今已有45个年头了。图为1973年陈家龄在华埠舞狮前,表演武术的照片。(陈家龄提供)

现在,雄狮相斗已成历史,如果两狮相遇,双方约定俗成都会尽量低桩矮步,狮头低伏,勿使高昂,以示谦恭。陈家龄说,以前他们舞狮结束后洪青会(洪门青年体育会)狮子队在勿街22号洪门前,还会“开盘”表演一下功夫,其他武馆都会这么做,现在竹林螳螂派等一些武馆还保留了这个传统,锣鼓声声中,舞刀弄枪,“给人看一下,来跟我们学吧。”
2014年2月8日竹林螳螂派武馆在一天的舞狮结束后,下午5点收队前,零下摄氏六度的低温下依然按照传统,在唐人街舞刀弄枪、表演武术。(蔡溶/大纪元)

2014年2月8日竹林螳螂派武馆在一天的舞狮结束后,下午5点收队前,零下摄氏六度的低温下依然按照传统,在唐人街舞刀弄枪、表演武术。(蔡溶/大纪元)

唐人街过年的历史变化

“以前的铺租很便宜,所以过新年商户要放一个礼拜的假,唐人街餐馆真的岁尾收炉的,那时出来没有吃的,不像现在租金高昂,关门7天没有人能顶的住。”中华公所秘书陈炎铭说,以往唐人除了那几家戏院就没有别处可玩的,正式的娱乐就是在中华公所。

陈家龄说,自他4、50年前来纽约,华埠就已有新年舞狮的传统,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华公所整整一个礼拜的新年活动,“以前中华公所过年会出一个计划,例如年初一舞狮,初二唱大戏,初三魔术表演,初四大游行,中文学校鼓乐队表演,初五唱歌,老一辈玩粤剧,年轻人玩时代曲、歌唱比赛,还有light band乐队,初六初七放电影等等,以前有很多节目,新年每一天都有节目玩,平时逢年过节也组织很多活动,一年一次的游船河…”

陈炎铭说,还有戏院带旺经济,香港有戏班过来通常在新声剧院做戏,不懂英文的华人就在唐人街,看“唐山戏”,加上有爆竹燃放,所以那时过年期间非常热闹。

“根据中华公所的章程,所有住在大纽约地区的都是(中华公所的)会员,一年的会员费30元,不用每一个人交,只需你所属的公所交就行了,不过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现在一分钱没涨过,现在还是30元,银行利息又低,没人捐款,大家以为中华公所龙头、大把钱,根本不是。”陈炎铭说,大家都希望有更多的文化推动,带旺唐人街经济,他也一样。

布碌崙华人协会今年2月2日举办第27届新年大游行,不但有精彩的高桩表演,还出现了超级大号的大狮子(太狮)。平常舞狮由两个人配合,一个在前面舞弄狮头,一个人在后面充当狮尾,看,大号狮子里有四个人呢。(摄影:王依澜/大纪元)

“采青”有四大类别,各有名堂,计有:高青(如一柱擎天青)、低青(如鲤跃龙门青)、阵青(如十八罗汉阵)和梅花椿等。图为布碌崙华人协会今年2月2日举办第27届新年大游行,精彩的一柱擎天青表演,狮子从口中吐出“马运亨通”、“龙马精神”及“马到成功”三幅对联,全场鼓声雷鸣,锣声大响,礼炮冲天,一片欢腾景象。(摄影:王依澜/大纪元)

(责任编辑:汉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