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洒“负”一代 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

标签:

【大纪元11月18日讯】中国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已成为趋势。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高品质物品,甚至为了昂贵的体验式消费,“潇洒地”成为“负(债)一代”。这样的非理性的消费观念令学者忧心不已。

据新华网报导,在中国年轻人喜爱奢侈品现象的背后,有值得深思的东西,调查发现,奢侈品消费群体年轻化,是许多奢侈品研究机构和品牌奢侈品销售单位对中国市场的一个共同感受。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对世界名牌如数家珍,知道该用哪些名牌来点缀自己,喜欢个性化十足的时尚元素,让人感觉“酷酷的”。

Radha Chadha女士担任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的常务董事,正在编写一本关于亚洲奢侈品市场的新书。她引述一项在北京、上海两地进行的调查指出,“酷一族”的,年龄在25岁上下,耐吉、法拉利、新力、苹果、宝马等,都被“酷一族”认作是自己所需要的国际名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还不具备相应的经济实力,但“酷一族”已经开始用其中的一些名牌来点缀自己。

令中国品牌战略协会秘书长杨清山感到惊讶的是,虽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三,并且还在迅速增长中,事实上“真正的富人”数量并不多,而暴发的年轻一代却成为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据今年五月对江、浙、沪网民进行的一项关于奢侈品消费调查的结果显示,68.8%的受访者愿意自掏腰包购买奢侈品,56.7%的受访者曾有过为购买奢侈品而特地积蓄的经历。调查还显示,对奢侈品最感兴趣的是年轻人。不少年轻人为购买奢侈品而不惜透支消费、寅食卯粮,为了昂贵的体验式消费,“潇洒地”成为“负(债)一代”。

在上海一些高档百货店的精品专卖店处处可看到,年轻人特别是一些打扮入时的白领,是这些名品店最经常的光顾者。

上海某广告公司的一名总监最近成为公司的话题,因为月薪超过两万元人民币的他正在进行一项非正常的“减肥计划”,每天午餐只吃咖啡和水果,而省吃俭用的原因是要购买一个三万多元的名牌皮包。

这名总监的故事也反映出中国年轻的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主流情况:他们的消费欲比实际支付能力多少要高一些,但靠“勒紧裤带”总能“心想事成”。

研究人士指出,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因此,务必形成一种“绿色奢侈品消费”的理念。

中国大陆社会学者也忧心的说,奢侈品在中国可能被曲解为没有精神的极品物质,这种有偏差的大众意识倾向很容易影响年轻人。@(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8小时工作制成上班族奢侈品
中国奢侈族比欧美小5岁
国际奢侈品敲开中国大门
现代中国“月光族”超前消费负债超欧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