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浮光掠影宝岛行(三)

行程之外的“惊鸿一瞥”——彩绘村

被称为彩绘村的社区其实正式的名字是“卫武迷迷村”。(安平雅/大纪元)
【字号】    

【大纪元2023年11月12日讯】当日的行程安排的是参观位于高雄市凤山区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得知附近有个彩绘村时,我和另一位团友达成默契,用并不充裕的时间迅速奔赴那里,因此收获了意外之旅带来的美丽体验。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是由荷兰建筑师Francine Houben设计的建筑,在台湾较为知名,因为有着几个独特的称号,如“全球最大单一屋顶”、“亚洲最大管风琴”、亚洲第二个“葡萄园式音乐厅”。它拥有全台湾最大的剧场(2260座席),台南首座国际级表演艺术场馆。

卫武营自清朝时就已是军事重地,因此自1950年起,卫武英成为国军在台南的新兵训练中心。自1979年起,此地不再作为军事用途,营区内单位相继迁出后,提议将此处用于住宅、大学用地等方案均遭各方反对,直到1992年。在地方民间团争取下确定用于建设都会公园(即如今的卫武营都会公园),关于这片土地用途的争议才停息。

2003年政府决定将此处尚余约10公顷土地规划为艺术文化中心。这就是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的来源。

位于高雄市凤山区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入口左侧部分建筑外观。(安平雅/大纪元)
位于高雄市凤山区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入口。(安平雅/大纪元)
位于高雄市凤山区的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榕树广场。(安平雅/大纪元)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葡萄园座席音乐厅,可容纳2千人。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表演厅,拥有470个座席,采鞋盒型设计。(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提供)

荷兰建筑师Francine Houben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卫武营百年榕树群展现的样貌,盘根错节、树荫间光影斑驳的景象,籍此打造了具有流线型外型与白色波浪式自由曲线的建筑。

卫武营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于2018年10月13日启用,成为台南接轨国际的重要艺术基地。

感觉这和悉尼歌剧院比较类似,都是进入建筑物内后别有洞天。里面有多个不同的剧场、音乐厅。因为有演出正在准备,所以很多厅不能向公众开放。

偶遇行程之外的彩绘村

当听导游介绍说附近有个彩绘村时,我和团友在所剩不多的时间中,迅速奔向那里。

原来真的是非常近,过一个交通灯,到马路对面就是了。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羚羊身上有彩绘村的介绍。(安平雅/大纪元)

被称为彩绘村的社区其实正式的名字是“卫武迷迷村”。原本这里只是个很普通的社区。但2016年展开的“苓雅国际街头艺术节”,用色彩成功反转老社区,让这里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可爱的犀牛雕塑。(安平雅/大纪元)

这里有多达135面的壁画,时间紧迫的我们只看了其中的一小部分。

刚一进村口,就看到澳洲的视觉艺术家George Rose的壁画,铺满长长的一面墙。她来自墨尔本,曾于2019年获得澳洲街头艺术奖的“最佳壁画”类别奖。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澳洲视觉艺术家George Rose的壁画作品。(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被称为彩绘村的社区其实正式的名字是“卫武迷迷村”。路边小店的冰棒因为30来度的高温感觉更冰爽美味。(安平雅/大纪元)

即使只有半个小时走马观花的时间,还是很值得。

看到艺术家门将楼的墙面作画布,看着那些巨幅画作还是挺震撼的。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用色彩成功改变老社区,“卫武迷迷村”成为台湾首座大型艺术壁画社区。(安平雅/大纪元)

责任编辑:宗敏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