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君王的故事:后苑观麦

李剑
font print 人气: 16
【字号】    
   标签: tags:

宋代史书上记载:仁宗留意农事,宫中后苑里有空地,都使人种麦,又于其地建一小殿,名叫宝岐殿。麦一茎双穗谓之岐,此丰年之祥,最宜宝重,故以为殿名。每年麦熟时,仁宗亲自临幸后苑,坐宝岐殿看人割麦,对随驾的辅臣说道:“宫殿前似当栽植花卉,以供赏玩,今朕造此殿,独不种花卉,但年年种麦,此是何故?盖以我深居九重,无由知稼穑之艰难,所以种麦于此,要看他耕种耘锄,庶几农家之苦,时时在我目中也。”

大抵四民中,惟农最苦,春耕夏耘,早作暮息,四体焦枯,终岁勤动,还有不得一饱食者。古人有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可谓格言矣。

古之贤君如此,所以极其悯念民力为赈恤,而民卒受其福。后世人主生长富贵,不知稼穑为何物,荒淫行乐,惟恐不暇,而何暇恤农也。仁宗以天子之尊,亲临农民之事,知拳拳于稼穑如此,则其恭俭仁恕,卓越近代,不亦宜乎!

(选自明代张居正编撰之《帝鉴图说》)
【正见网2005年10月18日】(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夫以君之于臣,有能听其言,行其道,而不能致敬尽礼者,则失之薄;亦有待之厚,礼之隆,而不能谏行听言者,则失之虚。又有赏赐及于匪人,而无益于黎元国家者,则失之滥。而人不以为重矣。
  • 昔日琼瑶笔下的小女人长大了,摇身一变,变成努尔哈赤最爱的女人。陈德容(Vivian)在亚视新剧《一代君王清太祖》里饰演一名刚烈女子,两小无猜的情怀不再,感情掺入太多爱恨情仇。她说,人每个阶段需要不同的经验,现在的她,该演些更难的角色,令演技更上一层楼。
  • 长孙皇后贤德,知道魏徵是个忠臣,乃退去,穿了朝贺的袍服,来对太宗说:“妾闻古云,上有明哲之君,则下有耿直之臣,今魏徵之直言不阿,由陛下之圣明,能优容之故也,君明臣直,乃千载难逢,国家盛事,妾敢不称贺。”太宗闻皇后之言,其心乃悦。
  • 宋孝武帝刘骏性好奢侈,嫌他祖父的宫室卑小,乃从新大修造一番,墙壁门柱上都披着锦绣。宋高祖生前住的地方,叫做阴室,后来用以藏高祖的御服。他要把这阴室拆了,改造成玉烛殿。
  • 使市贩之辈,冒滥冠裳,贤才之人,弃之不用。上坏朝廷名器之公,下遗百姓剥削之害,未及五年,大盗四起,宗庙社稷且不可保,西园私藏,果安在哉?此正《大学》所谓:一人贪戾,一国作乱者也。
  • 文帝每出视朝,但有郎、从等官上书陈言者,虽正遇行路之时,亦必驻了辇,听受其言。纵使所言没有道理,不可用,但置之不行而已,亦不加谴责;如其言有益于生民,有补于治道,则必急加采择并实施,又每每称道其所言之善。
  • 唐史上记:唐太宗登上帝位不久,便在弘文殿内,聚集经、史、子、集四部书,有二十余万卷。又于殿旁开设一馆,就叫做弘文馆,精选天下文学之士虞世南、姚思廉、欧阳询、蔡允恭、萧德言等,各以原官兼任弘文馆学士,处于馆中,按日轮流值夜班。每日朝廷议事之余,即令众人入弘文馆,与他讲论那书中的言语、古人的行事,或商量那时的政事该如何处理,常至夜半才罢。
  • 周史上记:周宣王的后姜氏,贤而有德。宣王有时睡得太早,起得太迟,姜后恐他误了政事,要劝谏他,乃先自贬损,脱去头上的簪环,待罪于宫中的长街上,使其保姆传言于王,说道:“我无德,不能以礼事王,致使王耽于女色,溺于安逸,失早朝之礼,这是我的罪过,请王加我以罪。”王因此感悟说:“这是我自家怠惰,有此过失,非夫人之罪也(古时称后妃都叫做夫人)。”
  • 文帝时,有人进一匹马,一日能行千里。文帝说道:“天子行幸,仪仗隆重,前有鸾旗引导开路,后有车马随行护卫。天子巡守,一天不过走五十里而己。遇有军事行动率师征讨,一天只走三十里。我骑着这千里马,独自跑得那么快,往哪里去呢?”
  • 夫武王是个圣君,能屈尊老臣受戒,作为铭词,传之后世。周代历年八百,享国最为长久,非以其能守此道也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