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国勇等学者料下波疫情由动物流感引起

人气 35
标签: ,

【大纪元2023年11月02日讯】(大纪元记者李尚智香港综合报导)11月1日为世界流感日,港大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暨传染病学讲座教授袁国勇,连同两名学者于报章发表医学评论文章指,今次疫情并非最后一场大流行,新发传染病将陆续有来,预料下一场大流行或由禽鸟和猪的流感病毒引起。学者们建议主动进行病源筛查及监测,例如对街市恒久进行流行病学监察等,又忠告各国政府严禁食用及贩运野味,终止野生动物贸易;文章亦透露,港大将联同各地学者成立“大流行科研联盟”,以应对可能疫情。

文章另外两名作者是港大微生物学系名誉副教授龙振邦,以及名誉助理教授赵晞扬。他们指出,除冠状病毒外,流感乃最具潜力引起大流行的病源,而下一场大流行可能由源自禽鸟和猪的流感病毒引起,其基因经洗牌后或能导致严重感染,甚至对抗流感药物,以及对有关疫苗产生抗药性。学者认为,由于新发传染病约75%由动物病原体所致,故可从动物身上采样化验,筛查出具大流行潜力的病毒,再制定策略应对。

人类疫病病例均与野生动物或街市有关

人畜共患的疫病往往紧随着野鸟或其它动物大量死亡后发生,例子有流感病毒、伊波拉病毒、寨卡病毒及尼帕病毒等。文章建议在病毒能大规模传播给人类之前,应启动监察系统,主动筛选出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毒,增加对有症状疾病患者及患病动物、尤其对病情严重及死因不明动物,进行透彻的微生物及疾病监测。

其中一个重点监测的领域是人畜接触地,尤其高风险地点,如屠宰场、街市、农场及临床或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监察目标应包括地点的工作人员,以及对病毒感染具异常耐受性的动物。

另据流行病学追踪显示,人类病例均与野生动物或街市有关,而具有风土病和大流行潜力的病毒,如禽流感H5N1、H7N9、SARS-CoV-1和SARS-CoV-2,亦与街市相关。文章建议,应对街市进行持之以恒的流行病学监察。

应恒久监察街市、各国严禁食用及贩运野味

另一个重要点监察地是入境关口,入境旅客倘有发烧或相关临床症状,应迅速果断防止输入案例。在资讯发达年代,亦应善用“软情报”,即新闻或社交媒体资讯。 SARS-CoV-1和SARS-CoV-2的爆发初期,就是由新闻或社交媒体报道。另外,大型国际聚会亦是软情报值得关注的地方,一旦当中有游客染病,会把病带回家乡,近期出现的猴痘爆发即属一例。

国际社会方面,各国政府应严禁食用及贩运野味,逐步终止野生动物贸易,禁止无法执行农场级别生物安全措施的市场贩卖活家禽及哺乳类动物。

多种环境及社会政治因素导致大流行

文章又提到一些环境与社会政治因素造成大流行的可能。例如,全球暖化扩大蚊子等中间宿主的地理分布及繁殖速度,增加了虫媒播病风险,令登革热、寨卡病毒感染、基孔肯雅热和疟疾等在全球多个地区爆发。随着抗疟疾药物、驱虫剂和杀虫剂的普及使用,疟原虫对药物及蚊子对杀虫剂可能产生抗药性,导致严重爆发甚至全球大流行。气候变迁、城市过度扩张、废物增加,引致城市内老鼠数量大增,由鼠媒传播的疾病,均有上升趋势。自然灾害及战争祸延公共卫生,扰乱及破坏基础设施,令环境卫生恶化,增加病原体传播风险。

文章认为,为未来的大流行作准备,必须有高质科研、足够的基础建设、迅速应变计划及措施,完善公营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及流行病学监察系统,时刻与国际组织保持联系等,均缺一不可。香港大学将联同各地学者(包括大陆、美国、澳洲及新加坡等),成立“大流行科研联盟”,共同寻找具潜力病源,追踪新发传染病,以作应对。@

责任编辑:陈真

相关新闻
港大教授吁继续监察新变种 Arcturus将成主流病毒
制造基因改造婴儿 贺建奎欲再篡改人类基因
港林正财:未必要重推口罩令
新冠患者败血症风险增 治疗离不开维他命C和D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