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国土安全部有用吗?

BBC中文网驻美国特约记者 爱琳

人气 1
标签:

(http://www.epochtimes.com)
【大纪元11月26日讯】美国总统布什星期一(11月25日)正式签署国土安全法案,使得创建国土安全部的计划得以付诸实现。图:布什25日签署国土安全法案。

可是,这个庞大的部门是否真的能避免美国不再受到恐怖活动的袭击呢?

它究竟是美国政府在911之后吸取前车之鉴的产物,还是政客们为化解外界的批评而推出的一个大而无当的官僚机构?

*汇总各情报机构

新的国土安全部是自1947年美国国防部成立(当时战争部与海军部合并成国防部)以来,联邦政府所进行的最大的重组工作。

它把联邦政府内22个机构中但凡与国防和情报相关的单位,或全部,或部分,归于它的麾下,汇总成这个具有内阁级别的超级部门,雇员人数高达177,000人,财政预算每年400亿美元。

新的国土安全部包容了过去的移民局,联邦经济情报局,海关,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当局,交通安全局,边防和海防等。这样,通过各个渠道进入美国的外来人员,无论坐船,飞机或陆地,都能受到国土安全部的总体监查。

国土安全部的主要任务是协调反恐怖活动的应急和防备措施,它主要负责四个分部:

边防和交通安全
紧急情况下的准备和应对
生物,化学,辐射和原子弹袭击的对应措施
情报交换所

不过,911事件后倍受批评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却不在国土安全部下,但情报交换所将负责分析情报,交流两局情报的工作,以确保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交流的情况不会再次发生。

*能给美国带来安全吗?

成立国土安全部的主因起始于911事件中,各政府部门发现,由于种种繁琐的官僚规定和各部技术电脑系统的不一,他们无法协调努力共同抗敌。尤其当对911事件的调查爆出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没有互通各自掌握的情报后,成立一个超级部门来进行统筹的必要性似乎不言而喻了。

然而,这个庞大的部门能给美国带来安全吗?

首先,17多万名工作人员中,60%是负责边防的,而911中的劫机恐怖分子没有一个是偷渡入境美国的,他们全部用自己的名字,在获取合法签证后进入美国。可见,加强边防并不能避免类似911事件的发生。

其次,安全部虽有自己的情报分析组,也专长于协调,统筹情报,但它的情报仍然来源于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国家情报机构。也就是说,即使有关于恐怖袭击的确凿消息,如果下面搜集情报的部门没有留意,或者其他情报部门没有转交,安全部一样发挥不了作用。

再者,造就国家安全部的诱因是官僚规定束缚了情报的流通,那么,建立另一个17万人的庞大机构似乎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灵丹妙药。

此外,安全部的优势之一是它把各情报部门汇总在一个屋檐下,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官僚争斗人们亦屡见不鲜,同在国防部下的联邦调查局和中央情报局就是最好的例证。

由此可见,安全部既不能避免911惨案的发生,也不能确保在未来杜绝恐怖活动。

倒是布什,顷刻间已从中获得了巨大权利。

*政治利益

本来,布什本人不赞成成立这样一个安全部,但随着国会压力的增加以及对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的批评不断增多,他也就顺水推舟,提出自己组建该部的计划。

他同时增加自己的权力,提出在国土安全部中,总统可以任命,撤职或调遣内部人员。

这一点不仅受到民主党的巨大抨击,同时也受到工会的反对。

*现实障碍

布什在人事的任命上操掌着大权,他又强调一切要以围绕工作为重,难怪工会担心员工的权利受到侵犯。

与此同时,在现实层面,安全部的合并任务也相当艰巨。

22个机构,17多万人,仅负责边防的部门就使用12个不同的电脑资料储备系统,彼此之间还互不兼容﹔无线电通信使用的频率也各不一样﹔各个部门监视的恐怖分子的名单也要融会在一起。

更重要的是,各个机构不同的人事关系,不同的工作气氛和方式,甚至不同的文化都需要时间过渡。

由此可见,新的安全部起码要在一年之后才能开始运作,合并工作起码两年时间才能完成。

*部长的能力

新的国土安全部将由前宾西法尼亚州州长里奇出任。

里奇57岁,哈佛大学毕业生,在美国陆军服过役,担任过律师。

从政后,曾做过宾州助理司法部长,1995年出任宾州州长,911事件后,2001年秋被布什召入白宫,负责”临时国土安全办公室”的事务。

里奇出任负责人虽在预料之中,但他在临时国土安全办公室的政绩却并未被普遍看好。其中最大的因素是他并没有能在自己主管的办公室精简官僚做风。

里奇也有自己的苦楚:这个办公室既没有赋予他财权,也没有给他配备足够的人力。

现在好了,国土安全部拥有了内阁的等级和17万人的大军,里奇被赋予了驰骋的战场,但他是否有能力挽狂澜,还有待观瞻。 (BBC11月26日)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2002年11月8日 简要新闻
星期三国会大事记
美国众院通过成立国土安全署
美众院通过建立国土安全部法案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