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复兴.角板山公园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11
标签:

桃园县复兴乡以角板山公园而闻名。复兴,为北横公路的大站,也是乡治的所在。复兴,旧名“角板山”,相传是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台湾巡抚刘铭传开山抚番至此,见山峰突起如角,河阶面平坦如板,所以命名为“角板山”。

角板山,泰雅族人称为Pyasan(比亚山),是指“物品交易的场所”。我查清代台湾文献,却没有找到“角板山”的地名,当时的文献称这里为“夹板山”。“夹板”与“角板”的意义不同。“夹板”有“包夹、紧压”的意味。当时清军在夹板山的山顶设有营垒驻兵。

另有一说法则认为,“角板”之名起源于日据时代。日本人征服当地泰雅族人后,将地名改为“脚板山”,意指“脚踏之板”,颇有征服轻蔑之意。事实如何,已无法得知。

台湾光复时,复兴乡的行政区域名称为“桃园县角板乡”,民国四十三年(1954年)时,才被更名为“复兴乡”。“角板”变为“复兴”,又被赋予一种新的时代意义。



角板山台地,位于大汉溪上游。这里的河流弯曲处,形成河阶台地。台地层层,被山峦包围,层峦叠嶂,景色秀丽。先总统蒋介石以其地似故乡浙江省奉化县的溪口镇,而将角板山山下的河阶台地命名为“溪口台地”,因为深爱此地此景,所以在角板山建立了两处行馆。


两处行馆的其中一间位于“角板山公园”内,后来在民国八十几年间(1990年代)因失火而焚毁,原址改建为救国团复兴山庄。我这次来已不见行馆旧貌,但复兴山庄前的两棵老树则相连如拱,景色如昔。

蒋介石的另一间行馆则维持旧貌,后来交由桃园县政府接手管理,规划为“角板山宾馆风景区”,民国九十二年(2003年)开放给民众参观。园内并放置了十二位国内外知名艺术家所设计的十二件雕塑作品,供游客游览观赏。“

角板山宾馆风景区”园内林木扶疏,遍植梅花,又有步道凉亭,池塘曲径,而成为角板山新兴的景点。

我已有十多年没来过角板山。我除了对角板山公园、溪口台地仍有印象之外,其余的印象模糊而已。现在的角板山,街道更为热闹,街道两旁的商家门口多贩售水蜜桃及香菇等经济农作物,餐饮店亦不少。我从角板山公园开始我今天的角板山之旅。



角板山公园并不大,以现在的眼光及标准来看,成为名胜观光区的条件稍为不足。因为是老公园,园内老树巨木成荫,倒是显得幽雅怡人,今天游客不多,园内气氛显得静谧。公园的一角,伫立着一座蒋介石的铜像,孤独地朝向溪口台地。

铜像的正面镶着一块大理石,刻着“永怀领袖”四个字,大理色的白色纹理透出大半的红褐锈色,铜像基座两侧大理石则刻写着蒋介石留给子民的四大遗愿。我从少年到青年,到军中,都熟悉这四句口号。而随着年纪增长,生命的纵深渐渐足够,我四十岁过后,也渐能体会蒋介石晚年的心情。

从成功到失败的心情落差,以及那种在逆境中等待复兴的心情,其实并不容易挨。蒋介石的晚年,虽然偏安于台湾,但国际上的政治挫折,却一波接一波,冲击他的暮年心情。

他当时提出的口号-“庄敬自强,处变不惊”,标语弥漫全台。我那时还在念小学,年纪小,还无法理解国家社会面对变局的惊慌与徬徨。转眼间,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往事。“复兴”的地名依旧在,而世事已几经沧桑。

我走至栏杆处,凭栏俯瞰溪口台地。大汉溪溪谷之上,台地三、四层,山峦亦前后层层,这里是角板山公园展望最佳之处。

不同的年代,领袖将军、骚人墨客,或是升斗小民,都曾在此浏览溪口台地的美景,而览景之情各不同,或为征服者的意气风发,或为失败者的扼腕叹息;或有家国故园的思苦忧愁,或者只是单纯游览的心闲情悦而已。



我远眺大汉溪对岸自近而远的起伏山峦,不知哪一座是枕头山?枕头山,又名“角板山”,高631公尺,是附近的战略要地,居高临下,可监控角板山台地的一动一静,为昔日兵家必争之地,今天则是个不被知晓的山头。我站在此地,却无法认出它的位置。

溪口台地之下的大汉溪,河面静止如湖,一大半湖面被浮木所占据,应是近日海棠台风的杰作。浮木之上,有一吊桥衔接大汉溪两岸,为“溪口吊桥”。角板山公园与溪口吊桥之间的落差颇大,至少在一、两百公尺之间。我以前从未下去过溪口吊桥,这次来,决定下去看看。


公园旁有一条石阶步道可通溪口吊桥。一路而下,几乎都是石阶路,约十五分钟,抵达溪口吊桥。吊桥横越溪谷,桥板宽不及一公尺,仅容两人擦身而过而已,桥长则可观,是我走过最长的吊桥。

我边走边数步伐,约二百七十步,推测桥的长度约一百六十公尺。吊桥至对岸,有一码头,可乘船往阿姆坪或石门大坝,码头未营业,冷冷清清,店家门前的黑狗也懒得吠人。我回到吊桥上,在吊桥中间,俯瞰溪谷,浮木飘满水面。桥长,走时桥身晃荡。

回程,挥汗力爬,约二十分钟,回到角板山公园。在公园稍休息,接着前往“角板山宾馆风景区”参观。园内占地约六公顷,颇为幽雅怡静,可惜我来的不是时候。角板山宾馆正在维修中,因此无法进入宾馆内参观。

宾馆内的地下室有一“神秘避难隧道”,长80公尺、宽4公尺、高3公尺,当年做为蒋介石紧急避难之用。隧道开放参观后,隧道墙壁彩绘了泰雅风味的图腾,成为吸引游客的景点之一。

另外,夏日到访,也非最佳季节。宾馆园内遍植梅花,这里是北台湾最佳赏梅地点。若是冬日,可欣赏寒梅着花的丽景,现在只见一片青翠树林而已。



公园内景色最佳之处为“思亲亭”,位于宾馆风景区之南隅,可以俯瞰溪口台地。民国六十四年(1975年)蒋介石逝世时,蒋经国居丧期间,经常由慈湖至此地驻足停留,曾发表“梅台思亲”之文,因此将此亭命名为“思亲亭”。



园内多了十二件来自各国的雕塑品,使园内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我对艺术的品味有限,看热闹的性质多于鉴赏的目的,但也看得津津有味。

整体而言,“角板山宾馆风景区”占地较广,大于角板山公园,内涵较多元而丰富,有蒋介石的行馆、神秘地下通道,有艺术雕刻作品,也有梅、柏、松等林荫绿树点缀园内,是一处值得一游的景点。


我是从“角板山宾馆风景区”的后门入口进入园内参观,最后才走到正门的入口。正门入口旁有一间日式建筑物,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屋舍门前有棵老茄苳树,屋舍门窗及外墙都已残破不堪,仿佛随时就要倒塌似的,透露着几许沧桑与寂寥。



我走近屋前端详,却无任何的解说资料,不知这建物的目的及用途为何?我在“角板山宾馆风景区”的导览图上,发现这建物的区域被标示为“石管局用地”。这间房子,或许正等着被拆除。这是我在角板山唯一看见的日式房子,是日本人在角板山的最后记忆吧!

下次来时,或许房子已经消失。我按下快门时,这么想着。

旅记日期:2005.08.02 (旅游日期:2005.07.27)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 http://www.tonyhuang.idv.tw/
@


相关新闻
台湾礁溪.月眉坑瀑布
澳洲可能爆发大型流感 各省正严阵以待
台湾礁溪.跑马古道
台湾汐止.茄苳古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