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的表现──以古筝为例(一)

以古筝为例
廖进三
font print 人气: 29
【字号】    
   标签: tags:

【大纪元7月13日讯】表现,让人能感知与接受音乐的各种方式与行为。

音乐表现的意义在哪里?为什么要表现?如果声音已经让人感知了算不算音乐呢?它用什么方式来表现?表现行为要依照何种准则来进行?这些都是我们在从事筝乐活动的时候无可避免的问题。而以上的各种命题乍看之下令人困扰,但如果将其作一归纳那就能使问题显得单纯。
音乐的表现依结构可分为表层、深层与中介层。表层的表现,即是表现的型态与操作的行为。而深层的表现是体现音乐的全貌,它想要表现的是一种思维,一种美的型态,一种完美的时空感,这时表现的意义已经提升到理性与精神的层次。而中介层介于两者之间,它负担把操作行为所发出的音,结合各种必须的条件,使一群单独的音组合成具有意义的音乐。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的认知,在音乐的表现意义中,把由操作行为所产生的音,藉由各种的形式与方法,使它成为一件独特而有意义的作品。

那音乐的表现意义为何呢?我们认为音乐表现的最高境界是在满足人类追求精神上的情感渴望。人类的情感都有追求真、善、美的本能,而这些高贵的情操往往透过各种艺术的形式来表达(例如宗教、绘画、雕塑、文学等),而音乐是满足这种追求的众多艺术形式之一。但音乐以自己独特而与其它艺术型态完全不同的方式来承担这个任务。我们常把绘画、建筑、雕塑归纳为视觉艺术,这些艺术型态的组织元素是色彩线条与空间的运用,它是可以量化,可以明确感知的,而任何大学作品在形之文字后便形成定格,它的字面意义不再改变,再经过反复的阅读其记叙也是不变的。所有的艺术形式在完成的刹那开始就已经形成不变量而定形,但唯有音乐不同,音乐没有所谓的完成,一首乐曲或一首歌曲奏(唱)完毕时音乐也消失了。而同一部音乐作品不管经历几次的演奏,保证感觉每次都不相同。音乐有自己运用的方法与形式,这就是所谓的表现方式。

音乐的表现方式,表现意义的中界层,它是操作行为遵循的准则,它使音聚合为音乐,让人能感知并接受。它营造出一个全然不同于外界的时空(或称幻象)。在音乐本身所营造的时空中满足人类各种情感上的需求,而这就是我们希望获得的表现。

在表现方式中有别于其他艺术的表现要见识什么呢?一般认为有下列几项:
(一)时间:音乐表现的载体,它是音乐表现的绝对因素。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这是众所皆知的,音乐必须由时间一次的展开,因此时间在音乐中便隐含了紧张与松弛的情绪,在相同的时间内,当音的出现次数较少时,这时音乐给人的感觉是温和而放松的,但当音出现的次数增加后这时音乐的感觉就变为令人紧张与亢奋。虽然在相同的时间内,但由于组成内容的不同就会使人感觉较慢的旋律所用的时间较长,而较快的节奏所需的时间较短,因此音乐的时间感并不等同现实的时间,在音乐的世界中人的时间感知是随着音乐的步伐在展开的,有的人在聆听完一首乐曲后会有恍如回到过去的感觉,所以时间在音乐的国度中是没有向性的,它让人类的情感在时间的洪流中任意奔驰,音乐的时间不但可逆也无所谓现在、过去与未来,在现实的时间中,音乐必须依序的展开,但当音乐形成人的感知后便以它自身的方法来表达它的时间,音乐必须用现实的时间来承载,但它又把现实的时间转化为另一种音乐的时间。而音乐的时间是由人的感知来认定的,它有时如恒古永恒般的久远,有时又如电火光时般的一瞬,在音乐的时间里,现在、过去与未来可能交替出现,因此它是一种虚幻的时间,但这个时间要达成的前提是它要让人感知与接受。

(二)空间:一种不存在的现实,让音乐具有建筑或雕塑立体感的感觉。
音乐空间感的建构是基于听觉感知的层面,在现实的距离中,当我们离一个发音体越近,我们听觉所接受的音波振幅越强,反之越弱。因此现实的空间感其所意涵的是指距离的改变,但在音乐的空间内,当我们控制弹奏的力度与音色时也能使听觉感知产生同样的效果,在古筝的弹奏上,我们常使用由弱渐强由左渐右的音色来代表空间感越来越近,或者用相反的方法来表示物体的远离,在音乐的空间感觉中,我们所感知的状态其实与其他的感知意向相连结,例如当我们听演奏加以16度的大撮音弹“高山流水”的开头乐段时,那种浑厚坚定的音响会使人如置身于巍巍的山谷中,当我们听到“渔舟唱晚”的刮奏技巧,以模进有规律又渐快渐强的音响,就宛如置身于惊涛骇浪乱石崩云的江上,我们常用两首轻柔的滚拂来表达幽渺的云深不知处,或将右手移近雁柱用指肉拨弦而营造出如禅院古刹般空旷的感觉,因此在音乐的空间中,它不像现实里的空间有一可定量的范围,它没有边际,它可以任意形成任何空间,只要感知能认定!最重要的是它从头到尾都没有改变任何位置,所以我们可以说音乐的最高表现型式就是利用各种方法与人体的其他感知器官相连,而营造出一个音乐自身想要表达的时空。而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来建构这个时空,并在这个时空内来满足自我情感的需求。

(三)情感:决定表现方式是否为人所接受,它直接与表现的内涵相连。
在上述的独特音乐表现方式中,时间与空间是比较容易使人感知出来的,就如绘画、雕塑、文学一样,每一种艺术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但这些表现方式的成功与否,其实最后是由人来决定的,即是由人类的情感来决定。音乐有别于其他的艺术型态,它不需透过思考就能与情感的感知相连,当我们再阅读一部感人的文学作品时,使我们感动的并不是文字本身而是由文字组合的内在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当我们把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完全理解后,我们的感情才会受到启动。而绘画、雕塑、建筑也是如此。你必须要了解各种艺术形式所要表现的内容,才能经由内容与情感的某个层面连结(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的不同面)进而使你感动,因此一般的艺术形式与情感的相连并不是直接的,它引起情感的反应时间较长,瞬间的震撼力较弱,被认知的条件较高,但被人的情感认知后,人们对它的感觉会比较清楚(因为表达的对象是固定的),情感受到感动的时间也会较长,而且一般的艺术作品只要完成其物质载体便随之固定,其意义并不会随时间的改变而产生太大的差异,例如一幅风景画不可能经过很长的时间而被视为人或物的画像,同样的,也不可能把人体雕像说成是一棵树一样,但音乐就不同了,我们听到任何音乐后,感情的反应会立刻表现出炉,它不需经过思考!

我们听到喜欢的音乐会手舞足蹈,但有时听到一段悲哀的曲调虽然使你的情感觉得哀伤,但你却会发觉你不但不会排斥它反而在你听完这种音乐后能让你的感情得到更大安抚更能够宣泄你的情绪,这种能让人的感情陷入痛苦反而能得到情感上更大回应的艺术型态大概只有音乐了,所以音乐与情感的感知直接相连,它能立刻的打动人心,它瞬间造成感情的波动较强,它被感知的对象更加广泛。只要有正常的听觉,不管任何人都能感受到音乐。但它只表达出情感类别(如喜怒哀乐)却无法明确的直指所要表明的事物(我们无法用音乐来表达一个固定的确切的事物或时空),而音乐引起反应的时间虽较快但感动的持续则较短,印象也会较模糊,且随时间与空间的改变一部音乐作品内容的认定也会产生极大的差异性,有时甚至与原来的意涵完全的相反,这就是音乐独特的表现方式。

──文摘自《实用古筝教程》@
(http://www.dajiyuan.com)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纪元,请进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并不是一昧的弹奏而已,应该对影响进步的各种问题找出其原因并给予解决
  • 常使初学者误解的观念是僵硬即是用力,其实正好相反。当你僵硬时,力量是聚积在身体里并未传达到筝弦上,因此它对音响的力度帮助有限。而放松时力量才有办法藉由肌肉的传达,让力量由手指的触弦转换成音响的力度,因此在弹奏的过程中,不但是手的部分,连身体全身也应该是放松的
  • 舍维尼城堡(Château de Cheverny)不仅仅是一座雄伟的城堡古迹,更是一座实实在在的家庭住宅。这座城堡座落在法国中部罗亚尔河岸的一个美丽山谷中,是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展示着过去法国家庭生活的样貌。
  • 对于一位18世纪女性艺术家来说,安吉莉卡‧考夫曼(Angelica Kauffmann,1741—1807年)的生平和艺术生涯非同寻常。她出生于瑞士一个贫寒的画家之家,作为独生女,她仍接受了广泛的教育,在十几岁时就已展现出肖像画和歌剧演唱的惊人天赋。她很早就掌握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和英语,这为她日后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成为首屈一指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家、欧洲上流社会的杰出女性奠定了基础。
  • 瓷器的历史大约可追溯至两千年前的中国。瓷器是一种玻璃化半透明的白色陶瓷,通常由高岭土(kaolin)(一种黏土)和白墩子(petuntse)(一种矿物)以高温烧制而成。瓷器到了近代才成为西方的遗产。14世纪时首次从中国传入欧洲。
  • 一生嗜茶,精于茶道的陆羽,被誉为茶圣,奉为茶仙,亲自踏访考察各地茶乡,从种茶、制茶、焙茶、饮茶、品茶,不只深究水质、土壤、气候等环境因素,如何影响茶叶的生长和气味,更讲求煮茶技艺、饮茶的配置与器皿,因而写就世界首部茶学专著――《茶经》。
  • 1940年代后期,尽管世界逐渐从二战的破坏中恢复过来,但有些传统艺术和文化的元素却逐渐被削弱了,传统艺术中的真、善、美价值渐趋式微。
  • 圣约翰大教堂拥有雕刻精美的外观和双排飞扶壁(flying buttresses)造型,毫无疑问是晚期哥特式建筑。教堂长377英尺,宽203英尺,白色抛光外墙上装饰着雕像、石像鬼(雨漏)、窗户浮雕,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扶壁。飞扶壁上妆点超过95位十九世纪荷兰人物。一旁简约的红砖罗马式塔楼与哥特式装饰风格的大教堂形成鲜明对比。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