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万回菩萨,真的“不傻”

陆文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万回是唐代阌乡(古县名,在河南省西部,地址在今灵宝县内)人,俗家姓张。当年,万回的母亲在观音像前,祈求生子而怀孕,后来就生下了万回。但万回生下来就很傻,到了八九岁的时候,才开始会说话,父母也就因此很不喜欢他,把他当作猪狗一样,去养活他,对待他。

万回长大了,父亲要他去耕田,他就去耕田,但他却不回头,往前一直耕下去,嘴里还叫着“容易,简单”。父亲让他耕一垄,他却一下子耕出去几十里,直到遇上了一个大坑,才算罢休。父亲气得直打他,万回却说:“反正大家的田,总是都要耕了的,何必换方向选择呢?”他父亲便只好住手不打了,但也不再叫他去耕田。

万回的哥哥,在边关安西镇服兵役,很长时间以来,音信隔绝,父母亲以为他已经死了,便日夜涕哭,总是为在外的儿子担忧伤心。

万回见父母如此伤心落泪,便知道了其中的原因。有一天,他忽然给父母亲跪下说:“您二老这样忧郁,是因为哥哥的下落不明吗?”父母亲很惊奇:他是怎么知道的,但这又是事实,便说:“是啊!”万回就站起来说道:“您二老好好想想:我哥哥会需要什么?衣服、鞋帽、吃的什么的,赶快都准备齐了,我这就去找他。”

父母把在外服役的儿子需用的东西,很快就准备好了。第二天一早,万回便出发去边关了。但是到了晚上,万回就回来了,告诉父母亲说:“我哥哥现在在边关很好。”说着,拿出了哥哥给父母亲的家书。二老打开一看,正是大儿子的笔迹,于是惊讶非常,心想:从家乡阌乡,到边关安西,有万余里的路程哪,可孩子一天就打了个来回。从此,不再喊他“傻子”,便叫他“万回”。以前是一贯叫他傻子的。

先前,玄奘法师(笔者注:就是《西游记》中的唐僧)到西域佛国取经时,就曾经在庙里的佛龛题柱上,见有这样的话:“菩萨万回,贬谪到东土阌乡地方磨练、教化。”玄奘法师看后,记在心中。后来,玄奘法师取经归国,专程来到了阌乡县,问乡民说:“这里有个万回大师吗?快请他来。”

万回到来后,玄奘马上给他行礼,并送给他衣服、钵、瓶作为礼物,才离开。后来这件事被武则天知道了,便请万回到朝廷来,经常问他许多事,请他预测。万回的预测,每次都很灵验准确。

当时,张易之大人修造宅第,万回见到后,就指着府宅说:“将作”。人们听后,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可是不久,等到张易之犯事被杀后,他的宅子,果然被命名为‘作’:将作监狱之用,人们才恍然大悟。

万回曾对韦庶人和安乐公主说:“你们会被三郎所杀的。”韦庶人是唐中宗的皇后,她怕中宗废后,丧失自己的权力,便毒死了中宗。但她擅权,也不醒悟万回的预言,终于被玄宗所杀,应验了万回之言。

当年睿宗还没有继承皇位,住在自己王府时,经常在民间街上私访、游玩。每当这种时候,万回就会在街道的叉路口、人多的地方大声地喊着:“天子就要来了!”凡是他喊过的地方,一两天之内,睿宗必然经过。后来,果为万回言中,睿宗被拥立当了皇帝。

惠庄太子是睿宗的第二个儿子,当年武则天让万回给他看相,万回说:“这个孩子是西域的大树精转世,养着他,会对他的兄弟有利。”后来,睿宗果然又生申王。申王身材高大魁梧,能吃很多饭,喝很多酒,有大将之风。

景龙年间,万回出入于宫廷、官宅、民间。不管是贵族高官,还是平民低贱者,都争着前来拜访万回问事。万回每遇人来问事,总是身披锦袍,要么大笑,要么大哭,要么就击鼓,然后再根据对方所问的事,谈出该事的吉或凶,每次都很灵验。以料事如神而闻名。

太平公主深信万回之能,在自己的府宅旁,为他建造宅第居住。景云年间,万回就死在这座房子里。临终时,他大声呼叫,让人去取家乡的河水。弟子们找不到,万回说:“堂前就是河水。”于是,众人在阶下掘井,忽见河水突然涌了出来。他饮完后就死了。这口井里的水,一直是甘美的。

(出《谈宾录》及《西京记》)

转载 正见文章:http://big5.zhengjian.org/articles/2008/8/16/54377.html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释迦牟尼佛晚年时,摩揭陀国的国王,名字叫作阿阇世。这时的摩揭陀国正与北方邻族的跋耆人交恶,阿阇世王常常对他的幕僚表示,跋耆国仗其人口众多,国势日强,对我越来越不顺从,威胁愈来愈大,我应当找个机会,把他们彻底消灭掉。
  • 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随着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广泛传播,人们越来越敬仰释迦牟尼佛和他的弟子们,对佛弟子们的供养也日益丰富。可与释迦牟尼佛的佛法同时代传播的其它几种宗教可就不好受了,因为不是能度人的正教,所以相信的人越来越少,供养也少了,都快要消失了。那几种宗教的信徒日子也不好过了,他们有的就想一些办法来破坏释迦牟尼佛的佛法。
  • 释迦牟尼佛在临近涅槃的时候,来到了末罗国的拘尸那城。那时,释迦牟尼佛来到城中的沙罗林时,就无法再走了,遂选择在林中的双树间涅槃圆寂。
  • 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到摩揭陀国游化,住在王舍城北方的迦兰陀竹园精舍。这天,迦兰陀竹园精舍来了一位当时著名的歌舞团团主。他向释迦牟尼佛行礼后,恭敬的问道:过去,我曾经听我们演艺界历代的前辈耆老们说:“如果艺人在大众面前,能卖力的作歌舞戏剧表演,娱乐大众,让大众开怀欢笑,那么,以这样的因缘,艺人死后就可以生在欢喜天中。”这样的说法,您说对吗?
  • 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名叫富楼那的弟子,据说这位富楼那非常擅长于宣扬佛法,曾引导很多人走入修炼,我今天就讲一讲他的故事。
  • 释迦牟尼佛有俩位大弟子一个名叫须菩提,另一个名叫舍利弗。他们俩人出家成为佛弟子后都为释迦牟尼佛的佛法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今天就讲一讲他们俩人宽容别人过失的故事。
  • 释迦牟尼佛涅槃后,被尊为僧团协调人的是长老大迦叶,二十年后,大迦叶一百多岁时在鸡足山涅槃。在大迦叶走后,由另一位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阿难(也被译作阿难陀),作为僧团的协调人。
  • 《杂譬喻经》一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国王叫阿阇世王,他同时还是一位信佛的人。有一天,来了一个以杀生为业的屠夫,要见阿阇世国王,他请国王答应他一个要求,阿阇世王问他有何愿望?
  • 《印光大师文钞全集》中,有一篇文章,叙述了一件唐朝玄奘法师记录下来的事:
    唐朝时,西域天竺国有一位戒贤法师,他德高望重,名震四方。
  • 迦旃延的父亲是南印度阿槃提国的婆罗门教国师。迦旃延的名字本来叫作那罗陀,是婆罗门国师的第二个孩子。迦旃延,只是他的姓,因为后来名声大了,大家就以他的姓代替了他的名字,有时他也被称为摩诃迦旃延。他因为十分聪明并精通婆罗门教理论,而受到哥哥的嫉妒,无法再共处下去,下决心离开家乡,另创一番事业。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