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脚漫步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2
标签:

我一天之内连访菁桐、平溪两地,离开平溪时,约下午四点十五分,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意犹未尽,于是想再多逛一站。平溪的下一站是岭脚。岭脚距平溪只有一公里而已。


岭脚只是平溪线的一个小站而已。我坐过几次平溪线,但从来没有在岭脚站下车,我对岭脚的印象只有两个景点,一是岭脚瀑布,一是“滴水观音”。

原本没抱着什么特别的期待,没想到今天旅程收获最丰硕之地竟是在这临别秋波的岭脚小站。旅行时意外的迷人邂逅往往如此而扣人心弦。这种心情,就像是在民国五十年代念小学时,在路上意外捡到一块钱铜板,可以让人兴奋一整天。

从平溪走106公路前往岭脚、十分的方向,不过几分钟路程,就看到公路左侧有岔路往岭脚车站的标志,于是弯进了这条我没走过的乡间道路,不一会儿就来到岭脚社区。车站及岭脚老街在基隆河对岸,我开车过水泥桥,过桥右侧的岭脚社区活动中心前有停车处。

下了车,我来到桥边,想寻找岭脚瀑布的芳踪。刚到桥边,就看到水泥桥旁侧下方有一座古桥。古桥横跨基隆河,桥下有湛蓝的深潭流水及壶穴地形,古桥则石栏杆半颓,桥面有青青苔藓,桥身沧桑而古朴。这座日据时期的古桥,至少已有七、八十年以上的历史。

看到这座古桥,不禁让我联想起九份山尖古道往金瓜石途中的水圳仔桥。虽然两桥的功能不同,但同为日据时代遗留下来的古桥,两相比较,岭脚古桥的规模、气势、沧桑度都远超过水圳仔桥。

金瓜石的水圳仔桥被山界前辈林宗圣先生列为金瓜石黄金十大传奇之一,称之为“黄金桥”,然而平溪线岭脚车站旁的古桥却默默无闻。这是旅人们的疏忽,还是平溪乡公所未善尽告知责任?



我散步来到岭脚车站。车站有些热闹,几位老年人提着东西,站在月台边聊天边等火车,我猜想火车应该是快来了。果然没错,不久就听到火车轰轰声自远而近。火车过后,岭脚车站又恢复了空荡与寂静。

车站旁有两家传统的柑仔店(杂货店),其中一家门口挂着烟酒公卖局零售商的标志招牌。这种招牌已经很少见,若店家将它保留起来,我猜以后会成为古董,应该会有一些“四、五年级生”想搜藏这种东西。

柑仔店前的街道,就是狭窄的岭脚老街了。街道两旁都是住家,没有看见任何饮食店。这透露出岭脚的冷清,来此地的游客极少,因此不足以支撑一家小吃店的生存。这倒不令人意外。

平溪线的班次有限,持平溪线周游券的游客必须考虑火车班次衔接,班次间隔过长,往往会使旅客只选择较大的车站景点,例如菁桐、平溪或十分,因此小站小景点往往被游客所忽略。但整体的游客量若无法增加,台铁自是不愿增加班次来增加铁路营运的成本。这似乎是两难的问题。

我沿着老街漫步走,看见了滴水观音的标志,于是朝着标志向前走,屋舍渐渐减少。前方有一座水泥桥,桥头旁有一棵大树,树旁有一古老的土地公庙“福兴宫”,石砌的旧庙朴拙有味。

土地公面对着溪水,桥对面不远处有一间“天宁寺”,是新盖的寺庙。前方的路渐渐上坡,道路笔直而不见尽头,我看不到滴水观音庙的踪迹。看看表,已四点三十分,于是决定折返。我可以不看滴水观音,但不愿错过了岭脚瀑布。



大约五分钟就回到了岭脚车站。我往岭脚社区活动中心的方向走,这时看见附近昔日吊桥的遗迹,一H型的建筑。吊桥已废弃多时, H型吊桥头旁盖了一间民宅,无法靠近拍摄。我在附近张望时,民宅出来一位妇女问我:“你在找岭脚瀑布吗?”她比着手说:“沿着铁轨往前走约两分钟就可以看到了。”谢过之后,我走往岭脚瀑布。

果然没多远,就看到往岭脚瀑布的入口大门。大门上还有“岭脚石窟大瀑布”游乐区的字样,但这个风景区已废弃,只留了一道小门供游客自由进出。踏着石阶步道蜿蜒而下,约一、两分钟,就来到溪畔。

气势雄壮的岭脚瀑布就呈现于眼前。岭脚瀑布为平溪乡第二大瀑布,仅次于十分瀑布,都是帘幕型瀑布。基隆河流至此地,河谷呈九十度陷落,瀑布相当宽阔,如帘幕般倾泻而下,站在二、三十公尺外,都能感受飞瀑水丝随风袭来的清凉快意。

瀑布区不见游客,只有一对情侣在此拍照而已。将心比心,于是我拍完照后匆匆离去,把瀑布留给这对情侣,爬回到平溪线铁路上,在远处拍摄岭脚瀑布。不过他们似乎辜负了我的好意,我上来没多久,他们也跟着上来了。

我走回岭脚车站,看见车站左后方有红砖旧墙,似乎是一间古厝。于是决定绕过去瞧瞧。从车站后方的小巷绕过去,没多走就看到废弃的高架台车的桥墩遗迹。附近已变为社区公园,有凉亭、篮球场等设施。红砖旧墙为一户人家的后墙,但前门有铁门阻挡,我来到这里反而看不见里头的房子模样。



我沿着公园旁的小路继续向前走,前方出现一座土地公庙“福安宫”,是一座古朴的土地公庙,让人眼睛为之一亮。再往前走,前方不远处竟然出现一栋红砖古厝豪宅。

乍见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抖了一下眼睛,再看一次,没错!是一栋两层楼的红砖古厝,二楼还有延伸而出的阳台,砖造的阳台栏杆还有圆圈中孔雕饰,楼下大门则正面、侧面都有拱门造型。第一眼看见这栋古厝时,还会以为看见了淡水或打狗(高雄)英国领事馆的洋楼身影。

我急忙奔向前,来到古厝之前。这种规模的古厝豪宅,我不但在菁桐、平溪不曾见过,即使是九份,我也不曾见过这么典雅而完好的红砖古厝。古厝庭院外有一棵大树,树叶尽脱,伏石蕨爬满树枝头,为古厝添增几分幽意。

古厝门窗都维持良好,门楣贴有春联,显示这栋古厝仍然有人在维护,但门窗深锁,似乎无人定居于此。我向附近的住户打听这栋古厝。附近的住家说,这栋大户人家姓蔡,古厝主人的伯父曾当选过国大代表。他说这栋大厝好像是台湾光复后才兴建的,因为房舍漂亮,电影公司及电视台都来过这里出外景。

他告诉我说,蔡家是昔日岭脚地区矿场的经营者,前面这条经过“福安宫”的道路就是昔日的运煤台车,煤炭运抵车站附近的选洗煤场,然后再由平溪线将煤炭运送出去。矿坑在何处呢?这位居民说,矿坑在更上方处,但已经消失了。



后来我上网至经济部矿务局的煤矿旧坑道查询系统蒐寻,得知岭脚车站以北约1.5公里左右,有一“英隆煤矿”,是属于岭脚地区的煤矿。至于我走岭脚老街往滴水观音的那条道路,我查询的结果,地图上直接标示为“台车道”。

完工于大正十年(1921年)的平溪线是为采煤而建的铁路,每一个车站的设立,都是为了采煤的需要,岭脚的街道也是由昔日的台车道化身而成的。

参观完蔡家古厝,我走回到岭脚车站,我站在新建的水泥桥上再一次俯瞰岭脚古桥。感动之余,也有感慨。平溪乡以煤矿立乡,采煤没落之后,留下了极丰富的矿业文化遗产。煤矿虽然枯竭,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以平溪乡特有的铁路与矿业文化,足以发展观光,足以繁荣地方。

岭脚拥有如此沧桑古桥,如此典雅古厝,而平溪乡公所却未积极推荐给游客知道,是何道理?乡公所相关人员是否有渎职之嫌呢?

我心里虽然这么质疑,但也不免自我怀疑。我把“岭脚古桥”、“蔡家古厝”与“岭脚瀑布”视为“岭脚三宝”,会不会只是个人主观的误判而已。如果因此而轻易指责平溪乡公所,不但是无的放矢,恐怕也有侮辱公署的嫌疑。我还是暂且压抑这种想法,先私下打听民情舆论反应后再说。

旅游日期:2005.03.04

——本文转载自Tony的自然人文旅记http://www.tonyhuang.idv.tw/
@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台湾平溪.十分老街.十分瀑布
台湾大溪.大艽芎古道
台湾三民.基国派老教堂.蝙蝠洞
高雄:旗后炮台.天后宫.雄镇北门.打狗英国领事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