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故事:僧契虚

朱月明 整理
font print 人气: 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讯】有一个叫契虚的和尚,本是姑臧李家的儿子。他父亲是唐玄宗时期的御史。契虚自孩提时代就喜欢佛教。二十岁的时候,他出家,住进长安的佛寺中。后来安禄山反叛攻破潼关,唐玄宗向西去到蜀地,契虚遁入太白山,采柏叶而食,从此就不再吃东西了。

有一天,有一位面貌清瘦,须鬓皆白的道士乔君,来拜访契虚,对契虚说:“法师你的骨相有仙气,很是与众不同,以后应该能在仙都之中遨游。”契虚说:“我是尘俗之人,怎能到仙都去呢?”乔君说:“仙都离此很近,法师你当努力争取。”契虚就请乔君告诉他路径。乔君说:“你可以在商山的客栈里准备好饭食,遇见背着竹筐的商贩,就请他吃饭。他要是问你到哪去,你只要说想到稚川去游览,就会有商贩告诉你怎么去了。”契虚听了乔君的话,非常高兴。

等到安禄山失败,皇上从蜀地回到长安,天下太平无事,契虚就去到商山,住在客栈里。他备好了甘美洁净的饭食,等待着商贩的到来。仅仅几个月,就遇见一百多个商贩,全都是吃完了就走。契虚心中有些懈怠了,以为乔君欺骗了他,就打算回到长安去。就在他准备好行装的那天晚上,来了一个很年轻的商贩,他对契虚说:“您要到哪儿去呢?”契虚说:“我想到稚川去已经有年头了。”商贩吃惊地说:“稚川是仙府啊,您怎么能去得成呢?”契虚回答说:“我自孩提起就喜欢神仙,曾经遇到一位道德修养达到高境界的人,他劝我到稚川去。路有多远呢?”商贩说:“稚川非常近,你真能和我一块去吗?”契虚说:“如果到稚川去,死而无悔。”

于是商贩和契虚一块到了蓝田,做好了准备,那天晚上就登上玉山。他们涉过危险,翻过岩石,走了将近八十里的时候,来到一个山洞。有水流入洞中。商贩和契虚一起搬石头堵那流水。三天之后,才把水堵住。二人一起进入洞中。洞中昏暗看不清东西。远远望见几十里外有一个门,二人便向门走去。走出洞门之后,风日恬煦,山水清丽,果真是神仙的都市。又走了一百多里,登上一座高山。这座山群峰挺拔,石头小道十分险峻。契虚感到眩晕迷惑不敢往上登。商贩说:“仙都快到了,你怎么又犹豫了呢?”于是他拽着契虚的手登上去。到了山顶之后,见那上面很平坦,往下望山川平原,远远地什么也看不清了。又走了一百多里,走进一个洞中。等到从洞中出来,出现了一片无边无际的积水。水上有一条石头小路。小路一尺来宽,长有一百多里。商贩领着契虚沿着石径向前走,来到山下,前面有一棵大树,烟影繁茂,几千寻高。商贩爬到树上大叫了半天,忽然树梢上起了秋风,不一会儿见一根大绳子系着一个行囊,从山顶上放下来。商贩让契虚闭上眼睛坐到囊中,只半天,商贩说:“你可以睁眼看啦!”契虚睁眼一看,已经来到山顶。只见城邑宫阙,玑玉交映,立在云外。商贩用手指着对他说:“这就是稚川。”于是二人共同到城中去。

见前前后后有一百多位仙童。有一位仙人对商贩说:“这个和尚是干什么的?难道他不是人间的人吗?”商贩说:“这个和尚常常想到稚川来,所以我就把他带来了。”然后他们来到一个殿上。有一个戴簪花帽子的人,相貌堂堂,坐在玉几的后面,侍卫们环绕在四周,禁卫极严。商贩让契虚上前拜见这人,说道:“这人是稚川真君。”契虚下拜,稚川真君叫他上殿去,问道:“你断绝了三彭之仇吗?”契虚不能回答真君的话。真君说:“你不能留在这里。”

于是让商贩领契虚登翠霞亭。这亭子连接着天空,檐槛矗立在云层之上。在这里他们见到一个人,此人袒露著身体,而且还在那里眨眼,头发有几十尺长,身上细腻黝黑,心目却透明莹澈。商贩对契虚说:“你可以上前拜见这个人。”契虚拜完了就问:“这个人是谁?他为什么总眨着眼睛?”商贩说:“这人是杨外郎。他是隋朝皇族的宗室,在南宫做外郎,恰值隋末天下分裂,兵慌马乱,于是他避处山中,现在已经得道成仙。他这不是眨眼睛,而是在彻视。彻视,是把眼力放到人世间去了。”契虚说:“可以让他睁开眼睛吗?”商贩当面请求杨外郎睁开眼睛。杨外郎忽然睁眼往四处一看,那目光更明亮,像日月的光辉。契虚吓得后背出汗,毛发悚然。他们又看到一个人躺在石壁下。商贩说:“这个人姓乙,支润是他的名字。他也是人间的人,得道成仙而来到这里。”

然后商贩领契虚顺着旧道回来,契虚于是问商贩道:“我刚才去谒见真君,真君问我三彭之仇,我不能回答。什么是三彭之仇呢?”商贩说:“彭是三尸的姓。三尸平常在人的身体中,监视人的犯罪行为,每到了庚申之时,就去向上帝述说人的罪过。所以学习成仙的人应当先断绝他的三尸。这样便可以得道成仙。不然,即使心志再坚定也是没用的。”契虚悟出了其中道理,就回去了,结庐于太白山,不再进食,只吸空气,没有把稚川的事告诉别人。

贞元年间,他搬到华山下去住。一天,荥阳人郑绅,和吴兴人沉聿,一块从长安向东出关,走到华山下,赶上天黑又下了大雨,两个人便住了下来。契虚因为不进食的原因,没有准备厨房炉灶什么的。郑绅惊异他不吃饭却骨状丰秀,就问他是怎么回事。契虚就把稚川的事告诉了郑绅。郑绅是个好奇的人,听了这事以后,且叹且惊。等到他从关东回来,重访契虚的住处。却见契虚已经走了,也不知他去了哪里。郑绅为此把契虚的事写成传,称作《稚川记》。

(出《宣室志》)
【正见网】(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陈季卿家住画南。他去考进士,立志考不中不回家,已离家十年了。因为一直没考中,就滞留在京城,靠卖字维持衣食。他经常去青龙寺拜访和尚,有一次,恰逢和尚外出,他就在暖阁中休息,等着和尚回来。有个终南山的老翁,也等候和尚回来,正在炉旁坐着,他就让陈季卿也坐到炉旁来。
  • 夏侯隐者,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唐宣宗大中末年,他在茅山和天台山之间漫游,随身只携带着布囊竹杖。他的饮食和平常人没有什么两样,但却独自居住一室,不与众人一起杂处。他有时露宿在坛中,有时睡在草间树下。人们窥视他,只见云气蓊郁,不见他的身体。
  • 唐真元十一年,秀才白幽求,多年赴试不第。那年赴试又落了榜,后来就跟着新罗王子过海游览,在大谢公岛,夜里遇上大风,他和十几个同伴一起被风飘走,他们所乘的船象骏马疾行一样,在海里向南飘了两天两夜,也不知走了几千里还是几万里。
  • 唐朝寿州刺史张士平,自中年以后,夫妻俩都患眼病,四处寻求方术,未能如愿,就退职居住在别墅。他谢绝一切访客检讨自己的过失,只设祭坛向星辰祷告,祈请神仙保佑。
  • 崔言在左亲骑军中任职。有一天患病,眼前发黑,分辨不清咫尺之间的人和物,眉毛和头发自行脱落,鼻梁塌陷,皮肤上生出如疥似的疮。人们都把这病看作不治之症,没有治好的可能。
  • 葛玄,字孝先,左元放传他《九丹金液仙经》,他经常服食苍术,尤其擅长治病。鬼魅都现形,有的放走,有的杀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