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大观展

宋代饮茶风行 高丽引进汝窑茶器形

向薇
font print 人气: 2
【字号】    
   标签: tags:

本文转载自《新纪元周刊》第15期【艺术】栏目

北宋汝窑天青碗 高7公分 口径17公分

此件藏于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的碗形器,为满釉支烧的撇口(即口缘处微开展)碗,圈足亦微外撇,碗底可见5个清晰的支钉痕,并可从中看见灰黄色胎土。碗口圈有保护作用的铜扣,显得华丽精巧。釉色灰蓝温润,开片呈网状密布,是一件品质精良的汝窑作器。

碗内底部刻有乾隆皇帝题诗:“均窑都出脩内司,至今盘多艰致,内府藏盘数近百,则晨星见一二。何物不可穷其理,大难藏盘小易,于斯亦当知惧哉,愈大愈难守其器”。诗中虽将此碗误认为钧窑作器,但亦在某一层面说明了汝窑碗形器传世较少的原因。此诗的刻文凹陷处仍可见朱砂痕,是乾隆御题诗刻文的常见做法。

由诗文中的感叹,可知乾隆皇帝从“盘多艰致”的现象里,得到了许多警惕和启发;而观者从这件可贵的汝窑天青碗中,亦能感受北宋特有之精致细腻的审美风尚!


北宋汝窑天青碗。(图片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青瓷花形盏托 高6.6公分 宽18.1公分

此件由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磁美术馆收藏。制作于12世纪的高丽花形盏托,应是受到中国宋代极盛的饮茶之风影响,于高丽时代(918~1392)引进的器形。“盏托”为承载茶盏(碗)的茶器。在高丽,这类盏托除了青、白瓷,尚有金属器作例,可以推知当时的高丽应亦盛行饮茶。

根据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1124)卷三十二记载:“陶器色之青者,丽人谓之翡色”,而此类作品应该就是文中所谓的“翡色”青瓷了。另外,据日本学者研究,器底支钉痕为烧造时放置3粒硅石所致,此种硅石正是高丽全罗南道康津郡附近土筑窑制器的一项特征,这又进一步说明了此为高丽青瓷。

虽为高丽青瓷,但其造形与目前传世汝窑五花盏托(可参考此次展出英国伦敦大学大卫德基金会藏“北宋汝窑天青盏托”)极为相似。此花形盏托计有6瓣,花瓣内外均以刻划花技法,突显出每片花瓣的边缘与层次。圈足处则以另外制作的外撇式圈足接合而成。凡此种种,皆显示了此作与汝窑器的关联。@


北宋汝窑天青碗。(图片由台北故宫博物院提供)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根据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日前公布新版指南,治疗慢性B型肝炎主要目的就是持续抑制B型肝炎病毒(HBV)复制并缓解肝脏疾病,进而预防肝硬化、肝癌、肝功能衰竭,因此,本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APASL)已进行讨论是否将会跟进。
  • 在荷兰和比利时,工作地方基本上都有个食堂,因为有公司补贴在里面,销售的食物都很便宜。平时供应咖啡茶水,中午让人就餐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