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微信

作者: 海伦

世上诱人的东西越来越多,然而事物总有其利弊,只看人如何善用了。(Pixabay )

font print 人气: 1265
【字号】    
   标签: tags: ,

两年前,大学同学打电话来要我建一个微信账号,说同学们要聚会了,不能参加的也可以通过微信感受一下现场气氛。

“什么是微信?”孤陋寡闻的我问道。

那边同学听到这个问题哭笑不得:“你怎么这么无知?!简单地说,它就是中国版的脸书。”不客气的训斥似乎是老同学的特权。

好吧,既然能间接见到分别多年的老同学,那我就装个微信呗。

孰料,不上则已,一上则欲罢不能。

在大学同学群里,不断更新的照片、视频纷沓而至,如身临其境。遇上这班同学才华横溢,穿插在其中的顽皮调侃,幽默解说,时常令人捧腹。不用说,那是一次难忘的聚会,尽管隔着大洋,却把三十多年的记忆来了个彻底刷新。

就这样,在我的微信上,朋友越加越多,群也越来越多,从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研究生,几乎容纳了每一段生命历程中的相识。后来还加入了一个舞文弄墨的群,尽管我既不挥毫又不作画。

每一个群都给我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没有比找回青春年少那份纯真友谊更可贵的事了,也没有比遇到毫无利益因素,只是心灵沟通的朋友更惬意的事了。

然而,令我不知所措的是那个朋友圈,我曾形容那是一条街,各个摊位的展品包罗万象,各类“心灵鸡汤”、五花八门的帖子更是满天飞。起初,我都认真地读啊、看啊、点赞啊、点评啊,累得眼花手酸,可是每天还有批改不完的奏章。

大洋两岸的时间差导致一天二十四小时总有人在工作。什么叫日理万机呀?什么叫废寝忘食啊?那段时间,我就是这样工作着的。深深体会到了做“皇帝”的不易。

同时我也扮演着臣子的角色。不过,我对朋友圈的贡献比较吝啬,原因是,不想为“朕们”增加工作量。试想:一个圈里有二十个人,你发三个,我发五个,那就几十上百个帖子了,要认真地看这么多文件,然后再圈圈点点,可就相当繁忙了。身为一介主妇尚且难以招架,更何况那些全职工作的人呢。对于朋友的点赞,我是愧疚大于得意,耽误别人的时间总是很过意不去的。我更理解那些只是默默看的潜水者,我想他们已经做腻了皇上吧。

不用说,那段时间,我的头总是低着的,呵呵,我也变成了“低头族”的一员。如此繁忙的工作自然影响了正事儿,以至于饭都不能按时做了,其他的事也拖后了,家里人就开始有意见了。有一天先生笑着对孩子们说:“发现没有?你妈妈最近找到了一份全职工作。”这不痛不痒的批评,让我感觉自己实在是不像话了,一向做人本分的我,怎么可以玩微信上瘾呢?那就想办法戒掉微信。

于是我克制自己尽量减少看微信的次数和时间,外出时把iPad丢在家里,我确信,微信里没有重要的信息,经常联系的朋友都会通过电话与我联系。就这样,我从微信全职工变成了半职工、小时工、分钟工乃至瞬间工。生活渐渐恢复了正常,除了做家务还可以读读书,让心灵平静下来。再后来是隔三差五就上来看看,集中批阅一些近期的奏折而已。亲人好友过一段时间互通一下信息,报个平安。即使这种短暂的上线,我也常常是前一分钟发了点东西,后一分钟果断关机出门购物去了。所以朋友们想和我长时间的聊天恐怕很难了。好在他们慢慢习惯了,我并不是对朋友无礼,只是不想和微信藕断丝连罢了。

实话说,微信对于亲朋好友之间互通信息立下了汗马功劳。通过微信,我找到了分别几十年的老同学老朋友,了解到他们的现状,相互之间沟通感情,甚是欣慰。朋友圈里的内容,有些我也很喜欢,特别那些分享生活片段的,古典音乐及好的文学艺术作品等。对于生性好静的人来说,偶尔上来欣赏一下也就足够了。

写到此,突然想起那位拉我上微信的同学写过一首诗,题目是:“微信,我爱你,但我必须抛弃你!”只这一句,他于微信爱恨交织的情感可见一番。

好在我已经从微信这复杂的情结中挣脱出来,不但可以拿得起放得下,甚至可以说戒掉了。世上诱人的东西越来越多,然而事物总有其利弊,只看人如何善用了。@#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黄帝时代“筑城邑,造五城”。天子居所有聚落之“中”,被称为“都”,其他的聚落则称为“城邑”。城邑依照城主身份的尊卑来分等级,由此可知,在黄帝时代不仅已经存在着城镇,且各城镇间已经区分出规模等级。舜的时代,大道行聚天下成都邑。三皇五帝时代启迪先民“天圆地方”的观念与“择中”的思想及道德规范和修炼回归文化。
  • 耶稣会教堂是一座金碧辉煌品味高雅的殿堂。巴洛克式的精致和炫烂,在古典式雍容稳健风格的熏陶下,融合出一片超脱凡尘的美。 教堂里只有两、三游客,让人有独享仙境的荣耀感。
  • 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礼、智、信”,几乎被日本人完整地传承下来。来过这里的中国人都会喜欢上日本,因为这里能够看到中国的过去,中国曾经是礼仪之邦,现在的日本也是如此。
  • 隋炀帝御驾返程,一路上要历览边疆胜景,不从先前的驰道而行。于是,逢山便要盘山,遇岭便要翻岭,众官苦苦劝谏,炀帝就是不从。
  • 大家都说懂数学、物理或化学才能变成科学家。他们都错了。不会编织也能当家庭主妇,不懂拉丁文也能研究圣经。会这些当然有帮助,但是将来有的是时间慢慢学。提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而你已经这么做了。成为科学家没有大家以为的那么复杂。
  • 英国大选出人意料的结果给“英国脱欧”这个热词又加了一把柴,看上去这些纷繁复杂的情况似乎是一场更大混乱的前奏,但是我还是希望能够否极泰来,英国和欧盟能走上一条尽可能缩小损失的协商之路。
  • 在凛冽的冬天,一名穿着典雅的男子独自伫立在荷兰街头,随着音乐响起,缓缓唱出动人的歌曲。他的美声抚慰着路人的心灵,使其感到无限温暖。这名男子并非普通的街头艺人,他是荷兰著名的歌手贺肯斯(Martin Hurkens),也是2010年《荷兰达人秀》(Holland's Got Talent)的冠军得主,而在他成名的背后却有一段令人心酸的故事。
  • 离家前,英国是什么样,大家都调查过,自己会变成什么样也许没什么可参考的。不论你后来在这个岛的什么地方落脚,生活体验过一段时间后,英国的“风”多少会“吹”着你改变点什么。
  • 我刚到日本的时候,对扔垃圾极为头疼,垃圾经常因为分错类而被退回来。日本垃圾分成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资源回收垃圾、危险垃圾、大型垃圾等等,尤其是资源回收垃圾,一定要清洗干净才可以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