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opyright-issue
生长于北周跨越隋朝、历经三代的世家名公子于仲文,带兵打仗非常雄武,而且足智多略,一生有办案的奇迹、有许多胜战功绩,然而,于仲文的陨落也和战争有关,为何战神不再眷顾于他?
李贤曾经对人说:“《尚书·皋陶谟》称,为政者有九种品德,王翱就具备了五种:头绪纷繁而能专心致志,遇上扰乱更加坚毅,生活俭朴廉洁奉公,性格刚强充实,好强而合乎道义。”这个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太宗还写诗一首,追述往古兴亡之道,搁笔之后叹道:“钟子期死,俞伯牙不再弹琴。我写此诗,又给谁看呢?”惆怅之情无以言表,他让起居郎拿着这篇诗稿,到虞世南的灵前吟诵一番,然后烧掉,希望虞世南的在天之灵有所感悟。
于成龙当罗城县令时,战乱后县中居民才六家,遍地榛莽,没有城郭,没有官邸。于成龙却用感人肺腑的精诚坚持下来,安抚残余百姓,捕治盗贼,宽免徭役,建立学校、养老院,依次施行兴利除弊的措施,为官七年,县中大治。
晋代陈寿撰《三国志》史书后,裴松之加以补注。补注本第十一卷引述《先贤行状》中,叙述了一位名叫王烈的先贤事迹,至今读来,仍令人肃然起敬。文中写道:
晋成帝咸康五年,后赵遣七万大军突袭邾城,由于援军不至,最终城陷,邾城守将毛宝率手下众将突围逃出。由于没有船只,六千多人无奈投江逃生,结果只有一个军士游到了东岸脱险,其余众人全部殉难。
崔氏离开朱买臣后,为了生活,便改嫁了。有一天,正值清明节,崔氏随着丈夫去扫墓。来到坟地,看到坟地树林中,有个清瘦的人影一边砍柴,一边在高吟着“子曰……”。看他打柴是假,读书倒是真,砍了半天,连根小树枝也没砍断。崔氏不用猜,就知是自己的前夫朱买臣。
李惠身为地方官员,智慧清廉是很有名的。古代勤政爱民的官员,都很重视断案。因为断案的公平、正确,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李惠深知此理,所以他平时便处处留意观察,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并且,也很重视培养下属吏员,以提高他们的办案能力。
西汉末年,由于黄河泥沙长期堆积,“河水高于平地”(《汉书.沟洫志》),黄河经常决溢。汉代曾两次大规模修治黄河。在王景治河之前,已经有过一次。那是汉武帝时(前132年),黄河从瓠子河(河南濮阳)决口,大水泛滥于16个郡,造成严重灾害,历时二十余年,直至元封二年(前109年)武帝派汲仁、郭昌征调数万民工修治黄河。为表示诚意,武帝亲临治河地点,举行祭祀仪式,沉白马...
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听说这一消息很高兴,他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经验吗?”孟子说:“不。”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高兴呢?”
寿春县有个人,姓苟名泰,有个三岁的儿子,在遇到强盗时丢失了,过了几年,也不知道孩子的下落。后来发现孩子在同县人赵奉伯的家里,苟泰便报告了官府。在公堂上,双方都申言那孩子是自己的儿子,并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两级官吏,查访了很长时间,都没办法定案。
苏轼对安民治国之道,曾经直抒胸臆:“国家之所以生存和灭亡的原因,在于道德的高低,不在于国家的强弱;改朝换代之所以有长有短,在于风俗的轻薄敦厚,不在于国家的富有与贫穷。”他的一生辗转流离,但是却守着至真至善的道理从未放弃,用具体的行为来印证,用出世的诗文来阐明,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新昌县(在今浙江省东部)人吕光洵的父亲,在县里很是专横跋扈,县令曹祥就派人把他捉来,鞭打了他,教育他:要弃恶从善。后耒,吕光洵的父亲,终于弃恶从善了。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少时勤奋好学,十三岁即有文名,二十岁中进士,授校书郎,后升任监察史里行、礼部员外郎。他凭自己的经历及观察所得,写出《种树郭橐驼传》一文,说明“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指出,这也是养人的道理,为官治民者,不可“好烦其令”。文传千载,熠熠生辉,极富社会意义。
在许多识货的艺术爱好者或专业人士眼中,《最后的审判》毋庸置疑是当时最伟大的艺术创举。
汉朝皇帝,请了一个大学问家班彪,整理汉代的历史。班彪有两个儿子,名叫班固、班超,一个女儿,名叫班昭,从小都跟父亲学习文学和历史。
北宋名臣范仲淹,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动无数仁人志士。
范蠡事奉越王勾践,辛苦惨淡、勤奋不懈,与勾践运筹谋划二十多年,终于灭亡了吴国,洗雪了会稽的耻辱。
全城女子听了都大受鼓舞,立刻回到家里拿好工具,像男子一样去挑泥土,修整城墙,热火朝天,干劲十足。很快,岐州的城墙就修好了,她们帮助军队的士兵,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巴洛克音乐是绝对地、完全地展现声响之美,从这些由古乐器演出的音乐里,可以听到一种“被遗忘了的声音”——很遥远、很典雅,音色清澈,无负担。
一个国家的安全、昌盛,是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理形势。
像我这样的人,不管死在哪里,都是死得其所。先前,如果我葬身草野,虽然自己光明磊落,无愧于心,但不能据此在君王和祖先面前掩饰自己的过失,否则,他们该怎样看我啊!实在没有想到,我逃回宋朝后,又重新穿上故国的衣服,重新见到宋朝皇帝,使自己早晚都能归葬故乡,我还有什么遗憾呢?我还有什么遗憾呢?
萧统病逝时,年仅三十一岁。粱武帝亲自来到东宫,扶着太子的棺柩失声大哭。太子仁义有德,人人皆知。死后,朝野都都感到惋惜。京城男女,都到太子宫去凭吊,满路上都是哭泣的人;全国各地的百姓和守卫疆土的士兵,听到他死去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
文品如人品,只有忧国忧民的人才能写出千古流芳的文字,文品之渊源在于道德学养之纯正,诗文必承载至道,才能达到最佳的弘道效果。做人要高标立世,在任何环境中意志超然,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维护天理、正义和良知。
孔子弟子三千人,而特别贤能的,有七十余人。他的学生大多于学问之外,又十分注意修身养性,恪守礼仪,行为高尚。
巴洛克时代(一六零零年至一七五零年)的欧洲正处在迈向“现代世界”的现代早期历史转变的潮流中,这包括在宗教上的信仰分裂、经济上的海外商业与殖民扩张,以及政治上走向专制君主政体。
在罗马的恢复与重建当中,教宗克里门七世决定继续装饰西斯汀礼拜堂,为自己任内留下艺术巨作。或许有感于人类的罪孽,他选择的题材是《最后的审判》,而最理想的艺术家人选,自然非米开朗基罗莫属了。
文艺复兴的古典风格达到了高峰之后,宗教革命的冲突与激情,权势之间的竞争与豪夸,孕育出一颗畸形而硕大的珍珠——巴洛克。
米开朗基罗为整个图书馆营造的,是一种进入知识圣殿的情境。人要迈向学习之门时必须先沉淀自我,收起骄慢与浮躁。好比进入了第一道门,却发现还没有真正登堂入室。在玄关转换了心境,再以恭敬严肃的态度向着高处的圣殿拾级而上,如逆水行舟一般付出努力。
明朝的整个教育体制是中国历史上最完备的一个朝代。因此,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造就出来的人才也一直被后世所称道。
共有约 246 条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