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英雄:陈辉乐当生命线永远志工

font print 人气: 13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5月19日报导】(中央社记者叶子纲云林19日电)投入云林生命线志工31载,今年81岁的陈辉说,年轻时受到许多帮助与照顾,到了行有余力之年,只想回馈社会,但他总感觉付出的少、得到的多,会继续“用生命服务生命”。

陈辉是江苏海门县人,民国38年只身来台,先后就读台湾师范大学中文系进修班、兵工学校战车科、装甲兵学校汽车科。军职期间曾在兵工学校任教,退伍后曾服务教育界,大家昵称“陈老师”。

军校退伍后,陈辉被分发到斗六糖厂工作,期间曾在高职夜间部担任工科主任。他投身志工的缘起,却是因为寻找未准时搭交通车的女学生,后来更因缘际会,参与云林县生命线协会建馆筹备工作。

他说,民国67年6月的学期末,有一天晚上,在交通车上点名,发现少了一名女同学,于是发动学生分组找寻,就在校园的一角,发现女学生褪去衣衫的身影,迅即找来学生帮忙穿上衣服送回家。

陈辉坦承,女学生事件给他相当大的震撼。事后有一天,老师们聊起来,谈到生命线的重要性,希望加入生命线帮助他人,巧合的是,云林生命线同年成立,从此展开陈辉用生命力投入志工服务的历程。

67年8月5日,云林县生命线协会正式开线服务,陈辉不只加入志工行列,后来还担任筹募建馆基金筹备会的公关组长,出钱又出力。他非常感念故县长廖泉裕当时担任协会理事长,结合各界协助云林生命线,成为人民团体中难能可贵的“有壳族”。

投入生命线志工31年来,回想令他印象深刻而难忘的案例,他说,有一年8月15日晚上,正好他当班,接到一名26岁女子电话,说要喝农药自杀,还当真喝了,对方讲话开始不清楚,声调愈来愈模糊。

就在千钧一发时刻,透过电信局查出对方发话地点,救护车驰往救援,马上载送到医院急救,陈辉也随后赶到医院,一起帮医师为女子灌肠,味道难闻至极。这平生第一次经验,令他至今印象深刻。

但事情还没结束,隔天一大早,女子说要上厕所,结果一溜烟不见人。陈辉只好自掏腰包付了4500元医药费(当时他一个月薪水才不过2万元),一早回到家,谈及此事,太太说了一句“4500元救一个人,还不值得啊!”顿时让他释怀许多。

后来陈辉找到女子家,了解状况才知道,原来女子大学毕业,家境不好,爱上一名19岁男子,因为家里反对而寻短,父母对女儿轻生也说气话,“去死死好了”。第一次遇到这种事,让陈辉难忘,后来也没再接到女子电话,结果如何不得而知。

另有一件陈辉印象深刻的事是,大约25年前的黄历过年期间,邻县生命线协会转介一起个案,指黄历大年初二上午会有一名男子打电话过来云林,对方会说“如果得到满意答案就会自杀”,结果真的打来了。

陈辉接起电话,电话那头一名家有妻儿的30岁男子说,因为车祸受伤,身体一直未康复,希望有人能告诉他一条路,满意就自杀。

陈辉说,当时一听,觉得奇怪,就回话,“回想生时,妈妈受难,呱呱坠地,30年过去,你如今家有妻小,却要自杀,带着满身罪恶回去。”结果,对方听了反而生气说,“怎么可以这样讲!”

几经劝导之下,陈辉问了男子地址,要寄3本励志书籍给他,并说,“如果看完书还是要自杀,请你先打电话给我,我要过去看你自杀。”男子愣住、顿了一下,接着说“来看我自杀!干嘛? ”

陈辉听了毫不客气说,“我要用粪便泼你,拿石头砸你,打你不负责任。”结果接下来的谈话中,男子不时嚎啕大哭,经过3小时5分钟的沟通,男子终于说“书我会看”。

几个礼拜过去,男子来电以兴奋的口吻说,“老师你赢了,我不自杀了。”听到男子不自杀的电话,陈辉形容当时的心情,心里直喊着“阿弥陀佛”、“我佛慈悲”,挽回一条生命。

他说,从此之后20几年,每到黄历年初二上午,男子都会打电话来。近年来虽未亲自接到电话,但仍有多通拜年电话,他相信其中一通就是男子打来的,20几年不间断来电,令人感动。

陈辉虽然年事已高,但往事历历,他仍非常感恩在他生命中的4个爸妈,除了亲生父母及岳父母之外,还有栽培他就读师范大学的前广州文化大学校长吴康、李淑六夫妇,以及求学期间陈姓老先生夫妇送他一部脚踏车,并不时供应食物接济。

他说,年轻时受到许多帮助,到了自己有能力,就想要回馈,先前还曾当复健青年协进会、启智协会等志工20多年,但13年前太太罹癌去世后,仅持续担任生命线志工及已10年的妇女保护会志工。

陈辉“用生命服务生命”,他说,冥冥中有股力量,促使他乐而不疲于志工服务。“珍惜生命,好好做人”,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也鼓励人多读书,“知识是力量、财富、人生的堡垒”,“书中自有返老还童丹,书中自有长生不老丸。”980519

“今天的台湾英雄”专栏部落格网址:http://www. cna.com.tw/TWHero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大纪元1月28日讯】〔自由时报记者黄淑莉/云林报导〕大年初二的问候!云林生命线接线志工陈辉,每逢年初二总是有接不完的电话,原来都是曾接受他开导的人来电感恩;其中一名嘉义个案,年初二总是第一个打电话问候他,即使彼此不认识,二十多年来问候声总是没停过。
  • (中央社记者林恒立南投县7日电)南投赛德克族部落里,像陈秀花这样3、40岁的年轻一辈妇女,还能坚持以传统织布机织布,已是凤毛麟角。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以传统为本,运用巧思创意赋予原乡织品时尚化,还开创了赛德克手工编织工艺的新视野。
  • (中央社记者周永捷台北9日电)“只要还有小朋友喜欢,布袋戏的文武场乐音将再响起!”传统布袋戏日渐式微之际,大师李天禄嫡传弟子黄武山设法将客家文化融入布袋戏,更结合舞台剧、儿童绘本,颠覆传统想像,以创新的跨界布袋戏走进校园,薪传客家文化。
  • 罹患多重障碍的傅贞谚突破身心限制,透过果子烧的烘焙料理技能,活出自信,证明身心障碍并非人生永远的绊脚石,可以过得有尊严。
  • (中央社记者管中维台北12日电)那年,纳莉台风让整个大台北泡在水里,多处停电。台电台北市区营业处股长洪良江带着工程班四处抢修,连续4天没睡,昏倒在维修现场,送医后,当天他又返回工作岗位。
  • (中央社记者韩婷婷台北13日电)“有人用相片或旅行写日记,我要用跑步为我自己写下精彩的人生”。超马选手吴胜铭在一次车祸中断了5根肋骨,第二天他提着血袋,回到跑道,继续未完成的梦想;他要用他的双脚带着国旗踏遍全球,行销台湾。
  • (中央社记者刘嘉泰花莲县14日电)罹患先天性青光眼的花莲子弟赵秦豪,22年前双眼全盲后,凭着不服输的毅力在职场闯出一片天。虽然多次遭受人生逆境,但终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并写下“目中无人”的奋斗故事,鼓励陷入困境的民众勇敢面对人生挑战。
  • 年逾70的客家文史专家黄鼎松,为客家与原住民子弟编写乡土教材,又编写苗栗县志与乡志,办原住民部落大学,因为他深信,“族群融合团结,才能让台湾破除巨浪,顺利向前行”。
  • (中央社记者杨思瑞台南县16日电)他从小学开始就是家扶中心的受扶助学童,求学阶段常和母亲一起“剖蚵仔”赚取微薄家用,如今行有余力,蔡凤文抱持“受人点滴涌泉以报”之心,回馈社会,持续拉拔家扶中心受扶助学童,协助扩大爱的力量。
  • (中央社记者王鸿国台北县16日电)总统马英九今晚参加国际生命线台湾总会新旧任理事长交接典礼,他致词时援中央社“台湾英雄”系列报导,靠呼吸器维生仍努力作公益的陈荣福为例,呼吁大家更应珍惜生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