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epochtimes.com

台灣人教尼文 尼泊爾人也吃驚

人氣: 56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12月4日報導】(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4日電)「我在台灣教3名學生學尼泊爾文,上了尼泊爾當地的報紙及網路媒體。」因緣際會成為尼泊爾通的旅遊作家簡如邠(Ruby)說,台灣人學尼泊爾文,「連尼泊爾人都覺得稀奇」。

說起尼泊爾文,一般人可能陌生,但提到「梵文」,因為佛陀的關係,不少人可能因此肅然起敬。Ruby說,其實尼泊爾文與印度文用的是同樣49個字母,母音、子音及組合音都相同,也就是俗稱的「梵文」,但名詞、動詞及文法大不相同,尼文跟印文雖系出同源,不過,隨著印度瑜珈、肚皮舞及經濟崛起,在台灣學印文人數遠超過尼文。

為何台灣人教尼文被尼泊爾媒體當成新聞?Ruby說,「因為尼泊爾人很多文盲,方言也很多,很多人只會說不會寫,就算會寫也不一定有正確文法」。

她也是造訪尼泊爾多次後,因緣際會在飛機上遇見自尼泊爾來台灣攻讀博士的尼泊爾留學生,並跟著這名博士生學了1年尼泊爾文的正確文法及時態,才算是真正學會尼泊爾文,而不是只會講尼文方言。

一般人學外文,大多有工具性目的。學尼文的目的何在?目前跟著Ruby學尼文的Dragoon、書維、妃仔,可能是台灣目前學尼文的唯三學生,每週1到2次在百貨公司美食街的某個角落,就是3人與Ruby的上課地點,3人唯一的共通點就是「都去過尼泊爾」。

Dragoon是自由工作者,平時會接一些資訊軟體案,喜歡到鄉野林間健行,已去過尼泊爾7次;書維的父親信仰藏傳佛教,並自尼泊爾進口密宗佛畫、佛雕等文物來台販售,書維曾跟著去過尼泊爾幾次。

妃仔是公務員,只跟朋友去尼泊爾自助旅行1次。妃仔表示,雖然她只去過1次尼泊爾,但到尼泊爾倫比尼(Lumbini)地區看到佛陀的出生地時,「我雖不是佛教徒,但被莊嚴氣氛感動,不知不覺大哭一場」,加上旅行途中遇到很多善良的尼泊爾人,讓她想學尼文,更了解尼國人民。

Dragoon每次到尼泊爾只做一件事─健行。他說,在尼國山林健行,可以放空自己,找回平靜。不過,為了讓自己在尼泊爾行動更加自由,才興起學尼文念頭,他還因此在尼國買回1本「號稱看了能自學尼泊爾文」的自修書籍,結果卻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尼文複雜程度遠超過想像」。

書維學尼文的目的比較工具性,他說,「雖然尼泊爾人大部分都很好,但在商言商,目前父親透過會說中文的尼泊爾人洽談生意,總不如我學會尼文後去談來得有把握」。

在台灣要學尼文談何容易,3人都是到網路論壇發文「事求人」,表示想學尼文,才找到已算是半個尼泊爾人的Ruby。Dragoon諂媚的說,「Ruby是我遇到過最棒、最美麗的老師」,深怕哪天Ruby又到尼泊爾住上半年,得硬生生停課半年。

評論