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液荷风

font print 人气: 28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11月23日讯】
宋 冯大有
太液荷风 册
绢 设色
23.8 x 25.1公分

盛夏的莲池,正浴沐在一片沁人的绿意里。鲜碧、茂密的莲叶,迎风舒卷摇曳,朵朵红莲、白莲,亭亭玉立、散发醉人的清香。绿波上群鸭成双地悠游于花叶之间,点点浮萍与片片花瓣随波荡漾。远处蝴蝶在花间飞舞,还有燕子在蓝天翱翔。盈尺的莲塘里,正呈现夏日荷风满塘,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太液荷风”图,从题名到内容,事实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画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汉代宫庭的御池,尔后历代宫廷御池就多沿用这个名称,成为富贵吉祥的象征。而莲(又名荷)与成双成对的鸭只,在传统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妇和合”;莲及莲子,是为“连生贵子”;而蝴蝶双飞,则又寓寄着对爱情的祝福。总之,莲塘的景象除了能带给人悦目的感受之外,因为能够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因此相当受到人们的喜爱。

  “太液荷风”图的作者冯大有(约十二世纪),是南宋吴门(今江苏苏州)人。他自号怡斋,画史记载他善于捕捉莲花风、晴、老、嫩不同的面貌,可说是画莲的能手。这件作品赋色典雅,用笔细腻,又能写尽莲塘在风中的景象,是冯大有仅存的作品,更是一件清丽宜人的杰作。

池中荷花盛开,团叶茂密,偃仰倾侧,风姿万千。花叶下浮萍点点,群鸭优游觅食,上有燕蝶飞舞,益显一派盛夏荷风满塘,生意勃发的景象。画名“太液”语出《史记.封禅书》,汉武帝于太液池南筑建章宫,复于池中建台,至昭帝时,尝有黄鹄飞入池中,群臣以为瑞兆。本幅借此典故为题。

  纵观花鸟画史,莲塘题材之发展有其历史渊源,与佛教传来也有重要的关系。佛经提到优美的净土境地,都以七宝池,八宝水,莲花朵朵,并有飞鸟水禽来描写其境。敦煌的唐代净土变壁画,即可见到不少莲塘水鸟的画例,三彩陶也能见到一些荷鸭之作。北宋艺术蓬勃发展,佛教影响力不及唐代,但喜好莲塘水鸟之传统仍盛,除绘画之外,定窑、磁州窑等之陶瓷,也常以荷花水鸟为饰纹。北宋画家中,不少绘荷的名家高手,如崔白(活动于11世纪后半叶)擅画“残荷凫雁”(注1),赵宗汉(11世纪)曾画“荣荷小景”、“荣荷宿雁。”(注2),刘益(活动于11世纪后半叶)曾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独一红莲花半开其中。”(注3)依本幅之画趣来看,无残荷之萧条野逸,也不像“百余叶中红一点”的诗意,与“荣荷小景”、“荣荷宿雁”可能较为相似,而且画中游鸭(小水鸭、绿头鸭,另一种待考)、蝴蝶,皆成双成对,隐含祥瑞之意,宜与荣荷为配。

  本幅之构景,以花叶布满画面,画家的视点不但深入叶下之水面,也延伸至花叶之上空。这种以景物重心居于中央,而且几乎充满画幅的布局,传承自唐代的花鸟画,饶装饰图案之趣,但本幅也兼容宋代讲究写生之观察与描绘。依构景来看,颇有北宋人之画意;依笔墨来看,描绘水鸭、浮萍之笔调,则有南宋人之细巧风韵,应属南宋画院典雅富丽之风。

  本幅旧传冯大有(12世纪)之作,其精确年代待考。冯氏自号怡斋,寓居吴门,专画莲荷,精巧入格。根据《图绘宝鉴》,大有为“文简公之族孙”。文简公即冯京(公元1021-1094年),江夏(武昌)人,冯大有既是族孙,其活动年代可能已入南宋,与本幅之绘制年代接近。户田祯佑先生认为本幅绘莲塘水禽,并有蝴蝶,与江南地区多莲塘水禽绘画,以及毘陵人士妙工草虫的传统有关(注4),其意见亦列此供参考。

(林柏亭)

注1:参见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收录于《画史丛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74),第一册,页 206。

注2:参见《宣和画谱》卷十六,收录于《画史丛书》,第一册,页562。

注3:参见宋邓椿,《画继》卷六,收录于《画史丛书》,第一册,页323。

注4:户田祯佑,〈花鸟画江南的〉,《中国花鸟画日本─花鸟画之世界》(东京:学习研究社,1983),页113 。

转载于台弯国立故宫博物院
“国立故宫博物院 著作权所有 Copyright @ National Palace Museum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 国立台湾博物馆举办“捷克城堡与堡邸特展”(Czech Castles & Chateaux),展期自6月13日起至11月30日止。欧洲中世纪城堡台湾巡礼,有近百件捷克珍贵文物精彩亮相。
  • 美国风景画家阿尔伯特‧比尔施塔特(Albert Bierstadt,1830—1902年)成了沟通东西两岸的一座桥梁。他凭借对这片土地的原始之美、希望与力量的深刻感知,捕捉到了美国西部的精神,为那些永远不会亲自冒险西行的观众开启了一扇窗,让他们得以一窥落基山脉的雄伟壮丽。
  • 富维耶圣母大教堂(Notre-Dame de Fourvière)与巴黎圣心大教堂(Sacré-Coeur)一样,都是为了遏止社会主义公社的发展而建造,标志着回归宗教与传统。
  • 菲利普期望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能成为精神生活和学习中心,以培养智慧、文化和修养等领域为宗旨。埃斯科里亚尔修道院涵盖了修道院、修女院、大教堂、图书馆、学校和医院,还有西班牙王宫,是一个庞大的建筑群。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