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圆看升不升 欧洲财长指悖离经济复苏走势

标签:

【大纪元11月8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刘淑琴台北八日电)日本正从“失落的十年”步入战后最长的经济复苏,甫上任的安倍晋三是日本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首相,无论从基本面或消息面来看,日圆都应该坚挺走升,而非现在的一蹶不振,日圆看升不升,不仅跌破不少市场分析师眼镜,也引来欧洲财经首长一阵挞伐,强调日本经济复苏需反映在汇率上。

日圆今年以前的颓势不难理解。为了对抗长达7 年的通货紧缩,政府不断印钞票,在货币供给相对高的情况下,日圆疲软不振。

不过,今年情况丕变,日银先是3月向定量宽松货币政策说拜拜,接着7月启动6年来首次升息,尽管升幅只有1码。再者日本庞大经常账顺差也应该对日圆汇价形成支撑。不过,日圆表现却像扶不起的阿斗。

全球最大券商美林与全球外汇交易量最大的德意志银行旗下经济学家等今年全看走眼,错估日圆走势,纷纷改口。

日本财务省次官渡边博史本月初表示,日圆没有理由挫贬。

新加坡渣打银行汇率分析师韩德森表示,日圆软趴趴让市场人士搔破头皮。尤其在日本经济复苏态势确立,日银渐进升息政策定调之际,日圆应该止贬弹升。

今年3月起,日圆不但兑美元稳定走贬,累计贬幅1.6%,兑欧元更迭创新低,累计贬幅8.5%。

根据英国经济学人数据,日圆实质贸易加权价值9月跌到1982年来低点。经济学人最新的大麦克指数(BigMac Index)显示日圆在已开发国家汇率中被低估最多,也就是东京的麦香堡价格最便宜。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Stephen Jen预估,日圆兑美元被低估12%,相较之下,人民币兑美元被低估7%。至于日圆兑欧元则被低估近30%。

若日圆是全球被低估最严重的货币,为何日本没有像中国一样因为人民币而被欧美贸易伙伴高分贝围剿?两者关键差异在于日圆汇价自由浮动,取决于市场,况且日本从2003年、2004年以后,就没再介入汇市干预。

欧美财经首长尽管难置喙,却也按耐不住在G7会议开炮。德国财长史坦布律克发难,日本经济复苏必须反映在汇率上。欧银总裁特瑞谢与理事诺耶也相继呼应。迫使当时出席的财相谷垣祯一坦承,日圆贬幅有点颠簸。

然而,自9月新加坡G7会议迄今,日圆兑欧元贬势仍闻风不动,欧洲财长本周再度开炮,抨击今年日圆兑欧元贬势悖离经济基本面。卢森堡总理兼财长贾克直言,欧盟认为日圆贬值过速。今年1至7月欧元区对日贸易赤字攀升19%,至128亿欧元(163亿美元)。

日圆疲软不振,市场普遍将矛头指向“套利交易”(carrry trade),也就是投资人借入利率低的日圆,转战其他投资报酬率高的资产市场。过去几个月来,一度降温的套利交易因日银年内升息概率低而再度蓬勃。东京瑞穗实业银行资深交易员Masahi Matsuzawa指出,“除非升息,否则日银无力遏止套利交易。”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Jen怀疑套利交易是元凶。Jen指出,大部分投资流入美元资产而不是欧元,因此难以解释为何欧元兑日圆大幅升值。再者日本今年债券等固定收益投资实际上是减少,特别在过去这几个月。

Jen因此提出“全球狭管效应假设”(global funnelling hypothesis),锁定亚洲与产油国的净贸易与资本流动。这些国家今年经常账顺差总计约9000亿美元。简单来说,就是全球向这些国家采购,而这些国家利用赚的钱投资金融市场。

大部分国际贸易以美元或欧元结算,因此进口商必须卖本币,买进美元或欧元,才能对外采购。Jen 称这些为“上游汇率流动” (upstream currency flow),反之称为“下游汇率流动” (downstream currencyflow),这正是亚洲和产油国累积外汇储备的方式。这两项数字不一定要吻合。

因为亚洲国家间贸易往来频繁,“上游汇率流动”牵涉较多日圆与其他亚币卖出。相反地,多数“下游汇率流动”牵涉美元与欧元买进。

由于亚洲央行青睐成熟的金融市场,因此,欧美与英国金融市场吸引多数资金,造成资金从亚币涌向美元与欧元的狭管效应。新兴经济体的外汇储备膨胀因此对日圆造成压力。这个假设也解释了为何近来英镑挤下日圆,成为全球第三受欢迎的外汇储备货币。

假如Jen的假设正确无误,短期内,日圆恐欲振乏力。不过,长期来看,被严重低估的日圆终将反弹。

相关新闻
外资大举抛汇 新台币兑美元升破32.9元
日经济新闻:丰田汽车营业获利将破两兆日圆
美失业率创五年来新低 美元走强
日圆贬台股跌 新台币兑美元贬值近1角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