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生气乎或不生气?科学研究给你答案

人气: 36
【字号】    
   标签: tags: , ,

【大纪元3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曾去执报导)20多年前,龙应台在《中国时报》副刊上发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一文,痛陈台湾人懦弱怕事、逆来顺受的性格,面对强权恶势,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敢“生气”,导致社会无法进步,不公不义横行。

它的结论认为,“生气有害健康,不生气却阻碍社会进步;社会不进步,长远来看也会损害我们的健康,以及我们子孙后代的健康。所以,让我们牺牲一下当前的健康,为了长远的健康,生气吧!”

如今这股“生气”风似乎也受到中国大陆知识份子的重视,纷纷为文鼓励民众“生气”,要求大家一起为国族民脉,生存发展,“气”出进步来!

妇女的生气可能是基因遗传

人为什么会生气?据匹兹堡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一个人基因的变化与身体的情绪管理有关,尤其是对妇女。

该校的研究人员研究550名欧洲妇女,要求她们完成两项有关生气的测验,以测量他们在某些情况下生气与敌意的程度。

该项目首席研究员印卓尼‧侯德( Indrani Halder)表示:“侵犯与敌意是高血压、葡萄糖新陈代谢与心脏病的预兆,我们发现心存敌意的基因指数,或许也可以用来预测一个人罹患疾病的倾向。”

侯德将一千件有关心脏病的难题组合在一起,研究的结果认为,妇女基因的变化影响脑细胞的血清素感受体,最可能是造成生气与敌意的原因。

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呢?圣地牙哥一所医院的神经科医生詹姆斯‧葛利索利亚( James Grisolia)表示,男人与女人脑内血清素的功能有许多作用,它在睡眠、情绪与身体健康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该院每天都有许多人求诊,他们因失眠、晕眩、失忆而忧虑、消沈或身体不适,处置的药方是开立一种抗化剂的药 (SSRIs),帮助血清素的活动。

妇女生气与经济依赖有关

另据研究发现,许多健康方面的问题与吃无关,但是与经济依赖有关。

经济的依赖在我们的社会仍然是个大问题,尤其是妇女放弃事业后,养育子女所付出的代价,完全不符合她们经济方面的补偿。

美国田纳西大学的仙卓.汤姆斯 (Sandra Thomas) 于1993年致力研究妇女的生气问题,发现最常见的三种原因:没权力、不公平与无责任。此三者彼此并非常有关连,但通常直接与经济依赖、权力不公平纠结在一起。

“金钱就是权力”这种老生常谈,跟生气这个议题有关。不管你是与配偶商量假日旅游、重要的采购、分担家庭劳役或照顾子女,除非你的经济条件与配偶一致,否则相对而言你没有权力多置一词,于是就会惹恼你生气。

研究发现有两件事情可以减少生气与愤怒,一个是改变对情况的认知,另一个是同情和理解。这两者有时候有帮助,但如处置不当,反而使行为消极,造成身心疲乏。

那么解决之道,自然也涉及妇女同胞的自立自强。因为当妇女追求独立与平等越成功,那些不公不义对她们的影响就会减少。

要心平气和处理问题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谈谈龙应台的“生气”。事实上,她所指的“生气”,是指人人应发挥道德勇气,路见不平,勇敢的站出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单纯指我们生理上的“生气 ”,因为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生气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根据《阿肯色州旅行者》 (The Arkansas Traveler) 网站近日的报导,许多人认为克服生气最好的办法就是发泄,把身上所有的闷气全发泄出来。然而,一堆的实证研究指出,实际上,发泄会使你的生气问题更糟糕。

心理学教授杰佛瑞‧罗尔 (Jeffrey Lohr) 说:“把生气比喻为沸腾的蒸汽锅并不妥。与其说应该发泄情绪免得一下子爆炸,倒不如把火关小一点,比较妥当。”

罗尔与他的同事合作出版的 《气愤、侵犯与人际暴力之调解》(Anger, Aggression, and Interventions for Interpersonal Violence)一书的一个章节《治疗发泄生气的伪心理学:心理健康的意涵与选择》(The Pseudopsychology of Ven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Anger: Implications and Alternatives for Mental Health Practice)的研究中表示:“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研究,结论都一样,那就是:发怒少不了会有攻击性,恐怕只会把事情弄遭。”

那么,为什么一般的说法都认为发泄是解决胸中郁闷最好的办法?罗尔认为:“这只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我不认为社会心理的想法与临床的实验相侔。”

罗尔等人将数十年来研究的证据编辑成书,其中最早的研究是1959年做的。他们在章节里表示,从事治疗的人长久所沿用的发泄方法缺少科学的证据,与健全的心理健康规范相左,会误导社会大众,置他们于险境。

他们希望说服社会大众,发泄不是处理自己生气的好方法。他说:“我们要让民众知道,保持心平气和可以预防自己生气与侵犯别人。此外,不妨静下心来重新认清周遭的情况,了解它可能不是想像中的对你有什么威胁。”

那么如何才能保持心平气和呢?这就又回到前面提到的田纳西大学汤姆斯的研究结果,即两件可以减少生气与愤怒的事情:改变对情况的认知和时刻怀有同情和理解之心。对于第一件事情-改变对情况的认知,在遇到矛盾时,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是向外去寻找对方的过错或问题,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一下认知方法,先看看自己是否存在问题从而引发矛盾呢?对于第二件事情-怀有同情和理解之心,如果我们能够遇事先想到别人,后考虑自己,能够也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那么面对矛盾也会坦然且心平气和了。

罗尔说,处理生气的三种最有效方法是:心平气和、沟通技巧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人心平气和时,可以友善对待众生,比较不可能像心情紧绷受威胁的人那样发怒。

罗尔的话似乎颇有道理,我们很难想像一个人一天到晚生气,能解决什么大事?心平气和,有谋有略,有条不紊,坚持不辍,任何不公不义终将得到化解。

因此,遇到矛盾是生气乎?还是不生气?相信以上的科学研究已经给出最佳答案。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