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横山.丰乡国小(大山背人文生态馆)

Tony (撰文、图、摄影)

人气 38
标签:

(~续前篇)
游完“茶亭古道”,我沿着“竹34”乡道继续前往“骑龙古道”。“竹34”乡道渐行渐深入山区,山路盘绕而上,山区的气氛愈浓,沿途不时可见油桐落花散落旁,形成的一道白雪残迹。公路沿线,绿树成荫,环境清幽。于是放慢车速,沿途浏览风光,因而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竹34”乡道。前往丰乡国小途中。


车行至“竹34”乡道约0.4公里处,在“大山背3号”民宅旁的溪谷,发现一座石拱糯米桥。这座糯米桥比“茶亭古道”上的糯米桥更有规模,为双拱糯米桥,双拱之间石墩则矗立于溪谷的巨石之上,桥墩与巨岩相结合,巧思令人称奇。双拱桥苔痕斑斑,沧桑古朴,原以为年代久远,却发现桥头刻着“民国四十一年”(1952年),是台湾光复后才兴建的糯米桥。桥则已经废弃,附近的住家则在桥上搭建了棚盖,将废桥利用为休憩及堆放杂物的场所。

续前行,不久,抵达“竹34”乡道终点(注1)。右转“竹35”乡道。不久,在“竹35”约4.5公里附近,看见右侧溪谷对面的山壁有一座小瀑布,高约一、两层楼,水量极丰沛。路旁竖立一块解说牌,于是停车,站在公路上欣赏瀑布。

丰乡瀑布(又名小瀑布),“竹35”乡道4.5公里附近。


瀑布为“丰乡瀑布”,又名“小瀑布”,是丰乡村著名的景点。瀑布虽小,但终年水量不竭,在夏日的夜晚,也可欣赏萤火虫。再前行约百来公尺,发现溪谷又有一座废弃的石拱糯米桥,也是建造于民国四十一年。这让人感到惊讶,大山背地区竟然随处可见古朴的石拱糯米桥。

丰乡国小


继续前行,遇岔路,右转过桥,公路盘绕愈高,不久就来到了丰乡国小。“骑龙古道”的登山口位于丰乡国小旁。这附近的公路旁的树干可看见“客家桐花祭”的绿色旗帜。丰乡国小的停车场停了不少车,有不少游客。学校的大门前,竖立着新的招牌,写着“大山背人文生态馆”、“大山景食养园区”,游客纷纷往校园方向走进去,我也跟着进去参观。

一进校门,便注意到校园左侧有一棵醒目的大树,树上挂着缤纷的纸灯笼,迎风招展。这是一棵百年老树。原来丰乡国小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小学。其前身是日据时代“横山公学校”(小学)的大山背分校。大正年间,当时大山背保的保正彭金玉先生,因村内弟子就学不便,于是联合南昌、丰田的保正,向上级争取在此设立分校。

“大山背分教场”(分校)设立于大正十二年(1923年),至昭和十八年(1943年)时,改制为“丰乡国民学校”。台湾光复后,成为“丰乡国小”。著名的漫画家刘兴钦就是毕业于这所小学。刘兴钦创作的“阿三哥与大婶婆”漫画人物,如今已成为横山乡内湾游憩区的形象代言人。

丰乡国小,其前身为“横山公学校大山背分教场”


丰乡国小的校区不大,只有一排简单的教室及操场空地而已,学校小巧玲珑。我在北台湾的山区也见过一些类似的小学分校,但大多已废校。地处偏僻的丰乡国小也经历过如此的命运。

由于人口外流,丰乡国小于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废校。后来,这所废弃的小学获得客委会青睐,斥资新台币 1700万元重新打造为“大山背人文生态馆”,今年(2006年)四月才正式开幕。校舍整修过后,奂然一新。

走进校门后,校舍的第一间的上下层楼设有餐饮服务,提供各式美味的咖啡及饮料。吧台的服务人员说,今天是星期二,原本是公休日,但因为有团体来参观,所以才特别开放。

校舍的前段提供餐饮服务,后段的平房校舍则改装为展览馆,有放映室及展览区。其中一间展出丰乡国小的旧照片,室内也陈列一块日据时代的古石碑,碑石记载捐款建校的芳名录,建碑的年代为昭和拾o年,字迹糊模不清,猜想可能是昭和十八年,已超过一甲子的岁月(注2)。黑白的旧照片,使人有岁月的怀想。照片中的丰乡国小校舍,如今依旧存在,即是今日的展览馆。校舍虽然经过整修,但仍保存着旧建筑的结构。

丰乡国小后山步道


校舍的后山辟有环山步道,步道不长,大约十分钟就可绕一圈,回到校园里。步道沿途经过一小片柳杉林,林中散步,可享受森林浴,而步道平缓好走,也适合情侣漫步其间。途中也有可供儿童游戏的设施,所以也适合带着孩子来此游玩。

绕回到校园时,最后一段石阶上洒布着油桐落花,颇有气氛。我注意到了石阶相当宽阔,也很古朴,与步道上的石阶明显不同,应是日据时代遗留下来的。后来查资料才得知,原来这石阶是神社的参道遗迹。

昭和十四年(1939年)时,校门口左侧建造了一座神社供人参拜,这旧石阶便是神社的遗迹。昭和十四年,正值中日战争期间,兴建神社应是当时“皇民化运动”热潮的一部分。六年之后,台湾便光复了,日本神社被拆毁,神殿没有留下任何遗迹。

丰乡国小也曾因时代的变迁而一度荒废,而最后的际遇却是幸运的。这固然是因为有客委会的经费加持,使沈寂的校园获得重生,再度活络,但这也是由于丰乡国小拥有丰富的自然人文资源,足以成为发展观光景点,天生丽质难自弃。四、五月时,这里有吸引人的油桐花季,有赏萤、赏蝶活动,而附近的“骑龙古道”,充满人文遗迹,也是值得一游的踏青路线。

凭栏眺望,一片绿意。


我后来走完“骑龙古道”,回到丰乡国小,在吧台点了一杯拿铁冰咖啡,坐在餐厅里,凝望窗外校园的景色。在僻远的山区里,走完一条古道,竟可以坐于冷气房里,品尝美味的咖啡,让人有微微幸福的感觉。这冰咖啡来的正好,可以舒缓我的古道热肠。
(~待续)

旅游日期:2006.05.09 

注1:应该说是“竹34”乡道的“起点”较为正确。“竹34”的公路里程是由这里从“零”起算。

注2:后来参考山友斌斌兄发表的旅记《丰乡国小神社》,才得知这石碑是捐献兴建神社的芳名录,立碑年代为昭和十一年(1936年)。请参考网址:
http://www.barefoot.idv.tw/messages/japan/20060430J/20060430j.htm
…Tony补注于2006.5.17

(http://www.dajiyuan.com)

相关新闻
桃园龙潭.小粗坑古道.石门山
桃园大溪.中正公园.大溪神社
台北.二二八公园的铜马、铜牛、石狮
大溪.金面山古道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