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传统的日本 佛教信仰深置民心

心灵的故乡专题报导

人气 1
标签:

【大纪元4月23日报导】(中央社记者谢震南东京特稿)自然崇拜和宗教信仰膜拜,和人类的历史一般悠久。尽管有人形容宗教为鸦片,也有人斥之为迷信,但不容否认的是,跨越国界和种族藩篱的宗教,既是人类心灵的原乡、最后的归宿,更是现世苦闷的精神救赎。

以神道信仰和皇权思想立国的日本,传统和新兴宗教的色彩既缤纷又迷离。

日本社会处处可见宗教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的影子。除了“极乐”、“地狱”常被日本人用来剖白心境,“有顶天”(乐歪了)、“韦驮天”(飞毛腿)、“般若汤”(禅僧隐语─酒)、“老婆心”(过度关切)、“不退转”(誓死不渝)、“银舍利”(寿司店对白米的美称)等佛教名相(专业用语),也早已成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最足以说明日本人对宗教的包容力。许多人终其一生,至少和三种传统宗教沾上边。大致说来,从出生到结婚、老死,日本人习惯接受神道仪式、教会福证和佛教告别法事。

再以内涵丰富多元的佛教为例,不但早已不再被日本人视为非本土的外来宗教,反而密切深契融进大和民族的文学语汇、艺术文化、风土民俗和人情世故之中。

其中,尤以临济、曹洞、黄檗等禅宗各大宗派的蔚为风行最足以代表。

事实上,不但沿袭自中国禅门的东洋禅风在欧美盛行不衰,日本社会的各阶层也对逗机活泼的禅修行体验倾慕不已。各大宗派的总本山和各地“下寺”(分寺、别院),也总会不定期举办点茶品茗、打禅研修等相关活动。

日本“内阁府”曾在二○○四年底进行一项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的受访者一致认为,最足以代表日本形象的居然是神社佛阁。这种观点大异于一般海外人士对日本的传统印象,诸如富士山、和服、樱花等。

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包括小、中、高校的修学旅行在内,日本人最自傲者,莫过于以京都、奈良地区为主,或为国宝史迹或为重要文化财的佛道建筑或庭园。其中,甚至不乏登录为世界文化遗产者。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无论观枫或赏樱,随着四季写意风情的丰富变化,保有中国唐宋遗风,极易诱发游观者思古幽情的日本佛道建筑或神社,没有台湾各地寺庙常见的鼎盛香火或大红大紫,有的只是庄严气派的样式外观、巧手慧心的“枯山水”布局、静谧的氛围和斑驳沧桑的岁月刻痕。

至于寺院道场的人文活动方面,大乘佛教菩萨修学法门“五明”(内明、因明、声明、医方明、工巧明)之一的“声明”,或是“护摩供养”(密教焚木修行)、“泷行”(瀑布洗礼修行)、“千日回峰行”(巡绕峰头修行),至今仍维持一贯的传统风貌。

成为东洋音乐源流的佛教礼赞仪式─“声明”,最早传入日本,是在平安朝时代由真言密教、天台宗开山祖师空海、最澄及弟子圆仁引进,随后定型形成真言声明和天台声明两大系统。

虽受到明治维新全盘西化、毁佛灭释的冲击,但佛教传进日本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至今仍静静地渗透在重视传统的日本社会各个角落,持续发挥安定人心的力量。

相关新闻
上座部佛教与傣族广大地区
组图:宗教界326齐声抗议中共对信仰的迫害
六大宗教首次齐访广州
台湾佛教界携手同心各自动员救援印尼震灾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