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大学第一届学术月特稿(17)

慕容患:道和逻辑

慕容患
font print 人气: 30
【字号】    
   标签: tags: , ,

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尊重。全部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用“道”字概括……

道是什么?

系辞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天之道,曰阴与阳。”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指“道”是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是事物的规律,“道”是一切的本源。

我们看到,道,就是指宇宙的特性,这是道家的表述。佛家把相同的物质表述为法,但是也经常使用“道”这个概念,如,深修的高僧叫做“得道高僧”或“有道高僧”。一般认为,佛道两家各自用不同的辞汇表述的同一个概念。

《道德经》第一章一开始就写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先生肩负传道的使命,但是他认为“道”本身是不可言说,所以,老子在《道德经》解释:“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就是说:“这个‘道’字虽然不肖,但我(老子)还是先把这个终极真理叫作‘道’好了。〔我不能再具体表述了〕”两千年后,洪传大法的李洪志先生终于给了道一个确切的内涵:真善忍。“‘佛法’是从粒子、分子到宇宙,从更小至更大,一切奥秘的洞见,无所不包,无所遗漏。他是宇宙特性“真、善、忍”在不同层次的不同的论述,也就是道家所说的‘道’,佛家所说的‘法’。”〔引自《转法轮》〕

逻辑是什么?

逻辑一词由英语Logis音译过来,导源于古希腊哲人赫拉克里特的“逻各斯”,原意指宇宙规律、人共有的道路、必然的命运、无形体的神、理智的思想。其中规律、命运,后来在西方中世纪演变成基督教的“道”。“理智的思想”之意义,在古希腊亚里斯多德那里“逻辑”就主要指思想工具——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演绎(由一般到具体)方法,成为西方较数学稍晚、跟物理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齐头并进的古老科学,又共同以哲学思辨为思想之母,并为神学所用。

在近代以来,逻辑衍生出很多意义,例如:1、自然和历史的逻辑;2、共产党的强盗逻辑;3、结论要合乎逻辑;4、网大的逻辑课程;5、国寨人质的人心逻辑;等等。这里的五个“逻辑”词义都不同,分别指事物变化规律、某种特别的理论和看问题的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规则、形式逻辑(普通的逻辑学)、性情思考或实用理性中的特别规则。

今天,我们在哲学层面上思考逻辑现象,这里的逻辑就是特指有序的抽象推理思维过程,以此来看,整个哲学的学科体系都是逻辑体系,从它的抽象学科的特征上来考察,可以称为形而上学,那么逻辑就是是从形而上学的符合思维规律的推理这个特征上来考察的,可见,形而上学和逻辑是哲学的两个对立统一的特征,也是哲学的本质属性。

后来发展出的科学都是从这种逻辑和形而上学中分化出去的,就是形而上学(逻辑)的实证化了的部分,就是向外找,与外部经验现象相结合,用外部社会检验方式验证了的部分,这部分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后来发展起来的社会科学。那么,可以看到:逻辑————科学————技。这里西方文化中的技其实是“实证化了的逻辑”(科学)所带来的技能的体现。所以说,科学的方法体系就是:观察,假设,建模,验证。

李后主先生特别指出:中华文化中形而上就是悟道的过程,不是哲学,但是西方文化中形而上学却是指哲学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在近代翻译的过程中,用古代的悟道过程来翻译西方哲学的抽象逻辑思维过程,这本身是不合适的,造成了今天把中国古代的修道之学误以为哲学,把它们当作哲学去研究。

西方哲学中的“形而上学”(metaphysics)也具有超越感觉经验的意义,在外部形式上和中华文化的“形而上”很相近(所以就把metaphysics译为形而上学),但在内涵上二者却有明显的区别:中华文化中“形而上”内涵着修炼悟道的因素,表现为境界的提升和超越;而西方文化中的“形而上学”抛去了修炼的内涵、只剩下抽象的意义,只表现为从经验上升到理性,从具体进入到抽象,因此,西方的“形而上学”可以定义为“超越具体有形的事物而进入到抽象领域的知识体系”。〔《中华哲学原理》〕可见,形而上学在西方就是表达哲学体系的,和逻辑是不可分割的。

贯穿中国文化的是一个“道”字,整个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是在围绕这个“道”来开展和演绎,上到治理天下,下至婚丧嫁娶、起居风俗,尊重。全部中国传统文化一个用“道”字概括。各个层面都是“道”的延伸和扩展。道的本质是注重内在的神,而轻视外在的形,人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处无道,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儒释道三家思想也都处处体现了“道”的理念:《老子》五千言,反复的论述了这个“道”到底是什么。孔子自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由此可见,儒家的核心也是道。

古人认为,道控制着万物一切的生化运作,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顺应天道。睿智的今人认为,道是宇宙的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本文转载自未来中国大学校刊《大学视野》)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九评》中讲:“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文化缔造了一个民族,给这个民族奠定信仰、道德、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基本的精神特质。
  • 一位从来都是被人盲目服从的法老,咄咄逼人的要马上处死一位大臣,只是因为他听到某人言说这位大臣对他有过不敬。濒死的大臣一脸的惶恐与无奈,他申冤,却马 上被人把嘴堵了起来......
  • 中华正统文化博大精深,内中有修炼文化,也有针对非修炼人的常人文化。道家和儒家分别是这两方面正统文化的代表。道家讲修炼,儒家讲修养。修炼体现的是道家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是出世的行为准则;修养体现的是儒家在社会现实层面的中庸仁和,是入世的行为规范。
  • 罗摩衍那的故事告诉我们修炼者们对道德的坚守,以及对世间伦常的维护。为了实现其父亲的一句诺言,罗摩可以主动放下王位去流放, 而他的妻子和兄弟也是舍弃一切相跟随。为了取得世人的信任,保持民风的淳朴,罗摩可以遗弃怀有自己骨肉的爱妻,这在今人看来是傻到底,或者说冷酷无情,甚至会被有些人说是装样子,为了一个好名声不顾一切。
  • 喜欢深思并沉静在对宇宙、天体、物质、自然存在的现象等展开无限思考并有自己独特成熟的认识,并通过哲学表述的公民哲学家,如泰勒斯(泰利斯)和毕达哥拉斯们,他们通过理性的哲学思维活动走上了由哲学而认识神的修炼之路。
  • 老子的学说开启了人类数千年的智慧历程,将杂芜的早期思想引向了通向圣人的大道,直接影响了中华的百家思想,甚至为儒家的君子理想开辟了源头,塑造了后世数千年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由老子而形成的道家乃是百家思想之祖,是我们共同的老子。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