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正梁中西医园地 苏轼与名医庞安时(下)

邓正梁

人气: 34
【字号】    
   标签: tags:

文/邓正梁(中西医师、正梁中医诊所院长)
(续上周一本版)

之后,苏轼在静心打坐的时候,体悟医理,还写了一篇〈与庞安常〉的医学短文,与其讨论切磋:
“端居静念,思五脏皆止一,而肾独有二,盖万物之所终始,生之所出,死之所入也。故《太玄》:‘罔、直、蒙、酋、冥。’罔为冬,直为春,蒙为夏,酋为秋,冥复为冬,则此理也。人之四肢九窍,凡两者,皆水属也。两肾、两足、两外肾、两手、两目、两鼻,皆水之升降出入也。手、足、外肾,旧说固与肾相表里,而鼻与目,皆古未之言也,岂亦有之,而仆观书少不见耶?以理推之,此两者其液皆咸,非水而何。仆以为不得此理,则内丹不成,此又未易以笔墨究也。古人作明目方,皆先养肾水,而以心火暖之,以脾固之。脾气盛则水不下泄,心气下则水上行,水不下泄而上行,目安得不明哉。孙思邈用磁石为主,而以朱砂、神佐之,岂此理也夫。安常博极群书,而善穷物理,当为仆思之。是否一报。某书。”

此文的大意是,苏轼认为肾脏是人身中最重要的,为“生之所出,死之所入”的器官,主管全身,包括四肢九窍,主水,“脾气盛则水不下泄,心气下则水上行”,是身体能活动能睡眠的关键,他问庞安时这样对不对?还请他能回答。

由是文,笔者深感文学家的医学功底毕竟仍是有限,因为肾实为水火两性同在的,不专主水,因而能为十二经之主,性命之根。因此在苏轼晚年谪居海南时,忽患痢疾,本有机会回到中原的,但服用“圣散子”总不见好转,又苦于找不到良医,最后就客死于常州了。所谓“圣散子”,是一个方剂名称,由苏轼所传,并经他大力提倡,在宋、明两代都很流行。这方的来源是因为苏轼刚到杭州上任时,正赶上瘟疫流行。他的妻子王润之有娘家秘传的“圣散子”能治瘟疫,便大量制作给病人免费服用,刚好很多人只吃几副就痊愈了,从此这方便声名大噪。

圣散子的组成是:厚朴、白术、防风、吴茱萸、泽泻、附子、高良姜、猪苓、藿香、苍术、麻黄、细辛、芍药、独活、半夏、茯苓、柴胡、枳壳、甘草、草豆蔻、石菖蒲。这方相当的温热,但这次苏轼所得的痢疾是湿热病,药不对证,因此病就没有好转起来。(全文毕)◇
 

(http://www.dajiyuan.com)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