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是体谅的开始

周文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 ,

在国小当级任老师,除非无心做,否则一天的工作量绝对累人。上至学生午餐,下至尿液采集、蛲虫检体收集,吃喝拉撒睡,样样要参与,样样要关心。

“累死了”便成了我每天下班回到家的口头禅。不知是听的人麻痹了不痛不痒,还是喊的人习惯成自然,久而久之,听的人在也不再觉得你真有那么累。

本来我的用意是要告诉孩子,妈妈工作很累,要他们多帮忙家务。谁知,不但起不了作用,连从事教育工作的另一半都难以想像我教书的累。唉!岂止是隔行如隔山,连不隔行都如隔山了!

一次因缘际会,暑期过后开学不久,学校需要为期两周的短期代课老师。在我大力怂恿下,刚考上大学的女儿欣然就往。

谁知教了三天下来,女儿回到家里瘫成ㄧ团,直喊腰酸背痛、吃不消(这还不包括批改作业)。我心想,后面还有得瞧呢!果然不到一星期,学生跟他混熟了,连休息时间都得牺牲去“与小朋友同乐”。

接下来那一星期,可以说是靠着那一分仅存的不服输及不信邪,勉强把这短期的代课工作完成。

开学了,她要到学校读书,写了一封充满感性的信放在他父亲书桌上。大意是:妈妈在学校工作劳累,请爸爸多体谅妈妈工作的辛苦,在家务上多帮忙。

喊叫了那么长的时间,说教了那么多,原来抵不过一场短时间的体验!

借着这一次亲身的体验,女儿终于直接感受到妈妈工作的繁重。平常我的呐喊、我的说教,只不过是一堆冗长而令人生厌的教条,听了过耳即逝;而这一次生活体验才扎扎实实刻画入她生命的扉页,提升至对人对事的体谅与认识。对我来说,这才是教育;对她来说,这就是成长吧!

〈作者授权登载 原载于联合报“缤纷 ”版〉@(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美国佛州一位母亲说,作为家长,她的职责就是做孩子的“啦啦队长”,并拒绝成为他们的朋友或“直升机父母”,否则你将培养不出有韧性的孩子。
  • 漫无目的的育儿,是一件非常慌乱的事。有了孩子后的每一天,我们都要面对许多抉择:替孩子准备什么食物?找什么学校?玩什么运动?如果父母心无定性,总是犹豫不决或朝令夕改,家庭就会陷入各种混乱。
  • 绒毛玩具
    六岁之前还是处于自我为中心的时期,没有所谓的“他我概念”,如果这时强迫孩子分享,其实是抢劫的行为,要让孩子懂得“分享”,应该先满足孩子的占有欲,然后藉由模仿、身教、品格教育,逐渐成形。
  • 很多妈妈问我,现在孩子精得很,挑战叛逆的语言一堆,连很小的孩子都会挑战权威,好难教!情绪就像一颗球,孩子丢出来,当爸妈的应该要适时转化这些脾气,千万不要用情绪硬碰硬,不然过一阵子你就会在孩子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
  • 当孩子表现得不如我们所预期,我们感到生气,而对着孩子指责、批评、责骂或威胁……但我们如此反应,除了宣泄自己的情绪外,对孩子的帮助到底有多大?
  • 良好的亲子沟通,可培养小孩愿意诉说的习惯。(Shutterstock)
    不少父母师长总是摸不透:为何孩子老爱对立反抗?也常为这种行为的教育问题而犯愁。针对这类恼人的问题,临床心理师厘清常见的教育迷思与误区,并提供三招教养秘诀,指引如何有效经营良好互动,化解剑拔弩张的危机。
  • 谁都不想霸凌事件发生在孩子身上,但少年人遭遇霸凌的实际情况却十分惊人。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NCES)统计,仅2019年,就有超过20%的12至18岁美国学生报告称在该学年遭受过校园欺凌,包括谣言中伤、取笑、辱骂或侮辱、推搡、绊倒、吐口水或威胁等。
  • 成功教育真的有规律可循吗?虎妈教育法,是成功宝典,还是个骗局?
  • 游泳池
    在这个“不晓得未来会发生什么事”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有“能处理未知事物的理科力”!能不能直接用手感应温度?人类对温度的感觉相当模糊,十分容易出错,因为人会“适应”,所以如果需要精准。用仪器测量才是最好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