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前徒倒戈 血流漂杵

作者:陆真
font print 人气: 141
【字号】    
   标签: tags:

商朝的纣王,是个非常暴虐的国君,人民对他非常痛恨。当时,周国是商朝的一个附属国。周国的国君周文王,是一位仁德之主,他精心治理国家,积极准备力量,决心消灭纣王,以解救百姓的倒悬之苦。

周文王死后,他的儿子武王继位。周武王决心继承父亲的遗志,完成灭商的大业。纪元前1066年,武王率领士兵四万五千人,勇士三千人,战车三百辆,出征讨伐商纣王。各个诸侯国纷纷响应,出兵参战。

周武王指挥大军,向商朝的别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发起猛烈的进攻。他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就攻到牧野(河南省汲县北部),距朝歌只有七十里路。周武王在牧野召开誓师大会,列举了纣王的种种罪行,号召将士团结战斗,奋勇杀敌。

此时,商纣王正在和妃子饮酒取乐,突然听到周武王进攻的消息,慌了手脚,匆忙率领七十万大军,赶到牧野迎战。

商军官兵,不愿替纣王打仗,战斗一开始,纣王前锋部队的士兵,就倒转矛头,配合周军,反戈向纣王杀去。结果商军大败,死伤无数,尸体堆积如山,血流成河,血水把木棍子都漂起来了。

纣王走投无路,就点着了火,把自己烧死。从此,商朝就灭亡了。

此事,出自《尚书‧武成》,书中记载:“……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前徒”:是前面的士卒;“倒戈”:是倒转矛头。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引伸出“前徒倒戈”和“血流漂杵”两个成语。“前徒倒戈”用来比喻军队背叛,调转枪口,攻击指挥者自己。“血流漂杵”用来形容战争中死伤众多,血流成河。◇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战国时,齐宣王想招纳贤士,便把淳于髡(音昆)找来。淳于髡是当时的贤士,为人正直善谏,齐宣王让他帮助推举人才。
  • 这个成语出处有二。其一,秦王向魏国发动进攻,魏王命信陵君为上将军。信陵君率魏、齐、韩、楚、燕、赵六国联军,大败秦军于黄河南岸,并乘胜追击,直逼函谷关。
  • 刘巴是三国时代零陵人。曹操据有荆州后,派刘巴去招纳长沙、零陵、桂阳三郡。但三郡不久被刘备所得,诸葛亮劝刘巴归附刘备,刘巴说:“我受命而来,不成当还,理应如此。足下又有什么可说的呢?”
  • 成语“得心应手”出自《列子•汤问》,与音乐有关。它常被用来比喻做事非常顺利,心怎么想,便能怎么做。
  • 有一个客人拜访主人,见主人家炉灶的烟囱笔直,旁边还堆放着柴草,对主人说:“把烟囱改成弯曲的,将柴草搬远些,不然很容易发生火灾。”主人笑了笑没有当回事。
  • 晋代人陶渊明做事随其自然,为了生计,他出任彭泽县令。一次太守派人来巡视,县吏提醒他去迎接,县吏又说要戴官帽,束官带,不可违背体统,陶渊明叹气说:“我怎么能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轻易向人屈身呢?”于是解下官印回家去了。
  • “残羹冷炙”是指吃剩的饭菜,多借指别人的施舍。
  • 从故事中演变出的“百步穿杨”这句成语,形容射箭技术非常高明。
  • 国语‧周语上》和《史记‧周本纪》中都有记载“周厉王杀人止谤”的故事。
  •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利口善辩。他刚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