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琴
编者按:知名的文革研究者王友琴女士在本文中针对近几年的思想倾向,指出文革之罪是严重的反人类及群体灭绝罪,是预谋的大规模杀人,必须予以起诉审判。然而一批文革人物至...
心理学上有“选择性记忆”的说法,是指人对往事记忆有选择性的倾向。这种倾向之一,是人可能选取感到愉悦的事情记住,而将引起痛苦的事情忘掉。而对曾造成巨大心理创伤的事情的记忆,会被彻底压抑,结果可能导致记忆消失,也就是遗忘。
造成数千万人死亡的三年大饥荒原因是毛泽东已知饥荒发生,还出口大量金钱与食品,为了制造原子弹和米格机,甚至苏联支援粮食一百万吨,毛也拒不接受。
其实,所有的文革受难者都是相关联的,因为造成他们的悲惨的死亡的原因都是文革。但是这里的三名受难者之间还有一些具体事由方面的关联。透过这些关联,可以看到他们的惨剧在时间跨度上超出了文革,包含的历史内容也远超过了他们的故事的个人性质。
俄国一小批人权工作者在无政府支持,人力物力缺乏的状况下,收集了斯大林时代一百三十余万名受难者资料,制成光碟。这一伟大的人权历史工程足令曾遭受同样苦难的中国人汗颜。
在本周的日历上﹐"五一六"是一个浸透了中国人的血和泪的日子。三十八年前的这个日子﹐被毛泽东把持的中共中央发布了"五一六通知"﹐号召全国人民造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反﹐造一切代表旧思想﹑旧制度和旧文化的人和事的反。这些充满了暴力暗示的文字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在这场"大革命"中﹐数百甚至数千万中国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背井离乡﹐而受到各种形式...
张放,女,北京西城区二龙路中学英文教员,1966年夏天遭到红卫兵学生毒打,1968年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被“审查”。她不堪虐待逃离学校到河南新乡朋友家中。该校红卫兵负责人追到新乡,把她抓获,要把她带回北京。在新乡火车站红卫兵负责人打她耳光。张放在新乡写下遗书自杀。她的尸体被埋在新乡坟场上,未留标记。
胡秀正,1933年生,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化学教师。1966年9月,胡秀正和丈夫一起因其丈夫的父亲的“阶级成分问题”被驱逐出北京并被打被“斗争”。他们后来试图纠正对他们的这一对待以回到北京。1968年夏天,她被当作“清理阶级队伍”的“重点审查物件”,罪名是“企图翻案,反对文化大革命”。她先遭大字报“揭发”“批判”,又在几十人的会议上被迫“交代”她的“...
沙坪,女,北京第三女子中学校长。1966年8月22日在校中被该校红卫兵打死。  北京第三女子中学位于北京西城区,在“白塔寺”附近。白塔寺有一巨大的白色圆形佛塔,很远就可看到。这个学校在文革中改名为北京159中学。  有人说,在北京所有被打死的中学老师和学校负责人中,沙坪可能是被打得最惨的。她在厕所里被打死。她被打死的时候,头发都被薅了下来,嘴里塞满了污秽物...
卞仲耘,1916年生,女,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1966年6月,她被划为“四类干部”并在会上被“斗争”。1966年8月5日,她被该校红卫兵学生打死于校中。卞仲耘是北京第一个被红卫兵打死的教育工作者。
  1966年8月下旬,在北京,有数千居民被红卫兵活活打死,还有大批人遭到侮辱和毒打之后自杀。当时,中国文革的发动者和领导者们,通过接见、集会以及他们绝对控制的报纸和广播,对红卫兵的行动表示高度赞扬和热烈支援。但是,数千被害者们的名字和死亡从未被媒体记载或提到;他们被抄家被殴打以致被打死,其中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式;他们的尸体被烧,骨灰一律不准留下。于是,这数...
把医生当作敌对势力医生的职业,是超乎党派、阶级、种族和意识形态的。医生的工作物件是病人。人人都有生老病死,都需要医生的帮助。神经正常的人不会把医生当作敌对势力。但是在文革中,大批的医生是其中之一。
陈彦荣,男,1929年生,中国科学院气体厂工人。1966年8月27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红旗战斗小组”红卫兵抄了他的家,并把他和妻子刘万才一起抓到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拷打。当天夜里陈彦荣被打死。“红旗”红卫兵把陈彦荣的尸体与另一同时被打死的人一起送火葬场烧掉,不留骨灰,但是要陈家付出28元钱火葬费。
顾文选,男,浙江杭州人。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英语专业。1957年被划成“右派分子”并被判刑五年。1970年在“一打三反运动”中被作为“反革命犯”判处死刑,1970年3月5日被枪毙。顾文选活了36岁。
1966年6月以后,所有的大学和中学学生停课搞"文化大革命"。到了8月,又发展到用暴力斗争老师,甚至打死老师。至于学生,不但不再"学习",而且也并没有"一同革命"。迫害同学的事情同时也普遍发生了。一些学生象老师一样成为这一"革命"的打击对象。而且,对这些学生实行迫害的公开理由(其中还有很多不能公开的或未被意识到的动因),不是因为他们自己做了什么,而只是因为他...
杨朔可能是最为中国人知道名字和作品的作家之一,因为在文革前和文革后,他的散文《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赋》等印在中学的语文教科书里,因而得到相当普遍而彻底的阅读:有老师详细讲解"词语""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每个中学生都要反复朗读甚至必须背诵这些文章。
老舍,作家,本名舒舍予,老舍是其笔名,1899年生,任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66年8月23日,老舍和其他28人被红卫兵押到北京文庙"斗争":跪在焚烧京戏服装和道具的火堆前被毒打三小时。8月24日夜,老舍在北京西城太平湖投水自杀。他的尸体火化后,不准留下骨灰。
刘少奇,1898年生,1966年文革开始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最高权力圈子中的第二号人物,1966年8月失去权位,1967年在中共报纸上被称为"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1969年10月被中共中央作为"叛徒、内奸、工贼"﹐"永远开除出党",遭到长期囚禁和折磨。1980年2月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并宣布刘少奇已在1969年11月10...
王友琴
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尊重教师以及对教育体制的敬畏的传统。因此,1966年夏季发生的学生红卫兵攻击折磨教师的大量事件,是非同寻常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革命”,如果我们仅仅从对传统习惯的偏离程度的角度来定义什么是“革命”的话。事实上,这些事件在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从1966年到他死去的1976年间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张东荪,男,1886年生,知名政治学教授,1949年时是燕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1968年1月被逮捕,关入北京郊区的特种监狱“秦城”。1973年,张东荪死于“秦城”监狱。 不但张东荪本人,还有他的儿孙,都经历了恐怖的遭遇。
今日头条
NEWS HEADLINES
11月14日,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G20领导人峰会期间,美国总统拜登和中共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晤。这场会谈正值两国关系处于几十年来的最低点,分歧与争议已经遍布贸易、科技、安全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