侮谩神像 斥责龙神 北宋富翁的教训

文/杜若 整理
“龙”在中国社会里,是一种尊贵、吉祥、庄严、神圣的象征。(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200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北宋时,德州有位富翁。他听说五台山有尊肉身菩萨,特意千里迢迢地前去朝拜。岂料,因侮谩神佛,留下了惨痛的教训。

高士图 唐寅
王在的家境非常殷实富足。图为明 唐寅《高士图》局部。(公有领域)

宋哲宗时期,德州(今山东德州陵城区)有一位市民名叫王在,家境非常殷实富足。元佑五年(1090年,庚午年)仲夏,他带着妻子和家仆游览五台山,当天晚上就住宿在真容院。

第二天一早,王在穿戴上整洁的衣冠,礼拜文殊菩萨像。然而到了晚上,王在就流露出轻慢的表情。僧人省彦负责接待客人,看到了这一幕,赶忙前去谒见王在。

省彦说:“我在这里住了四十多年,接待过很多客人。今天看您拜谒佛像之礼,一开始似乎很谨慎,但后来就怠慢了。您为何会表露出不愉悦的神情呢?”

王在愤怒地说:“在来这儿之前,听说这里有尊肉身菩萨,所以才不远千里而来。如今一看,只不过是一个泥块罢了。我一想到如此长途跋涉,旅途颠簸,实在劳苦。”言外之意,王在似乎是在抱怨这趟行程很不值得。

省彦说:“这是什么话?昔日,大圣人降临在鹫台,屡次显现出神圣的瑞相。唐朝景云年间(710年—711年),处士安生目睹文殊菩萨真容,亲自塑像。他因担心塑像不准确,所以祈求菩萨显圣。后来菩萨前后现化真身七十二次。唐睿宗时期(662年—716年),天子特赐‘真容目’作为寺院的匾额。您怎能这么轻易地出言不逊呢?而且这座山里,还有龙神守护。倘若您那番不敬的话触怒了龙神,恐怕您将无安身之地了。”

王在狂妄地说:“一条龙怎能降祸于我呢?”(Fotolia)

王在狂妄地说:“一条龙怎能降祸于我呢?”省彦赶紧劝他说:“您来到这里,轻侮神像又不把龙神放在眼里,恐生不测之祸了。您现在最好赶快向神明认错忏悔吧。不然的话,您的身体必会碎于龙神的爪牙之下。”王在仍不在意,不肯悔改认错。

后来三日,王在带着家人游览东台。当时有上百人夜宿于台顶的化现堂。一天半夜,忽然一阵雷震大发,犹如天坼地裂一般。瞬间,大堂的墙壁上已经出现了一个窟窿,一团火随即窜入。一会儿的功夫,一团火又从里面喷了出来。再一看王在的身体,竟然都已经碎了。而他的家仆得以幸存。

由于夜宿山顶,气温寒冷。王家家仆事先借了寺院的一件棉衣来御寒。虽然他里面外面的衣服都被烧毁了,唯独借来的棉衣还在。王在的妻子和家仆火化了王的遗骨,就凄然下山了。凡是听说这件事的人,都感到震惊和伤叹。@*

事据《广清凉传》

责任编辑:王堇 #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推开石窟厚重的大门,流光溢彩的佛国世界扑面而来。西方的古老艺术,中华王朝一千多年的文明,都将自己最虔诚和精纯的技艺献给神佛,演绎出举世惊叹的人间圣境。凝望那一尊尊彩塑、一幅幅壁画,我们似乎到达了与神明最近的距离。
  •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不见盛唐长安城,不知中华盛世之顶峰;不见唐朝绘塑艺术,不知敦煌石窟造像之精华。唐朝是中华古代最繁华昌盛的时代,敦煌的佛教艺术经过两百多年的酝酿和积淀,也在这时大放异彩。
  • 唐朝佛教盛传,相较前朝又有时代的特点。比如唐人崇信大乘佛教,宗派众多,有净土宗、密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其中以净土宗最为流行。人们向往的,是佛经中描绘的极乐世界,那里没有战争、灾害、贫穷、疾病诸般苦难,只有欢歌笑语的太平盛世。这种风潮同样反映在石窟的变化上。
  • 明朝时,陕西蒲城罗秀才因招待了一位僧人,与其结下奇缘。圆纸成明月,木龙化真龙。秀才遨游一番后,僧人相赠一份特别的薄礼,并预言“殷邦十五,鬼井奇祲”。难懂的字眼,揭晓着怎样的传奇?
  • 岸上有一栋高楼,半夜里,突然失火,大火熊熊燃烧,楼中人张惶呼叫,乱成一片。林孝廉忽见一个少妇,只穿内衣短裤,从楼上坠入船中。林孝廉见少妇衣不蔽体,急忙把自己的狐皮长袍拿过去,给她盖在身上。又叫人把她扶进船舱休息。自己则挑灯站在船舱外面,守护着她。
  • 雷州半岛南渡河畔小镇窑家墟的各色小人物,在国家各项运动对个人命运深刻影响下,展现坚强生存的意志。(fotolia)
    徐生原可考上状元第一名,但因他背女子过河时吟诵的诗句,流露出不正的想法,他中第一名状元的资格便被褫夺了……
  • 根据《玉壶野史》卷一记载,曹彬满周岁时,曹家举行了庆生宴会。曹彬父母把上百的玩具和器物全都摆在宴席上。众人也都好奇,小曹彬能抓到什么呢?
  • 故事中的渔民救人不图名、不图利、不图报,既帮淹死鬼修成了正果,自己因救了三个人积了很大阴德。自从淹死鬼做了土地神,渔民就再也不打鱼了。而渔民也得到了福报,在神佛的护佑下,不管灾年丰年,他家的庄稼年年丰收,家中事事顺利,家境也慢慢富裕起来,他活到八十多岁无疾而终。
  • 《寿康宝鉴》里记载的一个因果故事,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故事中蓝润玉的行为,在现代人眼里,不仅不算啥错误,很可能还会被人以“痴情”“追求爱情”等来看待,会看成一段有“浪漫情愫”的“暗恋”及“美好回忆”。可是,他的行为却遭到了天谴恶报。
  • 北宋初年,在益津关一地(现今河北省霸州市),名将杨延昭成功运用“火牛阵”大败韩昌的五万铁甲骑兵,重现了这场经典战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