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泠弦:发票见人心

李泠弦

标签:

【大纪元8月24日讯】近来因总统府是否冒用发票违法销账一事闹得沸沸扬扬,检调单位并已介入调查。无独有偶,也有立委向高检署查黑中心举发台北市长将特支费直接汇入个人账户疑涉不法。在一片失望与挞伐声中,深入去想想这其中的脉络与情节,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这些表面上喧腾翻滚的“新闻”,在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屡见不鲜。

公众人物享有较多的资源、权力及影响力,社会观点不可避免的会对公众人物有较高标准的期望,公众人物的一言一行也都在媒体及大众的放大镜下接受观察与监督。有道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为了避免上行下效,公众人物确实更应该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民表率。

一般人在遇到责难时往往直觉反应就是为自己辩解,“以前可以,现在为什么不行?”或者是“某某某这样做都没问题,为什么对我有两套标准?”表面上听起来很在理,但实际上这也反映出整个人类道德大滑坡之后,人心变异而不自知的表现。现在的社会中,有的人做坏事,你告诉他是在做坏事,他真的不相信自己是在做坏事,因为他还用滑下来的道德标准在衡量自己,认为自己比别人好。为了让自己好过,每个人心中都有那么一把“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尺,所以看不到绝对的是非与公理,不断的降低标准向下沉沦而不自知。

撇开台面上的人物不谈,想想在日常生活中,不是也常常看到发票事件的缩影吗?或者是公司为了节税要多找一些发票充当费用降低盈余;或者是公司给主管的交际费等没用完,要赶在年底前“消化预算”。大老板们的收入都是净收入,因为他们的支出及费用只要敢报,公司会想办法帮他们吸收,难怪高级主管会越来越有钱。这虽然是基层员工酸葡萄心理的话,但也多少反应出社会的现况与人心。其实这种贪小便宜,不拿白不拿的心态一旦养成,小至家庭、公司,大至社会、国家,都是莫大的损失。轻则家庭不和,兄弟阋墙;重则贪污舞弊连连,动摇基业国本,浪费检调等国家及全民的资源。

记得读过龙应台的一篇文章:“当权力在手”,文中提到在她担任文化局长任内,有一次她13岁的孩子从德国飞来,她正准备带他到厂商提供对折优惠的鞋店去买鞋。孩子很兴奋,因为那是名牌,但是他说:“不过妈妈,你要知道喔,你去买就是腐败。”她对母亲说:“经理的半价优待来自你和他们的合作,那是政府的行为。由政府行为所衍生出来的优惠,就不应该由你个人来接受,接受了就是公器私用,就是腐败。”从孩子的口中听到这番教训,让自认为注重公私分际的龙应台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不过,要是知道德国PDS党的前主席吉斯,曾因使用公务旅行累积的附赠里程,去度私人的假期而下台,就不难了解为什么一个13岁的德国孩子,能有公器不能私用而且还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事情做对错的价值判断的概念了。

曾经与一位掌管台湾无数企业大老板财产的外商私人银行高阶主管吃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结账时侍者询问要不要打统编,她回答不需要。以她的职权,她大可以报公账的,只听她淡淡的说:“请部属吃饭或者和客户非属公事上的应酬,我都是自己出钱,花费上我一向谨守公私分明,一来给部属树立榜样,二来也让客户更放心让财富交给我来管理。”她也感叹,因为职业的关系,这些年来她见过太多的楼起楼塌,富贵名利一如浮云,有钱人也脱离不了生老病死的业债。

无论是从小潜移默化的公民教育,或是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显然都比不断的在现有法令上防堵漏洞调高刑责,或侦办弊案杀鸡儆猴来的更为根本有效。毕竟关键出在人心,如果每个人都能在用一只手指指责别人的同时,用向着自己的三只手指检视自己,相信这样的社会风气一定大不相同。“富而无德危害众生,富而有德众望所盼”。明此因果反求诸己才能赢得尊重,也才能“自束政、民之心,天下富而太平”。◇

(http://www.dajiyuan.com)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新闻
年轻族群追求名牌逐渐成瘾
境由心生 境随心转
从联电事件重看台商的西进迷思
投资中国不可忽视非经济因素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