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谈重奏 台北四重奏的融合之美

专访彭广林
林巧蓉、李泠弦
font print 人气: 20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1月17日讯】人在一起交流情感的方式不外吃饭、聊天、打牌和旅游等,但音乐家在一起就喜欢合“室内乐”。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合“室内乐”,是小提琴家彭广林这辈子的愿望,于是“台北四重奏”诞生了。

“台北四重奏”的原名是“台北弦乐四重奏”,成立于1999年12月,由四位志同道合的音乐家组成,现任东吴大学音乐系系主任彭广林任第一小提琴、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首席姜智译任第二小提琴,以及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中提琴首席何君恒和国家音乐厅交响乐团大提琴吴世杰。同样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代表着四、五、六年级不同世代及背景的四位音乐家,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就像是四重奏之间彼此扮演着竞合的角色。本月30、31日将于社教馆城市舞台“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台北场,演出广受华人喜爱的梁祝等经典乐曲。

弦乐四重奏的乐器包含小提琴两把、中提琴和大提琴各一。彭广林说:“四种乐器代表四个人,也代表四个不同的世界。要如何融合在一起,是很高难度的,完全的合是不可能的,那样的音乐没有张力,就像单一的社会不会进步,没有活力,所以需要多元化。但是彼此间要有一些纪律及共识,如对音乐基本的语法,用什么弓法、指法、如何拉、如何握把等。尤其是每个人对声音的感觉都不一样,每个人的生命历练也不同,我们的方法就是用心聆听彼此,慢慢取得共识,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

本次演出的《梁祝协奏曲》原曲作于1958年,为陈钢、何占豪于上海音乐学院学生时代的联合创作,今演出之弦乐四重奏版本由洪芊惠节录改编。彭广林希望透过此曲引导观众利用器乐声音分辨不同人物角色的特性。

他说,人们所熟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及这次四重奏所改编的梁祝,音乐都是以祝英台为轴心,马文才和梁山伯只是陪衬。小提琴主奏部分表现的是深情款款的祝英台,中提琴与大提琴有时则扮演梁山伯的角色。

彭广林表示,音乐本身较为抽象,一般人欣赏音乐时,是由外而内的一个过程。梁祝是华人世界中典型的爱情故事,透过熟悉的情节与旋律作为媒介,加上现场解说及互动的方式,去引导观众亲近音乐本身所形成的一种自然的语言系统,触动到人的内心深处,那是语言文字所无法取代的。

探索乐音融合之美

“什么是音乐?”音乐大夫彭广林在他的 《音乐说法》一书中提到,“音乐就是真、善、美”,好听的声音就是音乐,好听的声音就是和谐的声音。

彭广林说,西方器乐的发展到18、19世纪已经非常成熟,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是跟随着西方文化体系的发展模式过来。整个西方文化从中古世纪开始,经过社会结构崩溃、瓦解的重整过程,他们重新寻找“美”的价值,一直在探索什么是“美”。

不同于一般人对“美”主观的认定,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西方就用科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美”的事情。

比如说,从物理学上来看,两个音振动的幅度是可以相共融的,就是谐和的声音。不谐和的就会排斥,这一个科学的现象。

西方音乐从科学角度来看宇宙和人之间的事情,所以才可以把它的格局不断延伸出去,愈来愈大。弦乐四重奏就是在这样的概念下形成的,四根弦就是毕氏定理下所发展出来的音律之美。

为何是这四样乐器呢?彭广林指出西方乐器大部分是在模仿人的声音,所以他们对声音的概念是从人声来作为连结。声部的概念,有雄性、有雌性,他们的音乐是有性别的,对器乐的发展也是跟随这样来的。如以小提琴代表女生,中、大提琴代表男生。

乐曲的形成在作乐器分配角色时,或声音声部层次时也是按着这个概念。所以整个声音的美学结构非常严谨,是用科学结构性的角度去建构起来的,彭广林认为弦乐四重奏是西欧古典音乐很核心的器乐组合,因为它的结构本身是中性的,所以这也可以解释弦乐四重奏不论是演奏西方音乐或像这次晚会所改编的台湾民谣等乐曲,都能放诸四海,任何人听到都会喜欢。

台北四重奏成员(左起)彭广林、何君恒、吴世杰、姜智译(台北四重奏提供)

敬仰钢琴家傅聪对音乐的纯粹与坚持

谈到对当今教育功利化的反思,彭广林表示前阵子刚听过傅聪演出,他已经70岁了,但他在音乐上所展现的内涵是当今少见的,他拥有绝对音乐古典主义的风格与内敛的特质,让彭广林十分羡幕,并希望有一天能跟他一样,非常单纯的追求一辈子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在自我追求的过程中同时能影响到身边的人,这才是真正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他提到傅聪的音乐,不为什么企图,完全是内敛而纯粹,回归声音本质,不是那种会让人疯狂大声喊Bravo的音乐,但会让人竖起大拇指,心生高度的敬仰,尤其是将东方美学融入西乐,他做的相当成功,很少人能办的到。假如今天的教育,能帮助每一个人,更精准的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与目标,不偏离、不间断地努力去做好这一辈子他认为应该做好的事情,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否则花再多钱也是徒劳无功。

有人来听吗?期待走入人群

花时间练习是固然是乐团成长的第一要素,但是台北四重奏除了自己关起门勤练,不断的演出也是他们特殊的成长秘诀。

台北四重奏每年固定举办年度公演,并连续三年获选文建会基层巡演音乐类之演出团队,足迹遍及如金马、南竿、东引等偏远地区,最高曾至雪霸国家公园等地在这些地方举办音乐会推广古典音乐,那种台上和台下的互动和感动,是在音乐厅演奏所无法取代的。

彭广林回忆,有一次巡回演出,演出前心里念着,“会有人来听吗?” 开演时,来了一些社区的人,他们说有10 年没听到音乐了。

跟一般音乐家不一样,台北四重奏全台湾巡回演出时,面对的可能一辈子没进过音乐厅,甚至是碰触不到古典音乐的人。然而,一次又一次面对不同观众的那种回馈,正是乐团成长的最大动力。

台北四重奏本次将演出的曲目除梁祝协奏曲之外,还有台湾民谣组曲和丢丢当。透过西学中用的概念,以西方的结构形式,演奏民谣等东方素材,往下扎根做文化推广,这也是台北四重奏成立的主要宗旨之一。

台湾组曲包括了两首台湾早期的民谣台东调与思想起,弦乐四重奏各声部间将呈现彼此交织流动的声音画面。《丢丢当》由洪芊惠改编,将20世纪前半叶的巴尔扥克与史特拉文斯基的作曲技法,运用在这首宜兰的民谣,使其充满了前卫、现代又新奇的古典美学。火车笛声、爬山、过平交道的各种声响都会透过四重奏精湛演出,绝对让人耳目一新。

“艺术应该是归乡的, 因为它是从最乡土的地方开始。”如同陈达的《思想起》和胡琴名曲《二泉映月》。彭广林坚持,音乐还是必须要回到人群,期待在新唐人晚会的演出将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感动。◇(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自从2007年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开始休斯顿场的售票折优惠以来,新唐人接到越来越多的电话询问晚会的信息。经过整理﹐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的工作人员就观众常问的问题提出简要的回答。
  • (大纪元记者陈勤台南报导)新唐人电视台义工为了让府城民众了解全球华人新年晚会,13日在府城游行造势,队伍有天兵、乾坤鼓队、仙女、仙童声势浩大,游经赤崁楼前,民众驻足观赏,争相与仙女合照。
  •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当地有六家主流大媒体美东时间一月十二日晚上到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国家艺术中心Southam Hall,现场报道“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这些媒体包括加拿大国家电视台CBC英语、法语台、CBC法语电台、渥太华公民报、A Channel电视台等。加拿大总理在晚会前特送来电视短片恭贺华人猪年快乐,以表彰新唐人晚会对加拿大多元文化的贡献。
  • 1月6日晚,乔治亚州的泰裔社区组织TAWC(Thai Association World Center USA)在Duluth市的一家高尔夫俱乐部举行慈善新年晚会,欢庆新年。来宾享受传统泰国美食,并有现场演唱表演,场面热闹温馨。
  • 【大纪元1月15日讯】(大纪元记者天明报导) 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的欧洲演出将分别在巴黎和柏林有四场。新唐人欧洲分部的义工们正在积极推票的同时,德国艺术与人权协会也予以大力支持,希望让更多的人得到晚会的消息,并且一睹为快。
  • (大纪元记者卢斯文、腾冬玉蒙特利尔报导)新唐人全球新年晚会蒙特利尔最后一场的演出1月14日晚10点落下帷幕。星期天晚上的演出依然坐无虚席,打破蒙市演出周日晚场观众不过半的先例。中西方观众再次为晚会的内容倾倒,等待、相约看明年的演出。
  • 1月14日下午,新唐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在蒙特利尔上演第二场. 几十对魁北克白人夫妇带着从中国领养的孩子前来观看演出, 让孩子了解中华文化,成为蒙特利尔第二场全球华人新年晚会的最大景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