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褪色 福尔摩沙殷鉴

人气 2
标签:

【大纪元7月2日讯】自由时报记者苏永耀7月2日特稿/港人藉由“七月一日”这个具有政治象征的日子,并在中国新任总理温家宝访问期间,出现达数十万人的大游行,反对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紧缩政治自由,堪称是对香港特区政府表达不信任的具体动作;港人的心声,说明香港正渐趋政治与经济倒退,已不复昔日风采。

  在SARS尚未蔓延时,依据港府破产管理署今年初所公布的数字,去年全年个人声请破产个案达到二万六千九百多宗,比前年上升一倍;法庭颁出的破产令达到二万五千三百多宗,比前年增加一点七倍,两者都创下新高;而SARS的出现,更让今年香港雪上加霜。

  香港已陷入结构性的政经失调,这里头除牵涉港府因应措施的判断外,也正反映中国提出所谓“一国两制”的内在矛盾与不可行。

  从民主国家原理来说,一国要维持两种以上、或是更多元的政经制度,应建立在直接民权的基础,才有可能达成。可是,中国的政治体制不仅属于中央集权,还属于高度的共党威权,所谓的“两制”只是北京领导人对香港的“施舍”,而非其“固有权利”;如此分歧,邓小平保证的“五十年不变”,根本就是空话一场。

  由于结构性的不可能,香港特区政府纵使要想维持“独立自主”,在现实上便已困难重重,然而,这六年港府更是反其道而行,未能维持“两制”,而屡屡朝“一国”倾斜。

  香港行政长官董建华在今年的施政报告便指出,今后将会继续加强利用中国的经济腹地,推动香港经济发展,港府并持续以具体措施,加速中港一体化。但其结果,只是让香港的制造业、人才不断移往内地寻找机会。

  相关评估指出,香港制造业自中国改革开放后即逐渐外移,但因九○年代中期以来,广东相关的软硬体设施渐趋完整,使得香港制造业开始整厂迁移;原经香港转口货物,也渐转向由深圳等地直接贸易。

  而银行、航空、会计等服务业也渐将后勤作业迁移至深圳、广州等地,减少了香港本地的就业机会,如果中港一体化是正确的策略,那为何已实验六年的结果,却是让香港更形萧条,显然,港府的做法是加速香港利基的流失。

  从矢言“背靠中国”,到如今的“面向中国”,港府与中国甫完成签署“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协议,中方同意香港部分产品得以免关税进入内地销售,看似一剂强心针,但香港媒体普遍认为,这并非使经济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

  台湾中研院院士、并担任政院政务委员协助经济决策的胡胜正,便认为中港这项协议是“口惠却实不至”。

  他认为,香港的制造业,能够移至中国内地的,便都已经移入,所以,产品的零关税对香港帮助有限。相反的,目前香港经济主体的银行与证券业,从协议内容看不出中国有太多的让步或承诺,所以,中港签订协议,只是为了提高港人对经济复苏的信心。中港不仅经济一体化,就连政治体制,香港也正被中国逐渐同化。

  这次港人以罕见大游行反对“国家安全条例草案”,订定有关颠覆、叛国、煽动的具体惩处内容,便普遍被认为这是代表中港政治体制趋同的具体指标。

  其中有部分条文如分裂国家罪与颠覆罪,甚至已超越香港一般法律的规范范围,但香港自并入中国后,社会并未出现严重的政治动荡,大规模的六四静坐、法轮功抗议等政治活动也在一般民主与自由的法度内;港府急于立法强化政治控制,当然令人质疑。

  况且,香港真正的困局不在于政治失序,而是整个香港经济在内陆中国的磁吸效应下持续萧条,其发展已连续几年在亚洲四小龙中敬陪末座,港人对港府治理无能渐生不安与不满,但港府强化政治控制,实未切中港人期望。

  著有“中华联邦”的日本趋势专家大前研一,虽然鼓吹华人经济圈,但也承认中国在香港实施的“一国两制”并未成功,他曾说香港毫无自治权的结果,经济已日益衰退,北京纵有主观意愿,但其发展的轨迹,在主权大帽子下,香港完全仰赖中国的脐带,失去其自主性。

  香港的政经走势,正是对台湾最大的告诫。(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专栏】凌锋:东方之珠再闪强光﹐香港人又创历史
港六公屋户瞒报物业被定罪
港社福界调查:九成半社工认为政府修例不恰当
邹家成涉未经授权转寄投诉信 辩方质疑法例无禁止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