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精气血津液——血

文/吴国斌(心医堂中医诊所院长)

血的濡养作用,可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感觉和运动等方面反映出来。(Shutterstock)
人气: 303
【字号】    
   标签: tags: ,

血的基本概念

“血”即血液,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营气和津液二部分。

营气能化生血液。津液调和,渗入脉中,亦能化生血液。所以营气和津液在脉管之中,就是血液的主要组成成分。

血的生成

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质是水谷之精和肾精,其在脾胃、心、肺、肝、肾等脏腑的共同作用下而化生为血液。

(一)水谷之精化血

水谷之精化血,是在脾、胃、心、肺等脏腑的作用下完成。

饮食物经过中焦脾胃的运化,吸收水谷精微(包含营气和津液),转输至心肺,水谷精微与肺吸入的清气相结合,经心火的化赤,即心肺的气化作用,而变成红色的液态物质,入于脉中,即为“血液”。

水谷精微中包含的营气和津液,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因而有营气化血,津液化血之说。脾胃吸收水谷精微化生血液,故说脾胃为生血之源。

(二)肾精化血

肾精化血,主要与肝、肾两脏的作用相关。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是化生血液的基本物质,故说精髓可以化血。

肾藏精,肝藏血,肝血可养肾精,肾精可化肝血,肝肾精血互化,即肝肾精血同源之义。

此外,肾阳的温煦,促进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进而奉心化赤为血。

血的运行

(一)血液运行的方向

血液在脉管内运行于全身,循环不息。心主血脉,是血液循行的动力,脉管(经脉)是血液循行的通道,心与脉共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心血脉系统。

血液循行,从心发出,由经脉到络脉,由络脉到孙脉,流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发挥其营养作用。血液被利用后,再由孙脉到络脉,由络脉到经脉,最后返回到心。血液从心出发,又回归于心,呈离心性和向心性的环行,而营周不休。

(二)影响血液运行的因素

1. 脏腑的作用

心主血脉,心气是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功力。

肺朝百脉,肺主气,辅助心血的运行。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以促血液的运行;肝藏血,随着机体动静的需要,以调节血流量。

脾主统血,脾气统摄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防止血溢脉外。

心、肺、肝、脾四脏相互协同,以保证血液的正常进行。

2. 气的作用

气血相伴而行。气的推动作用,是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气的固摄作用,固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使其不溢出脉外。气的温煦作用,产生热量,使血液运行通畅,而不致寒滞。

3. 寒热因素

血液运行需要一定的温度,以温煦血液,使其在脉管内运行保持通畅。若过寒,使血行不畅而凝滞,产生血瘀的病理变化。若过热,使血行加速,甚则迫血妄行,产生出血的病理变化。

另外,脉道通畅,也是保持血液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若痰、瘀阻滞脉道,可造成血行不畅或阻塞不通的病理变化。

血的功能

(一)营养滋润全身

血液在脉管内运行全身,对全身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等,进行濡养作用,使其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的濡养作用,可从面色、肌肉、皮肤、毛发、感觉和运动等方面反映出来。

血液充足,濡养功能正常,则面色红润、肌肉壮实、皮肤致密、毛发润泽、感觉灵敏、运动自如。

血液亏虚,濡养功能减退,则面色不华或萎黄、肌肉消瘦、皮肤干燥、毛发不荣、肢体麻木、运动不灵活等病变。

(二)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

人的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又是以气血为其物质基础。主神志的脏腑得到血液的濡养,精神情志活动才能正常。

血液充足,神得血养,则表现为精力充沛、神志清晰、反应灵敏、思维敏捷。

血液亏虚,不能养神,则表现为精神疲惫、健忘、失眠、多梦、烦躁、惊悸,甚至精神恍惚、谵妄、昏迷等病变。

责任编辑:林可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