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经济观察报》辞职主编许知远

人气 20

【大纪元8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辛菲采访报导)近日,素以深度评论闻名的北京《经济观察报》部分记者编辑集体辞职,辞职人员包括许知远、于威、史彦、邵颖波、黄继新、张帆等,多数是评论部成员。其中,许知远是《经济观察报》的主编及主笔。

许知远,1976年生,是中国新闻界年轻一代的评论家,北京大学计算机系微电子专业毕业,曾任《PC Life》执行主编、中国先生网主编、e龙网内容总监,已出版随笔集《那些忧伤的年轻人》,《纳斯达克的一代》,《今日与明日》。

许知远辞职前在他的博客专栏中发表了一篇题为“Let’s try something new”的文章,其中写道﹕

“……我没兴趣说现在的报社到底怎么样了,可能它一直就有如此基因,或者是中国的几乎所有组织都会犯类似的错误,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对我个人而言,这是不错的四年。我想对我一起来工作的朋友来说,也应该是吧。如果我们的情绪与理想这么轻易就被愚蠢与庸俗的人败坏,那么说明我们的理想禁不起考验。……

尽管有时候我会下意识地对这张报纸的前途持悲观态度,因为除非它的领导人能够意识到维系一个媒体机构的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而非那种简单的看得见的东西,否则它不可避免的会夭折,当然我相信,他们很难意识到,你知道的,每个人都有盲点,这不能苛求。不过,我多少要表明一下立场,我离开的主要原因是,是因为这个机构的正义感的彻底消失,尽管它对我没有直接影响,但我想在一些时候,总是要捍卫一点基本的立场吧。……

我讨厌现在的经济观察报,也是因为它搞得像是党派斗争,那么多政治正确,那么多不透明性──我们成功是因为我们方式简单,而不是复杂。 ……”

大纪元记者辛菲北京时间8月18日夜采访了许知远先生。下面是采访实录﹕

  记者﹕请问是许知远先生吗﹖
  许知远﹕是的,是我。

  记者﹕您好,许先生。我是美国大纪元记者辛菲。
  许知远﹕您好。

  记者﹕我们看到您和其他《经济观察报》的同事们集体辞职的消息,不知您是否方便就这件事谈谈呢﹖
许知远﹕其实也没有什么特别可谈的,都是正常的人事变化,也没什么特别的。

  记者﹕这么多人集体辞职,不知有什么原因呢﹖
  许知远﹕也没什么。只不过就是这些人关系比较好,想法比较一致,也没什么特别的东西。

  记者﹕作为您个人来说,您已经在经济观察报做了好几年,想必也是您的兴趣与专长所在,那您辞职有什么原因吗﹖
  许知远﹕因为这件事情我厌倦了,待了4年,想换个轨道而已。

  记者﹕网友和读者对您都很关心。
  许知远﹕其实原因在我的BLOG(博客专栏)里也写了,主要是这个机构的正义感的消失。在所有的组织里都会有分歧,所以我就离开了。可能我用的方式是中国人不太习惯的方式吧。也不是攻击谁,就是我有什么想法,我把它表达出来就好了。

  记者﹕您说的分歧是否是指与高层理念不同呢﹖导致你们辞职﹖
  许知远﹕肯定有啊,这肯定有啊。对他们的理念不认同而已嘛。哪个地方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记者﹕你们辞职后,有没有受到上面的什么压力呢﹖
  许知远﹕没有。本来也不该有什么呀。商业上的变动,就像一个人要离开公司一样,这还能有什么压力呢﹖

  记者﹕近日,《中国青年报》著名“冰点”专版主编李大同发表万言书,公开批评共青团中央压制该报;另一专版“青年话题”主编李方8月11日递交辞呈。好像中国媒体界正在形成这么一个大的气候。
  许知远﹕他们的情况我不太了解,所以我没法评论,没法说什么。

  记者﹕这么一大群主要的记者编辑集体辞职,您觉得《经济观察报》会受到什么影响吗﹖
  许知远﹕那您得问总编辑或者发行人,我不知道会有什么影响。其实可能使报纸变得更有名了。(笑)

  记者﹕网友和读者们对你们的辞职有什么反馈吗﹖
  许知远﹕反馈肯定有。但这个跟我的生活没关系呀。

  记者﹕按自己的意愿行事。
  许知远﹕是啊,我不需要按照别人的想法来生活呀。

  记者﹕您以前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后来研究经济,有什么转变过程吗﹖
  许知远﹕就是好玩嘛。可能是计算机学的不好吧。(笑)

  记者﹕那您对中国经济现状有什么看法呢﹖
  许知远﹕没什么可说的。有很多人对中国经济的看法都有偏颇,主要是因为不太了解。

  记者﹕据亚洲周刊报导,在目前中国的媒体环境中,深度评论面临很多政策限制,因此你们报社高层决定转变办报思路。是这样的吗﹖
  许知远﹕没有吧,他们一直没什么思路吧。(笑)

  记者﹕这次有多少人辞职呢﹖
  许知远﹕大概7、8个人吧。

  记者﹕你们是一起辞职的吗﹖
  许知远﹕先后吧。

  记者﹕他们辞职是否受到您的影响呢﹖
  许知远﹕谈不上吧,可能我们这些人平时比较谈得来吧。

  记者﹕那你们现在是否有共同的打算呢﹖
  许知远﹕我们可能要做一本杂志,还会办书店。

  记者﹕那还是作媒体工作﹖
  许知远﹕别的不会干呀(笑) 。我希望在中国,至少一个人想什么,可以比较直接的表达出来,不用特别顾忌别人,你只要不伤人就好了嘛。而且我觉得,好多人对我们的猜测可能是因为中国年轻人太迷恋于这个机构了,觉得一个人离开这个机构会怎么怎么样,会有很多麻烦,其实没什么关系,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能中国的个人主义还是太欠缺了吧。

  记者﹕您是主编,也是主笔,您觉得您的辞职,是否会对《经济观察报》造成什么影响呢﹖
  许知远﹕那要他们说,我不好说有什么影响,要留在报社的人说,我只是自己的选择而已。我觉得,我只能为自己负责。每个人只能为自己负责吧。而且我和这个报纸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两句话也说不清楚。

  记者﹕大纪元是海外独立于任何政府、组织的自由媒体,能够客观真实地反应事实真相,倡导自由民主、正义良知的理念。而中国大陆的媒体却不是如此,是受政府操控,是政府的喉舌,大家都这么说,结合《经济观察报》,您怎么看呢﹖
  许知远﹕您别引诱我回答这个问题 (笑)。这个问题,你们每个人都知道的,没必要我回答吧。

  记者﹕那下一步您要办杂志、书店,会按照自己独立的想法办吗﹖作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许知远﹕尽量吧。每个人只能尽量的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啦。只能尽量去实现,只要不过分违抗自己内心的原则。当一个人想自由的话,那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自由的。

  记者﹕您这几年在《经济观察报》的工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吗﹖想跟读者分享﹖
  许知远﹕也没什么特别的。我觉得,中国是一个挺有生命力的国家,你可以感到这种生命力,这可能是我一个比较大的体验。

  记者﹕您对未来有信心吗﹖
  许知远﹕当然有了,没有信心,怎么活着呀﹖(笑) 对吧﹖当然有信心啦。

  记者﹕您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许知远﹕就是希望大家不要乱猜测了。因为我觉得这个事情很简单,就是我们的自由选择,说多了,反倒令事情更复杂。

  记者﹕那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多保重。
  许知远﹕谢谢你。(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许知远 : 沦为商品的大学
经济观察报集体辞职的主要编辑记者离别文章
中青报蕴风暴 挑战中共舆论控制
岳山:退党日 揭中共如何“附体”生存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