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阳光心理安康中心办新移民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

高中生压力大 忧郁症增多

陈张栩医生:“家丑不可外扬”是偏见 家长应多关注孩子

人气: 39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2015年06月09日讯】(大纪元记者任倩雪纽约报导)在现代社会巨大的压力下,患忧郁症的人越来越多。忧郁,连孩子也不放过。纽约市长白思豪的女儿吉安拉就坦诚自己罹患忧郁症。 纽约华人社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忧郁症的困扰,尤其是面对学业压力的高中生。

6月5日,阳光心理安康中心主治医生陈张栩举办讲座,邀请了其家庭诊所两名资深的执照心理辅导员,为民众讲解新移民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如何预防自杀。陈张栩还邀请了她的病人前来参加,他们中不乏一些曾有过自杀倾向的人,在接受心理辅导后,现又重新露出了笑容。

避免自杀悲剧再发生

在过去半年中,媒体报导过三宗华人社区自杀案件,包括最近羊头湾一位老人在车库上吊自尽及一名19岁青年在浴缸里溺水自杀,还有一些是未报导过的。陈张栩医生说:“自杀是很可悲的现象,但是可以预防。自杀往往发生在某个特定状况下,而导致了悲剧。”

陈医生说,家长应对忧郁症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认知。很多华人家长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偏见,因此延误了孩子的治疗,让情形更加恶化。陈医生建议家长要关注孩子性格的改变,比如孩子以前很合群现在变得不合群了;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下降;还有些孩子骗家长说是去上学,其实没有去学校,又回到家里。

孩子和家长都要减压

在陈医生接触的患忧郁症的高中生中,来自亨特高中、史岱文森高中和布碌崙高中的居多。这些患者普遍对自己要求过高,因无法达到目标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总认为自己努力还不够。这种状态如能及早发现,并加以疏导,就能预防情形进一步恶化。

阳光心理安康中心执照心理辅导员邱尔文说:“很多家长是新移民,他们常常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孩子。他们一方面不知道如何疏解自己生活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不熟悉美国的教育系统,不了解孩子的学校环境、语言的障碍等,让他们理解孩子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很难。这种移民生活的压力往往会从家长那里转移到孩子们的身上。”

陈医生建议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华人移民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沟通方式往往是单向而不是双向,不了解对方的想法。家长们往往带着很多期待,将自己没能实现的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比如男孩子就要当律师,女孩子就要当会计师等,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

(Stephen Lovekin/Getty Images)

自杀倾向从何而来?

陈医生说:“十几岁来美国的孩子会有很多心理落差,由于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很难融入美国社会;而一些在美国长大的ABC与从福建、广东来的父母又存在文化上的隔阂。文化和语言的适应需要几年的时间。青少年可以通过多参与社区活动,寻求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的援助,以及加入青少年互助小组等突破心理障碍,走出抑郁。”

很多华人自杀是由于情绪低落或一时冲动,因为那个痛苦过不去了,他们无法在黑暗里看到光明。“华人移民对于孩子有保护心态,反而使孩子对挫折的忍耐力降低。孩子在与别人沟通和交流时都遇到挑战,其独立性看起来比他们的实际年龄还要小,情绪的结很难疏解。其实那个坎过去后还是阳光大道。”陈医生说。

陈医生认为家庭的温暖很重要。她说,如今在10至20岁的华裔青少年中自杀倾向越来越多,还有很多没报导的。在中国文化里,“死”在家长们看来是重新开始的起点,可是对于在美国接受教育的ABC来说,“死”被看作很悲观、负面的东西,代表着“无路可走”。“死”就意味着惨案发生。

陈医生曾接触过一名病患,5年前曾有自杀企图,后来找到工作了,有了新的生活,情绪改变了,就不再想死了。他说,那种想法“太傻了”。所以在这个坎上如能多做一些工作,就能避免自杀发生。如果家长能积极参与治疗过程,治疗结果会是乐观的,反之则可能有严重后果产生。

多用市府和社区资源

“语言的提高需要时间,再怎样交朋友还是有限的,华人都比较孤立(Isolated)。新移民子女在文化、语言上都需要适应,要在减少自卑情绪、增强抗压能力上下功夫。”陈医生说。

陈医生提到,华人社区提供新移民综合性心理治疗的服务,为家长、孩子和家庭进行辅导,在医院所属的门诊部都配有华人的治疗师和翻译。纽约市心理健康协会(The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 of New York City, INC.)的心理安康一线牵(The Asian Lifenet)热线电话为:1-877-990-8585。

责任编辑:钟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