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生命力 】七十一岁台中放送局 持续放送爱与美

专访幕后推手媒体人赖茂州
采访/谢欣园、林枫 文/林枫 摄影/刘文格
font print 人气: 12
【字号】    
   标签: tags:

今年六十六岁的赖茂州就读台中一中时,常走到放送局附近,当时那儿有卫兵看守,以百里香跟九重葛筑成的茂密树墙,使人感觉遥远又神秘。没想到五十年后,他竟成了放送局的经营者,而台湾也从威权步入民主的时代。

放送局被浓厚日本风味的庭园围绕着,有日、月二池。位于主建筑前方的叫日池,周围四座景观石有镇邪避煞的功能。

1935年日据时代,日本政府为发展广播事业,继台北、台南之后,于台中市新高町水源地成立“台中放送局”。台湾光复后,台中放送局由中央广播公司接收,成为中广台中台。1998年放送局经营权回到台中市政府,当时作为市府拆除队办公室之用。

历史建筑再利用 放送局展新颜

1999年台湾发生九二一大地震,造成六十多年历史的放送局受损,于是台中市文化局在2002年将放送局登录为台中市历史建筑,并向文建会中部办公室争取震灾修复经费及协调拆除队迁出。修复后,2005年发包委外经营管理,由中部大千广播电台的“广播主题馆”企划案得标。

近年来台湾兴起历史建筑再利用的风潮,许多例子均是以民间资源来维护历史建筑,例如台北市官邸艺文沙龙由时报体系经营。放送局当初公开招标时,除大千电台,另有一家企业以“登山博物馆”企划案共同竞逐,最后市府将经营权交给大千电台。

大千电台董事长赖茂州规划的案子除了希望承袭放送局的历史定位外,接手后内部装潢又花了一千万。当时的竞争十分激烈,赖茂州的团队用什么打动了评审的心?他为何要做这桩“赔本”生意?

非关金钱 志业贵在有心

赖茂州是一位多角化经营者,十几年前曾任台中民主电视台总经理。目前经营中部大千电台,去年与女儿赖静娴买下台北的台语电台“宝岛新声”,经营触角还延伸至抗衰老的预防医学中心、资源再生等公司。

赖茂州表示,得标者并非看钱的多寡,而是看提案者将怎么经营放送局,由评审选出最合理的方案。当初赖茂州规划放送局为免费开放,并计划与餐饮业者结合来支持营运,原本估计四年还本,现在可能要五年。依照原来计划,若得到经营权,赖茂州必需投入一笔庞大的经费。

评审当时曾向赖茂州质疑:“我知道你们经营很多事业,但四年才还本的一个事业,你为什么要做呢?”赖茂州的女儿赖静娴(总经理)回答:“如果是把它当事业,我们就不会做了。这是我们的志业!”

打动评审的不仅如此。赖茂州说,当场他还展示一些在放送局整修时,本来工人要丢掉却被他捡回来的旧东西,如播音室的压克力牌、指示标志等。甚至把自己收藏的古董,如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所用的第一代滚筒形状的唱片,拿来给评审们看(广播主题馆成立后,他也将多年的收藏品,如留声机等古董拿出来展览)。

展览品之一──RCA VICTOR旅行收音机,为真空管收音机,外形为一只做工精致的皮箱,顶端绘有世界地图。产于1960年代美国,共有七个波段。

这些展品说明了赖茂州经营广播主题馆的实力,也流露出他的用心,于是评审最后决定将经营权交给他。

由左到右分别是电动式唱机、AIKO丝带式麦克风、中广牌收音机。这支丝带式麦克风为1960年代日本所生产,适合电台访问时主客双向拾音,民国50年代间在台湾各电台广为使用,声音品质佳,但价格较贵且脆弱,易摔坏。在CD和录音带流行前,电动式唱机曾经作为主要播放音乐的机器之一。

企业家精神 用爱与使命感回馈社会

多年前赖茂州曾赴加拿大参观一家有线电视台,在陈列室看到他们将开播以来用过的器材、文物等用心的整理、展示。如此重视企业历史的精神使他相当感动,为日后从事的这项志业埋下了种子。当他得知这栋拥有几十年广播历史的建筑物将委外经营时,便产生将放送局打造为广播主题馆的构想。

赖茂州说,对于这样美好的历史空间是有使命感的,不忍心看到被糟蹋(之前是拆除大队的办公室),希望能以一己之力维持几年,提供台中市民一处美好的地方欣赏艺文展览,使全台湾的人能来欣赏这栋具有新生命而又赏心悦目的历史建筑。

两位年轻的游客驻足入口大厅观看墙上文字。

放送局维修时,赖茂州曾来过不下二十次,从要被丢弃的垃圾里,发掘出一些旧东西捡回去,他说“那是关怀跟爱,不是钱的问题呀!”

今年六十六岁的赖茂州,就读台中一中时,就常和同学走到邻近的台中放送局,当时那儿有卫兵看守,以百里香跟九重葛筑成的茂密树墙,使人感觉遥远又神秘。没想到五十年后,他竟成了放送局的经营者,而台湾也从威权步入民主的时代。

台中放送局大门。

*****

历经威权民主 投身媒体终不悔

1987年蒋经国总统宣布解除台湾长达38年的戒严。1990年台湾各地区有线电视系统纷纷成立民主台,赖茂州出任“台中民主电视台”总经理。他与许多民主台的经营者一样,希望提供不同的声音、观点,打开长期被垄断的媒体环境。

经营有线电视时,赖茂州曾参观加拿大最大的有线电视网Rogers Cablesystems,那些工作人员不知道有线电视在台湾还是非法的(1993年台湾通过“有线电视法”),非常鼓励他们,还站起来为他们鼓掌。他备感鼓舞,心里想这个行业做定了,以后还要为社会说一些话,做一些事。

赖茂州提到,当时他们在有线电视call-in节目上,会针对市政建设、治安状况等有民众向相关单位提出不满或建议,却一直得不到回应的问题讨论。经过节目披露后,促使市政府及警察局很快做出了回应。

2000年在财团主导下台中多家有线电视并为一家,于是赖茂州退出有线电视的经营,于2003年担任大千广播电台董事长。

*****

媒体经营策略奏效 忧心中资介入台媒

近来台湾两大政党互相倾轧严重,每天经常是双方争斗不休的新闻,许多民众一听到政治就反感。赖茂州调整了大千电台经营策略,不直接去谈政治,而让播报员以轻松、消遣式的将相关新闻带过。同时他也努力提升自己另一家台语电台的节目品质,播放动听的台语歌曲外,还请来前文建会主委陈郁秀、客家歌手谢宇威等担任主持人。两家电台均有不错的成绩。

台湾媒体受严格管制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有开放的言论自由,但赖茂州认为存在中共资金介入台湾媒体的隐忧。他说,一些媒体常报导大陆有多大发展空间,哪一家去大陆卖蚵仔煎,单月赚进一百多万等等新闻,但对台湾却不怎么看好,甚至有的用符合中共的语气在批评台湾。

赖茂州认为,台湾并没那么差,他在台湾多项事业也经营的不错。同时他以自己投资大陆的经验来看,许多说大陆是投资人宝地的报导不全然客观。在那里需要去应付一些事情,使他觉得很不值得,即使能赚钱,他也不再去投资。

他也引用英国政治哲学学者欧妮尔(Onora O’Neill)所着《我们为什么不再信任?》书中内容,说明为什么要谨慎对待中资介入台湾媒体。他说,经过专业的人包装后送出来的讯息,民众因为没有那么专业,无法辨别。除非民众本身对这方面做过研究,才能分辨新闻的真假。

*****

逛古迹 体验建筑与音乐美

台中放送局分为前后两栋建筑。前栋主体建筑有两层楼,一楼作为广播主题特展室与艺文空间,二楼规划了一座专业录音室,提供个人或团体录制CD及当作主播室和电台连线即时播出。后栋有餐饮业者开设的餐厅“森林1935”,提供精致饮食。赖茂州期待将它打造成台中市具文化特质的休闲空间,甚至成为台中市新的地标。

台中放送局位于闹中取静的电台街一号,看展览、与好友们散心、新人拍摄浪漫婚纱都很适合。据放送局人员统计,假日来拍婚纱的新人很少一天在五对以下。

放送局整修时保留多处原始的设计,更添它的历史价值与可看性。

特色一:当初工作团队在屋顶天花板上发现了“栋札”,这是日人建筑时,在上梁仪式(此指房屋的木架构已完成,尚未上屋顶内最高位置的栋木前所举行的建筑仪式,目的是祈福消灾。)时由神社神官与业主共同钉挂的长条形木牌。上面记载神官请来庇祐的日本神道教神只、工事名称、上梁年月日、业主、设计者、监工与其他相关营建工程人员等。目前是放送局的珍藏品之一。

栋札高144公分,呈上宽下窄的令牌状。正面记载神官所属神社,与跟工程相关的日本诸神。从镜子中可看到背面上列记载“坎卦”,第二列为上梁时间,第三列则记载工程设计者、监工与营造商。(图片提供/台中放送局)

特色二:能毫不费力开关的木窗。建筑者运用了隐藏在内的平衡,将窗户两侧的平衡锤以滑轮和钢索装设,并且配合窗扇的玻璃重量来设计,以使窗扇能停止于任何一处,而不滑落。木窗所用的零件在整修时经过仔细规划,以保留原来的特色与功能。

想知道更多关于放送局的故事,可电洽(04)2225-0515预约导览。

目前放送局正举办“真空管发明百周年音响展”至8月27日止。不但介绍这项能播放出相当迷人的音色的古早发明,展览期间的四个周六夜晚的7点半到9点还有台语歌曲、歌剧、国语歌曲、古典小品欣赏会。详细资讯请参考放送局网站http://www.fun-sound.tw/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